《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查古籍
《溫?zé)峤?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zé)岵≈?,以《?nèi)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nèi)容豐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來源』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仁的干燥成熟種仁。
『常用名』苡米、苡仁米、米仁、薏米仁。
『產(chǎn)地』河南、杭州、貴州、福建、河北、遼寧等地。
『采收季節(jié)』8~10月采收。
『炮制方法』將苡仁除凈雜質(zhì),洗凈,曬干,生用富有蛋白質(zhì),清熱補(bǔ)肺,治肺癰、腸癰,肺萎咳吐膿血。若取其消食健胃作用,炒苡仁,將洗凈苡米投入鍋內(nèi),用鍋鏟不斷翻動,炒至黃色為度。
『用量』9~15克。
『貯存』裝鐵箱或缸內(nèi)加蓋,防潮、蟲、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