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nèi)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zhǎng)沙藥解》《玉楸藥解》
『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常用名』江枳十、川枳實(shí)、蘇枳實(shí)。
『產(chǎn)地』四川、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季節(jié)』5~6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原藥用簸箕,簸去灰塵和雜質(zhì),冬春季用陰陽水(即冷熱水),夏秋季用溫水浸1~2小時(shí),撈起濾干水,投入缸內(nèi),上蓋濕布,每日翻動(dòng),潤(rùn)透取出,切片或刨片2厘厚,曬干。若取其暖胃行滯,則用麥麩炒,每斤藥用蜜炙麥麩3兩,將鍋燒熱,撒入麥麩,待冒煙時(shí)投入藥片拌炒至金黃色,取出篩盡麥麩。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