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化癥回生片

    處方

    益母草112g 紅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當(dāng)歸28g 蘇木14g 三棱(醋炙)14g 兩頭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參42g 高良姜14g 姜黃8.4g 沒藥(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黃56g 麝香14g 小茴香(鹽炒)21g 桃仁21g 五靈脂(醋炙)14g 虻蟲14g 鱉甲膠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黃(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吳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葉(炙)14g 熟地黃28g 紫蘇子14g

    性狀

    為棕黃色片;具麝香氣,味微苦。

    炮制

    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黃、益母草、鱉甲膠外,其余三十味混勻,取出430g,粉碎成細(xì)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濾過,合并濾液,加入鱉甲膠,溶化后,濃縮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熱溶化,熟地黃水煎取汁,分別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稠膏。兩膏合并,加入細(xì)粉拌勻,干燥,研細(xì),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細(xì)的麝香,混勻,壓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

    消癥化瘀。用于癥積血痹,婦女干血癆,產(chǎn)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法用量

    飯前溫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

    孕婦禁用。

    貯藏

    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處方黨參(飯上蒸3次)4兩,白術(shù)(蜜炙黃勿焦)4兩,當(dāng)歸(酒炒)4兩,大熟地(酒蒸)6兩,茯苓(乳蒸3次)3兩,山藥(乳蒸3次)3兩,杜仲(姜汁炒斷絲)3兩,白芍(酒炒)3兩,川芎(炒黑)2兩,續(xù)斷(酒洗曬干)5兩,子芩(酒炒)1兩,砂仁(......
  • 處方大熟地5錢,山萸肉2錢5分,益母草1錢,條黃芩5分,麥冬2錢5分,生地1錢5分,阿膠1錢,北五味1分。功能主治小產(chǎn)諸癥。用法用量從受胎2個月服起,每日1劑,服50劑止。摘錄《達(dá)生編》卷下......
  • 處方黃芩4克 砂仁 荊芥穗 當(dāng)歸身 白芍 連翹 生地黃 廣陳皮各3克 川芎2.4克 甘草0.9克制法上藥銼為粗末。功能主治主妊娠血分有熱,目病凝脂翳障。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摘錄《審視瑤函》卷四......
  • 處方黃牛鼻1具,黨參2兩,蜜炙黃耆2兩,白術(shù)1兩,歸身1兩5錢,白芍1兩5錢,熟地4兩,阿膠1兩,懷山藥3兩,川斷3兩,杜仲4兩,黃芩7錢,炙甘草5錢,春砂仁7錢,卷心荷葉1兩,蠶繭殼1兩。制法先將黃牛鼻、荷葉、蠶繭殼等3味炙灰存性,為末候......
  • 處方益母草(上截)3兩,香附米2兩(童便制),熟地黃3兩,歸身3兩,白芍3兩(酒炒),川芎2兩(酒洗),蘇梗2兩(忌鯉魚),陳皮3兩,炙草2兩,白茯苓2兩,白術(shù)2兩,條芩2兩(酒炒),蓮肉2兩(去皮心)。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錢,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