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益母草112g 紅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當(dāng)歸28g 蘇木14g 三棱(醋炙)14g 兩頭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參42g 高良姜14g 姜黃8.4g 沒藥(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黃56g 麝香14g 小茴香(鹽炒)21g 桃仁21g 五靈脂(醋炙)14g 虻蟲14g 鱉甲膠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黃(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吳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葉(炙)14g 熟地黃28g 紫蘇子14g
為棕黃色片;具麝香氣,味微苦。
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黃、益母草、鱉甲膠外,其余三十味混勻,取出430g,粉碎成細(xì)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濾過,合并濾液,加入鱉甲膠,溶化后,濃縮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熱溶化,熟地黃水煎取汁,分別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稠膏。兩膏合并,加入細(xì)粉拌勻,干燥,研細(xì),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細(xì)的麝香,混勻,壓制成1000片,即得。
消癥化瘀。用于癥積血痹,婦女干血癆,產(chǎn)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飯前溫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孕婦禁用。
密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益母草112g 紅花14g 花椒(炭)14g 水蛭(制)14g 當(dāng)歸28g 蘇木14g 三棱(醋炙)14g 兩頭尖14g 川芎14g 降香14g 香附(醋炙)14g 人參42g 高良姜14g 姜黃8.4g 沒藥(醋炙)14g 苦杏仁(炒)21g 大黃56g 麝香14g 小茴香(鹽炒)21g 桃仁21g 五靈脂(醋炙)14g 虻蟲14g 鱉甲膠112g 丁香21g 延胡索(醋炙)14g 白芍28g 蒲黃(炭)14g 乳香(醋炙)14g 干漆(煅)14g 吳茱萸(甘草水炙)14g 阿魏14g 肉桂14g 艾葉(炙)14g 熟地黃28g 紫蘇子14g
性狀為棕黃色片;具麝香氣,味微苦。
炮制以上三十五味,除麝香、阿魏、熟地黃、益母草、鱉甲膠外,其余三十味混勻,取出430g,粉碎成細(xì)粉,剩余部分和益母草用水煎煮二次,濾過,合并濾液,加入鱉甲膠,溶化后,濃縮成稠膏。阿魏用水加熱溶化,熟地黃水煎取汁,分別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成稠膏。兩膏合并,加入細(xì)粉拌勻,干燥,研細(xì),用乙醇制粒,干燥,再加入研細(xì)的麝香,混勻,壓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消癥化瘀。用于癥積血痹,婦女干血癆,產(chǎn)后瘀血,少腹疼痛拒按。
用法用量飯前溫酒送服,一次5~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