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側(cè)根(子根)加工品。
『常用名』制附片、烏附片、附塊。
『產(chǎn)地』四川、陜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取天雄(鹽附子)用水洗凈灰鹽,倒入缸內(nèi),用清水漂,春冬季5天,夏秋季3天,每天換水2次,按時(shí)撈起濾干水,用磁盤刮去黑皮,隨刮隨泡,刮完后,用清水再漂,春冬2~4天,夏秋1~2天,每天換水,到期取出,切一分厚直片。每百斤藥用甘草5斤煎水?dāng)偫洌谷敫變?nèi),浸1~2天撈起,再用生姜25斤,洗凈切成1分厚片,入蒸籠內(nèi),一層生姜片一層附片,用武火蒸3小時(shí),取出攤開,立即攤冷后,揀去生姜。又將藥片倒入鐵絲網(wǎng)內(nèi),放在炕箱內(nèi),用暗火烘干,以防起泡。如產(chǎn)地已加工的,不再加工,本品不能曬,曬后易碎。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側(cè)根(子根)加工品。
『常用名』制附片、烏附片、附塊。
『產(chǎn)地』四川、陜西等地。
『采收季節(jié)』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取天雄(鹽附子)用水洗凈灰鹽,倒入缸內(nèi),用清水漂,春冬季5天,夏秋季3天,每天換水2次,按時(shí)撈起濾干水,用磁盤刮去黑皮,隨刮隨泡,刮完后,用清水再漂,春冬2~4天,夏秋1~2天,每天換水,到期取出,切一分厚直片。每百斤藥用甘草5斤煎水?dāng)偫洌谷敫變?nèi),浸1~2天撈起,再用生姜25斤,洗凈切成1分厚片,入蒸籠內(nèi),一層生姜片一層附片,用武火蒸3小時(shí),取出攤開,立即攤冷后,揀去生姜。又將藥片倒入鐵絲網(wǎng)內(nèi),放在炕箱內(nèi),用暗火烘干,以防起泡。如產(chǎn)地已加工的,不再加工,本品不能曬,曬后易碎。
『用量』3~9克。
『貯存』裝箱內(nèi)加蓋,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