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
『常用名』川尖貝、松貝、蘆貝。
『產(chǎn)地』四川、湖北。
『采收季節(jié)』家種夏季采挖,野生春季采挖。
『炮制方法』冬春季用溫水浸片刻,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撈起濾干水份,放磁盆內(nèi),加蓋濕布,潤4小時取出,用竹扦去心及根須,后用清水搶洗,撈起曬干,用時打碎或研粉。
『用量』3~9克。
『貯存』裝入瓷瓶內(nèi)加蓋防潮及蟲蛀。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
『常用名』川尖貝、松貝、蘆貝。
『產(chǎn)地』四川、湖北。
『采收季節(jié)』家種夏季采挖,野生春季采挖。
『炮制方法』冬春季用溫水浸片刻,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撈起濾干水份,放磁盆內(nèi),加蓋濕布,潤4小時取出,用竹扦去心及根須,后用清水搶洗,撈起曬干,用時打碎或研粉。
『用量』3~9克。
『貯存』裝入瓷瓶內(nèi)加蓋防潮及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