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四逆湯

    作者: 陳言

    治少陰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或吐利俱發(fā),小便不利;或汗出過多,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冷;及一切虛寒厥冷。凡病傷寒,有此證候,皆由陽氣虛有寒,雖更覺頭痛體疼,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表里悉具者,未可攻表,宜先服此藥以助陽救里。

    甘草(炙,一分) 干姜(二錢,炮) 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強(qiáng)人,加干姜一錢;或惡寒脈微而利,利止仍亡血者,加人參半兩;或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能解,煩躁者,仍加茯苓半兩;面赤者,加連須蔥九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一兩;嘔者,加生姜一兩;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半兩。

    兩感治法

    【料簡】

    桂枝、麻黃,皆攻太陽經(jīng)表藥,方各見太陽經(jīng),其如陽明、太陰、少陽、厥陰,并可于風(fēng)寒二方論中,隨證施治。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