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酸漿(圖缺),生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今處處有之。苗似水茄而小,葉亦可食;實作房如囊,囊中有子如梅李大,皆赤黃色,小兒食之尤有益,可除熱;根似菹芹,色白,絕苦,搗其汁飲之,治黃病多效。五月采,陰干?!稜栄拧匪^ (音針),寒漿。郭璞注云∶今酸漿草,江東人呼為苦 是也。今醫(yī)方稀用。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酸漿(圖缺),生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今處處有之。苗似水茄而小,葉亦可食;實作房如囊,囊中有子如梅李大,皆赤黃色,小兒食之尤有益,可除熱;根似菹芹,色白,絕苦,搗其汁飲之,治黃病多效。五月采,陰干?!稜栄拧匪^ (音針),寒漿。郭璞注云∶今酸漿草,江東人呼為苦 是也。今醫(yī)方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