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查古籍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傷寒留蓄惡血,內(nèi)外俱熱,昏憒譫語,亦有耳聾虛鳴之證,與少陽經(jīng)受病相似,如服小柴胡湯不效,當以黃連一分,赤茯苓半分銼細入燈心,煎與之。男女通用。凡大小產(chǎn)、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力所不及者,于內(nèi)加五靈脂,仍以黃連赤茯苓湯佐之。蓋心生血,黃連、茯苓皆清心涼血之劑,所以收功。若夫疏利血毒,則《活人書》桃仁承氣湯有余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