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小腿前部的深筋膜較致密。在脛骨內側面深筋膜與脛骨骨膜相融合。在腓側深筋膜發(fā)出前后兩個肌間隔,分別附著于腓骨前后緣。上述肌間隔、脛腓骨及其間的骨間膜與小腿前面的深筋膜共同圍成前外側骨筋膜鞘和前骨筋膜鞘,分別包繞小腿外側群肌及前群肌。
深筋膜在踝關節(jié)處特別增厚,形成約束小腿伸肌腱的支持帶。其深面有腱滑液鞘包繞肌腱,減少運動時的摩擦(圖4-23、24)。
1.顯。2.伸肌下支持帶(小腿十字韌帶)位于伸肌上支持帶的遠側,在踝關節(jié)的前面呈“Y”型,其外側端附著于跟骨前部,內側端分為上、下兩支,上支附著于內踝,下支附著于第1楔骨。此韌帶向深面發(fā)出纖維隔連于跗骨,形成三個骨纖維管。內側管容納脛骨前肌腱;中間管有拇長伸肌腱,足背動、靜脈和腓深神經通過;外側管容納趾長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腱。以上諸肌腱經支持帶深面時均有腱鞘包繞。
圖4-20 足底第二層肌和神經
圖4-21 足底第三、四層肌和足底外側神經
3.腓骨肌支持帶為外踝后外側的深筋膜增厚而成,依其附著部位可分為:
(一)腓骨肌上支持帶附著于外踝與跟骨外側面之間,約束腓骨長,短肌腱于外踝后方。
(二)腓骨肌下支持帶附著于跟骨前外側部與伸肌下支持帶外側端之間,并與伸肌下支持帶相續(xù),將腓骨長.短肌約束于跟骨外側面。
圖4-22 足底弓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小腿前部的深筋膜較致密。在脛骨內側面深筋膜與脛骨骨膜相融合。在腓側深筋膜發(fā)出前后兩個肌間隔,分別附著于腓骨前后緣。上述肌間隔、脛腓骨及其間的骨間膜與小腿前面的深筋膜共同圍成前外側骨筋膜鞘和前骨筋膜鞘,分別包繞小腿外側群肌及前群肌。
深筋膜在踝關節(jié)處特別增厚,形成約束小腿伸肌腱的支持帶。其深面有腱滑液鞘包繞肌腱,減少運動時的摩擦(圖4-23、24)。
1.顯。2.伸肌下支持帶(小腿十字韌帶)位于伸肌上支持帶的遠側,在踝關節(jié)的前面呈“Y”型,其外側端附著于跟骨前部,內側端分為上、下兩支,上支附著于內踝,下支附著于第1楔骨。此韌帶向深面發(fā)出纖維隔連于跗骨,形成三個骨纖維管。內側管容納脛骨前肌腱;中間管有拇長伸肌腱,足背動、靜脈和腓深神經通過;外側管容納趾長伸肌腱和第3腓骨肌腱。以上諸肌腱經支持帶深面時均有腱鞘包繞。
圖4-20 足底第二層肌和神經
圖4-21 足底第三、四層肌和足底外側神經
3.腓骨肌支持帶為外踝后外側的深筋膜增厚而成,依其附著部位可分為:
(一)腓骨肌上支持帶附著于外踝與跟骨外側面之間,約束腓骨長,短肌腱于外踝后方。
(二)腓骨肌下支持帶附著于跟骨前外側部與伸肌下支持帶外側端之間,并與伸肌下支持帶相續(xù),將腓骨長.短肌約束于跟骨外側面。
圖4-22 足底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