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位置】前后二陰之間。
【主治】任督失調,氣機紊亂及遺精,陽萎,早泄,月經不調,頭痛,驚癇,昏厥等。
【應用】本穴又名海底、下極地戶、地根、陰蹻庫,是任、督、沖三脈之所起,任脈之絡穴。練功時,氣聚流動,會陰部位往往會跳動,這是任、督、沖脈氣機發(fā)動的現(xiàn)象。向本穴發(fā)氣,有通調任、督、沖三脈氣機的作用。因本穴與百會相貫通,是體內陰陽之分界,故向此兩穴發(fā)氣,可以使內氣與外界流通,借以練氣調氣,調整任督,激發(fā)周身氣機,使其陰陽平衡,氣脈流暢,以達診病、療病的目的。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位置】前后二陰之間。
【主治】任督失調,氣機紊亂及遺精,陽萎,早泄,月經不調,頭痛,驚癇,昏厥等。
【應用】本穴又名海底、下極地戶、地根、陰蹻庫,是任、督、沖三脈之所起,任脈之絡穴。練功時,氣聚流動,會陰部位往往會跳動,這是任、督、沖脈氣機發(fā)動的現(xiàn)象。向本穴發(fā)氣,有通調任、督、沖三脈氣機的作用。因本穴與百會相貫通,是體內陰陽之分界,故向此兩穴發(fā)氣,可以使內氣與外界流通,借以練氣調氣,調整任督,激發(fā)周身氣機,使其陰陽平衡,氣脈流暢,以達診病、療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