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劑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豐年間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陳師文等撰。十卷。收集當時醫(yī)家及民間常用有效方劑,劑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當時的配方手冊。
《湯頭歌訣》(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著。一卷。按照《醫(yī)方集解》分門,把方劑的組成主治等編成歌訣,以便記誦運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進之、海藏)撰。三卷。依據(jù)《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藥理的論述,以及張潔古《珍珠囊》和李杲《 藥類法象》、《用藥心法》等,對于藥物的氣味陰陽、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較為深入。
臭椿樹皮(在上中者佳)一大束,去粗皮只用白皮二斤,切碎,水熬濾去渣,再用文武火熬成膏,薄攤漂布上,先以姜搓去垢泥,后以火烘熱膏藥貼痞塊上,其初微痛半日后不痛,俟其自落即愈,永不再發(fā)。貼膏藥時,微撒麝香于膏藥上,周遭破爛出水即愈,極驗(孕婦忌用)。或生雞蛋一個,開一孔,入木鱉子一個,打碎去油和勻,紙包火煨熱,避風食之。
或野鴿子屎水煎服(永忌食鴿肉),或糖稀溫服數(shù)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