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甘,溫,有毒。鮮明薄而有光潤,似鵝翎筒子者為上。置銀器中,水煮三日夜,色白,換水再煮,其畏紫石英、蓑草范成大桂海志云∶鐘乳,桂林接宣融山中洞穴至多,勝連州遠甚,余游洞親訪之,仰視石脈長如冰柱,柱端輕取之,煉治家又以鵝管之端尤輕明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zhì)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guān)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甘,溫,有毒。鮮明薄而有光潤,似鵝翎筒子者為上。置銀器中,水煮三日夜,色白,換水再煮,其畏紫石英、蓑草范成大桂海志云∶鐘乳,桂林接宣融山中洞穴至多,勝連州遠甚,余游洞親訪之,仰視石脈長如冰柱,柱端輕取之,煉治家又以鵝管之端尤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