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產(chǎn)后惡露不絕

    作者: 朱梓

    (附論)夫惡露不絕者。由產(chǎn)后傷于經(jīng)血。虛損不足?;蚍纸庵畷r。惡露不盡。在于腹中。而臟腑挾于宿冷。致氣血不調(diào)。故令惡露淋瀝不絕也。

    熟干地黃丸

    (出圣惠方)

    療婦人產(chǎn)后惡血不絕。崩血不可禁。腹中絞痛。氣

    急。療蓐中三亂發(fā)(燒一兩)阿膠(二兩)代赭干姜(各三兩)馬蹄(一個燒)熟地黃(四兩)牛角(五兩醋炙)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招拿罪嬒氯氖琛H斩?。

    療惡露不絕方。

    (出圣惠方)以鋸截桑木取屑五指撮酒服。日三瘥。桑根亦可。

    療產(chǎn)后泄血不止無禁度。及治腹痛胸膈悶。

    以干姜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服。

    療產(chǎn)血不止。虛羸迨死。亦治血氣。

    (出圣惠方)用蒲黃二兩。水二升。煎取八合。頓服。酒煮亦得。

    獨圣湯

    (出大全良方)

    療產(chǎn)后惡血過多。心腹徹痛。然后血下。久而不止。

    治赤白帶下。

    用貫眾狀如刺者一個。全用不銼斷。只揉去毛花萼。以好醋蘸溫慢火炙令香熟。候冷為細末。用米飲調(diào)下二錢??招氖城胺?/p>

    療產(chǎn)后七八日。惡露不止。

    (出大全良方)敗醬當歸(各六分)芍藥續(xù)斷(各八分)川芎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干十二分)上細銼。以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頓服。一方無續(xù)斷。

    黑桂散治產(chǎn)后虛羸。臍腹冷痛。淋露不止?;驉何锊幌?。

    牡蠣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淋瀝不絕。心悶短氣。四肢乏弱。不思飲

    食。

    頭目昏重。五牡蠣川芎熟地黃白茯苓龍骨(各一兩)續(xù)斷當歸(炒)艾葉(酒炒)人參五味子地榆(各五錢)甘草(一分)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棗一枚。

    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續(xù)命湯

    (出大全良方)

    療產(chǎn)后驟血不止。

    石蜜(一匙)生姜(一片)上用煎候蜜色赤。投童子小便一升。去姜更煎兩沸。分為三服。頓服。

    治血泄不止無禁。

    (出便產(chǎn)須知)用熟地黃沸湯凈洗酒拌熟煎為末。酒服一匙。頭須臾三四服之。一方用干地黃石器內(nèi)搗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熱酒調(diào)。

    柴胡湯

    (出經(jīng)驗良方)

    治產(chǎn)后往來寒熱。惡露不止。日進數(shù)服為佳。

    柴胡生姜(各八兩)當歸牡丹皮(一方無)芍藥黃(各三兩)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吳茱萸(四兩)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煎至七分。食前溫服。千金翼以清酒一斗煮。

    治婦人胎后惡露不止。

    大黃當歸川芎赤芍藥白蒺藜(各一兩)柴胡北五味紫蘇升麻(各半兩)木香甘草(各三錢)上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加陳皮同煎。若止不用。

    又方

    用阿膠研。酒調(diào)。服之立效。

    治產(chǎn)后血泄不禁止。余血脹痛兼塊。

    (出肘后方)桂心干姜(各等分)上為末??招木普{(diào)服方寸匕。血不盡妙。

    產(chǎn)后下血不止。

    (出肘后方)用桑白皮炙煮水飲之。

    治產(chǎn)后血不止。

    用黑雌雞子三枚黃腳者尤佳。以醋半升。好酒二升。煎取一升。分為四服。如人行二三里。微暖進之。

    治產(chǎn)婦惡露下赤白臭穢。

    (出便產(chǎn)須知)用益母草花開時。采陰干為末。溫酒調(diào)二錢。

    又方

    (出便產(chǎn)須知)芍藥(一兩)福姜(炮拆三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空心日二三服。

    白芷丸治產(chǎn)后所下過多。及崩中傷損。虛竭少氣。面目脫色。腹痛。

    柏葉湯治產(chǎn)后血不止兼漏下。

    柏葉(炙干二兩)當歸(切焙)禹余糧(燒醋淬七次各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入薤白二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三。

    艾葉飲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心悶氣短。

    艾葉當歸(切焙)人參地榆干姜(炮)阿膠(炙令燥)生干地黃(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阿膠散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

    阿膠(炙令燥用)牛角腮(燒灰)龍骨(各一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薄粥調(diào)服。

    龍骨丸

    (出千金方)

    治產(chǎn)后虛冷。下血及惡露不絕。及治谷下晝夜無數(shù)。

    龍骨(細研四兩)干姜(炮)甘草(炙)桂(去粗皮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早晨午晚間各一服。一方用人參、地黃各二兩。

    虎掌飲治產(chǎn)后惡露過多。心悶氣無力。不能食。

    虎掌當歸(切焙)艾葉(微炒各一兩)人參(半兩)地榆(三分)生干地黃(各一兩)上

    人參飲治產(chǎn)后惡露多下。短氣乏力。

    人參(半兩)當歸(切焙二兩半)生干地黃(焙二兩)地榆(一兩)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地榆飲治產(chǎn)后惡露不多。心煩氣短。減食多倦。

    地榆(一兩)當歸(切焙)艾葉人參(各二兩)桂(去粗皮一兩)生干地黃(焙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入生姜三分。同煎去滓??招臏胤R环綗o桂。

    桑甘飲治產(chǎn)后下血不止。

    桑耳(微炙)芍藥地榆茜根牛角腮(燒灰)阿膠(炙令燥各一兩)艾葉雞蘇(各三兩)白龍骨(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早晨日午夜臥

    芍藥丸治產(chǎn)后血下不止。

    芍藥阿膠(炙令燥各一兩半)烏賊魚骨(去皮甲一兩)當歸(切焙三分)上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招囊允[湯下三十丸。日三服。

    地黃丸治產(chǎn)后血露不斷。

    生干地黃(焙)當歸(切焙)阿膠(炙令燥)黃(銼各一兩)艾葉(炙三分)生姜(一分切炒)上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下。不拘時。

    秦艽湯治產(chǎn)后惡露不斷。

    秦艽(去苗土)玄參芍藥(各一兩)艾葉(炙)白芷續(xù)斷當歸(切焙各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服。不拘時。

    寄生丸治產(chǎn)后惡露不斷。

    桑寄生(銼焙)附子(炮裂去皮臍)芍藥(各一兩)地榆(銼炒)白龍骨(各一兩半)雞蘇(三分)上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不拘時。

    治一切宿血及傷損瘀血在腹內(nèi)。不問新久。并婦人月經(jīng)不通。產(chǎn)后惡血不下皆良。

    大黃芒硝(各三兩)桃仁(四十枚去皮尖)上芒硝、桃仁合搗四五杵。以酢漿二升半。

    漬強人日別服一劑。弱人兩日服之。下血盡便止。不過三兩劑。忌生冷茶葵。

    治產(chǎn)后若惡露下多少得所。冷熱得調(diào)。更無余狀。但覺腹內(nèi)切痛??梢苑?/p>

    當歸(五兩)生姜(六兩)桂心(三兩)芍藥(二兩)上切以水酒各三升半。

    煮取二升三合。去滓分溫三服。忌生蔥。

    治產(chǎn)后惡露雖下不甚通利。遂覺心腹?jié)M悶。脅肋脹妨。兼咳喘息急。不能飲。大便

    不通。眼白術當歸桑白皮大黃(各三兩)生姜(四兩)細辛桂心(各二兩)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溫三服。此藥當?shù)美?。大利不宜。但取微利。緣初產(chǎn)舉體皆虛。

    尚藉藥食補之。豈宜大利。此緣病熱。勿用當歸。此湯得通息安貼。利脫末止。須斷之。取三兩匙酢飲。飲之即止。適寒溫。將攝佳。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如利不減。宜服后方。

    當歸丸

    (出大全良方)

    治利后諸疾不減。

    當歸(十分)白術(八分)甘草(炙七分)生姜桑根白皮(各六分)桂心(三分)人參(

    治婦人小產(chǎn)惡露淋瀝不斷。將近月余。諸藥不效。

    用真五靈脂炒微焦為末。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送下。酒亦得。應手而有效。

    阿膠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心腹疼痛。不思飲食。

    阿膠(一兩炙令黃燥)芎(一兩)艾葉(半兩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桂心(一兩)地榆(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炒)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龜甲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腹內(nèi)刺疼痛。背膊煩悶。不欲飲

    食。

    龜甲(一兩涂散炙令黃)當歸(三分銼微炒)干姜(一分炮裂銼)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炒燥)訶黎勒(一兩煨用皮)龍骨(一分)赤石脂(半兩)艾葉(半兩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熟酒調(diào)下二錢。

    艾葉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臍腹時痛。

    艾葉(三分微炒)當歸(三分銼微炒)白芍藥(一兩)芎(半兩)熟干地黃(一兩半)續(xù)斷(一兩)牛膝(半兩去苗)桑耳(半兩)敗醬(三分)上搗羅細為散。每服食前以姜粥調(diào)下二錢。

    鹿茸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臟虛冷。致惡露淋瀝不絕。腹中時痛。面色萎

    黃。

    羸瘦無力。

    鹿茸(一兩去毛涂酥炙令黃)卷柏(半兩)桑寄生(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龜甲(一兩涂酥炙令黃)續(xù)斷(半兩)白芍藥(半兩)阿膠(半兩銼碎炒令黃燥)地榆(半兩銼)熟干地黃(半兩)上搗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生姜溫酒調(diào)下二錢。

    補益阿膠丸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下。四肢虛羸乏力。不能飲食宜服。

    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熟干地黃(二兩)牛膝(一兩半燒灰)黃(一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半兩)柏子仁(一兩)芎(三分)赤石脂(一兩)艾葉(三分微炒)當歸(三分銼微炒)續(xù)斷(二分)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艾葉丸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腹中痛。氣息乏力。

    艾葉(一兩微炒)熟干地黃(二兩)代赭(一兩半細研)干姜(一兩炮制銼)芎(一兩)阿膠(一兩搗碎炒黃燥)牛角腮(二兩燒灰)牡蠣(一兩燒為粉)上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續(xù)斷丸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虛極少氣。腹中痛。面無血色。

    續(xù)斷(一兩)桂心(二分)熟干地黃(一兩半)赤石脂(三分)艾葉(三分微炒)白術(三分)卷柏當歸(銼微炒)附子(炮去皮臍)阿膠(搗碎炒令黃)芎干姜(炮制各半兩)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牡蠣散

    (出圣惠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絕。

    牡蠣(一兩燒)龜甲(一兩涂酥炙令黃)上搗細羅研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出圣惠方)麒麟竭(一兩)當歸(二兩)上搗羅研為末。每服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又方

    (出圣惠方)赤馬蹄(二兩)烏騾護干(一兩)上同內(nèi)一次一丸瓶中燒為灰。待冷取出研。入麝香一錢令勻。每服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

    又方

    琥珀(一兩)牛角腮(一兩)上細研為散。每服食前溫酒調(diào)下二錢。

    七寶鎮(zhèn)靈丹(醫(yī)學類證)治產(chǎn)后血不止。

    濃煎菖蒲酒吞三四丸血立止。

    六合散

    (出百一選方)

    治婦人產(chǎn)后下血。

    四物湯去川芎外。當歸白芍藥地黃各一兩。四順理中丸去干姜外。甘草二兩。人參白術各一兩。六味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服先進固經(jīng)丸。次后可服此藥。

    治產(chǎn)后下惡血。

    (出本草)取蘩蔞曝干為末。醋煎為丸。空腹服三十丸。

    治產(chǎn)后下血不止。

    (出本草)用菖蒲二兩。以酒二升。煮分作兩服止。

    治產(chǎn)后惡血

    (出本草)以石欄杵磨服。亦煮汁服。亦火燒投酒中服之。

    破產(chǎn)后血。

    (出本草)以木煮汁服之。

    破產(chǎn)后惡露。及兒枕。

    (出本草)用延胡索與三棱、龜甲、大黃為散服。能散食通經(jīng)絡。延胡索用蛀成末者惟良。偏主產(chǎn)后病也。

    治婦人惡露。

    (出本草)用蠶砂一兩。伏龍肝半兩。阿膠一兩。同為末。溫酒調(diào)空肚服二三錢。以和為度。

    治產(chǎn)后去惡血。留好血。

    (出本草)以荷葉蒂水煮服之。

    治婦人出血。

    (出本草)以鉤栗木皮葉煮取汁。與產(chǎn)婦人飲之即止。

    治婦人破血。

    (出本草)煮蕓薹。產(chǎn)婦食之。

    治婦人下惡血。

    (出本草)以琥珀和大黃龜甲作散子。酒下方寸匕。婦人腹內(nèi)血盡即止。

    治產(chǎn)后瀉血不止。

    取干葉半兩。炙熟老生姜半兩。濃煎湯一服便止。妙。

    治產(chǎn)后血露。生地黃、姜同研爛。入銀石器內(nèi)。以酒少許。濾去滓。同炒令地黃赤

    色為度。再浸童便。濾出渣。嚼下一丸。諸證皆退。

    (孟氏詵方)蒼術(一斤)茴香葫蘆巴(各四兩)上四味咀。用好舊紅糟煮。勿令太過。以干為度。后再慢火焙干為末。紅酒煮面糊為丸。

    治產(chǎn)后血不止。

    用烏氈燒為灰酒下二錢。

    治產(chǎn)婦破血。

    以蘩蔞煮食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柯琴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作者:
    趙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