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人吐血者。皆由臟腑虧損所致。夫血者外行于經絡。內榮于臟腑。若傷損氣血。經絡則虛血也
方
生地黃煎治婦人勞熱至甚。吐血不止。心煩神躁。少思飲食。
生地黃汁(一升)生藕汁(三合)青蒿汁(三合)生姜(二兩取汁)蜜(四兩)酥(一兩)銀器中攪令勻。慢火
雞蘇散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麥門冬當歸(八分)雞蘇葉(一兩)阿膠刺薊生地黃(各一兩)黃羚羊角屑茜煎至六分。去
刺薊散治婦人頭疼壯熱。心中煩悶吐血。
刺薊(二兩)雞蘇葉(二兩)赤芍藥麥門冬(二兩去心)赤茯苓(一兩)石膏(三兩)黃兩)上為散。每服四計時候。
阿膠散治婦人吐血。心神煩熱。
阿膠(二分搗碎炒黃燥)當歸(三分)犀角屑(三分)黃芩(三分)雞蘇葉(三分)羚羊角(半兩炙赤銼)上為散
雞蘇散
(出大全良方)
治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雞蘇葉黃芩(各一兩)當歸(半兩)赤芍藥阿膠(二兩)伏龍肝(二兩)刺薊生地黃大全良方雞蘇存此也。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心中壅毒。吐血煩悶。
麥門冬(二兩)生干地黃(二兩)薺(一兩半)犀角屑(一兩)黃芩(一兩)川升麻(一每服四錢。水一中時候。
伏龍肝散
(出永類鈐方)
治男子婦人五臟結熱。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龍肝生地黃(各一兩)竹茹(一升)芍藥當歸黃芩川芎桂心甘草(各二兩)生蔥心
竹茹湯
(出千金方)
治婦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竹茹(二升)人參芍藥桔梗芎當歸甘草桂心(各一兩)干地黃(四兩)上
生地黃散
(出濟生拔萃)
諸見血無寒。衄血下血。吐溺血。背熱。屬于熱。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芍藥甘草黃芩(各等分)上為粗末
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出大全良方)蛤蚧(一雙全者酒浸一宿捶炒干)知母貝母(去心)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麩炒)枇白皮煎
青飲子
治咯血。
青黛杏仁上一處同研成膏。熔黃蠟和作三十餅子。每服一餅子。用干柿半個夾定。
以濕
治婦人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一名五神湯出圣惠方)生藕汁刺薊生地黃汁(各三合)生姜汁(半合)白蜜(一合)上和煎三兩沸。
無時以
紫參散
治婦人卒吐血不止。胸心悶痛。
紫參(一兩)鹿角膠(一兩搗研炒黃燥)青竹茹(一兩)羚羊角屑(一兩炒黃燥)生干地黃
治婦人心熱。壅悶吐血。
生干地黃(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薺(三分)白茅根(一兩至六分。
柔脾湯
治虛勞吐血。自汗出。
甘草白芍藥黃(各一兩)熟地黃(二兩)上為末。每服四錢。水酒各一大盞。
以上煎有女年十四。月水不行。遂妄行而嘔血。諸藥無效。察其形容。人肥脈不大不出。且用四生更不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宜服涼藥以解之。大黃、犀角、生地、生艾如陰乘于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服溫藥以暖之。干姜、肉桂宜思之可也。以上所論中。四生丸青餅子各見于后。
四生丸
療吐血。陽乘于陰。血熱妄行。宜服此藥。
生荷葉生艾葉生地黃生柏葉(各等分)上等分。爛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
水三盞經驗良方陳氏云。先公游福青靈石寺。見侍者齋罷來侍。立見桌子不穩(wěn)。急聲喊拆之。
登時丸服
又方
治婦人吐血。百治不瘥。
龍骨(半兩)當歸(三分銼搗炒)生干地黃(一兩)上俱為細散。以生地汁調下二錢。不計
(出圣惠方)青竹茹(一兩)生地黃(三兩)羚羊角屑(半兩)上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分三
(出圣惠方)肉桂心(一兩)阿膠(半兩搗碎炒黃燥)生干地黃(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一錢。
煎竹茹湯
治吐血。
生地黃(三升切)阿膠(二兩炒)蒲黃(六合)上用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仆嘗治一一方
生地黃竹茹藕汁
(出經驗方)
治婦人吐血。
陳槐花(二兩炒)百草(半兩)上為細末。每服茅蔗根煎酒調下。亦治血崩。一方無茅蔗根
治熱毒吐血。經日百治不瘥者。
(出圣惠方)地黃汁(半升)制大黃末(一方寸)上煎地黃十三兩沸。調大黃末令勻。為三服。
用桂心末水調方寸。日夜可二十服。
治熱毒吐血。
用伏龍肝研令極細。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頓服取效。
茅花湯
(出圣惠方)用白茅花濃煎飲之立止。搗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飲之亦得?;蛉「臻L六寸。水煎。去滓溫服
(出圣惠方)用生蔥心塞鼻即定。若因刺著并刀斧所傷。血不止用之立定。
(出大全良方)用釜底墨研入鼻中。
(出圣惠方)用亂發(fā)灰細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出圣惠方)取龍骨末吹入鼻中立止。
治一切風并鼻衄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
用牡驢皮煎膠食。
療熱甚嘔血者。
以犀角地黃湯局方小三黃丸以白茅根煎服。
治吐血及下血。
(出本草)以雞蘇莖葉煎取汁飲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人吐血者。皆由臟腑虧損所致。夫血者外行于經絡。內榮于臟腑。若傷損氣血。經絡則虛血也
方
生地黃煎治婦人勞熱至甚。吐血不止。心煩神躁。少思飲食。
生地黃汁(一升)生藕汁(三合)青蒿汁(三合)生姜(二兩取汁)蜜(四兩)酥(一兩)銀器中攪令勻。慢火
雞蘇散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
麥門冬當歸(八分)雞蘇葉(一兩)阿膠刺薊生地黃(各一兩)黃羚羊角屑茜煎至六分。去
刺薊散治婦人頭疼壯熱。心中煩悶吐血。
刺薊(二兩)雞蘇葉(二兩)赤芍藥麥門冬(二兩去心)赤茯苓(一兩)石膏(三兩)黃兩)上為散。每服四計時候。
阿膠散治婦人吐血。心神煩熱。
阿膠(二分搗碎炒黃燥)當歸(三分)犀角屑(三分)黃芩(三分)雞蘇葉(三分)羚羊角(半兩炙赤銼)上為散
雞蘇散
(出大全良方)
治虛損氣逆。吐血不止。
雞蘇葉黃芩(各一兩)當歸(半兩)赤芍藥阿膠(二兩)伏龍肝(二兩)刺薊生地黃大全良方雞蘇存此也。
麥門冬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心中壅毒。吐血煩悶。
麥門冬(二兩)生干地黃(二兩)薺(一兩半)犀角屑(一兩)黃芩(一兩)川升麻(一每服四錢。水一中時候。
伏龍肝散
(出永類鈐方)
治男子婦人五臟結熱。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龍肝生地黃(各一兩)竹茹(一升)芍藥當歸黃芩川芎桂心甘草(各二兩)生蔥心
竹茹湯
(出千金方)
治婦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竹茹(二升)人參芍藥桔梗芎當歸甘草桂心(各一兩)干地黃(四兩)上
生地黃散
(出濟生拔萃)
諸見血無寒。衄血下血。吐溺血。背熱。屬于熱。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芍藥甘草黃芩(各等分)上為粗末
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出大全良方)蛤蚧(一雙全者酒浸一宿捶炒干)知母貝母(去心)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麩炒)枇白皮煎
青飲子
(出大全良方)
治咯血。
青黛杏仁上一處同研成膏。熔黃蠟和作三十餅子。每服一餅子。用干柿半個夾定。
以濕
治婦人熱毒上攻。吐血不止。
(一名五神湯出圣惠方)生藕汁刺薊生地黃汁(各三合)生姜汁(半合)白蜜(一合)上和煎三兩沸。
無時以
紫參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卒吐血不止。胸心悶痛。
紫參(一兩)鹿角膠(一兩搗研炒黃燥)青竹茹(一兩)羚羊角屑(一兩炒黃燥)生干地黃
生地黃散
(出圣惠方)
治婦人心熱。壅悶吐血。
生干地黃(一兩半)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薺(三分)白茅根(一兩至六分。
柔脾湯
(出大全良方)
治虛勞吐血。自汗出。
甘草白芍藥黃(各一兩)熟地黃(二兩)上為末。每服四錢。水酒各一大盞。
以上煎有女年十四。月水不行。遂妄行而嘔血。諸藥無效。察其形容。人肥脈不大不出。且用四生更不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宜服涼藥以解之。大黃、犀角、生地、生艾如陰乘于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服溫藥以暖之。干姜、肉桂宜思之可也。以上所論中。四生丸青餅子各見于后。
四生丸
(出圣惠方)
療吐血。陽乘于陰。血熱妄行。宜服此藥。
生荷葉生艾葉生地黃生柏葉(各等分)上等分。爛研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
水三盞經驗良方陳氏云。先公游福青靈石寺。見侍者齋罷來侍。立見桌子不穩(wěn)。急聲喊拆之。
登時丸服
又方
(出圣惠方)
治婦人吐血。百治不瘥。
龍骨(半兩)當歸(三分銼搗炒)生干地黃(一兩)上俱為細散。以生地汁調下二錢。不計
又方
(出圣惠方)青竹茹(一兩)生地黃(三兩)羚羊角屑(半兩)上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
去滓。分三
又方
(出圣惠方)肉桂心(一兩)阿膠(半兩搗碎炒黃燥)生干地黃(半兩)上為細散。每服一錢。
煎竹茹湯
又方
(出圣惠方)
治吐血。
生地黃(三升切)阿膠(二兩炒)蒲黃(六合)上用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仆嘗治一一方
生地黃竹茹藕汁
(出經驗方)
治婦人吐血。
陳槐花(二兩炒)百草(半兩)上為細末。每服茅蔗根煎酒調下。亦治血崩。一方無茅蔗根
治熱毒吐血。經日百治不瘥者。
(出圣惠方)地黃汁(半升)制大黃末(一方寸)上煎地黃十三兩沸。調大黃末令勻。為三服。
又方
(出大全良方)
治吐血。
用桂心末水調方寸。日夜可二十服。
又方
(出圣惠方)
治熱毒吐血。
用伏龍肝研令極細。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頓服取效。
茅花湯
(出圣惠方)用白茅花濃煎飲之立止。搗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飲之亦得?;蛉「臻L六寸。水煎。去滓溫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生蔥心塞鼻即定。若因刺著并刀斧所傷。血不止用之立定。
又方
(出大全良方)用釜底墨研入鼻中。
又方
(出圣惠方)用亂發(fā)灰細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
(出圣惠方)取龍骨末吹入鼻中立止。
治一切風并鼻衄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
用牡驢皮煎膠食。
療熱甚嘔血者。
以犀角地黃湯局方小三黃丸以白茅根煎服。
治吐血及下血。
(出本草)以雞蘇莖葉煎取汁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