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口瘡

    作者: 朱梓

    (附論)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沖上焦。熏發(fā)口舌。故作此瘡也。又有胃氣弱。谷氣少。虛陽之發(fā)而為口瘡者。不可執(zhí)一而論。當(dāng)求其所受之本也。

    凡患口瘡及齒。禁油面酒醬酸酢咸膩干棗。瘥后仍須慎之。若不久慎。尋即再發(fā)難瘥。

    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不知之。

    凡大人小兒。口瘡唇緊。用酸漿水洗去白痂。臨臥貼赴筵散。如不愈。貼鉛白霜散。必愈矣。應(yīng)驗(yàn)方論云。一男子病口瘡多年。上至咽嗌。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熱物。一漏一泄。

    薔薇膏

    治口瘡多年不瘥。風(fēng)熱上攻。

    薔薇根郁李根水陽皮牛蒡子(根并宜切各一斤)蒼耳(一升)露峰房(壁三)生地黃麝香(研當(dāng)歸、勻。瓷器盛。每含如彈丸大。吐津。

    玄參煎

    治熱毒發(fā)動(dòng)口瘡。心煩躁。

    生玄參(汁)生葛(汁各三升)銀(十兩)寒水石(搗末)石膏(搗末)滑石(搗末)磁石各三兩)芒硝(一斤)并粗搗篩。以水三斗。煎銀、寒水石、石膏、滑石、磁石。以汁二斗。去滓。別以清水五盞。

    煎升麻、羚羊角、甘草至二盞。去滓。與玄參并生葛汁一處再煎。如稀餳。然后下芒硝攪勻。

    傾入瓷器中盛。卻入牛熱湯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升麻飲

    治口內(nèi)生瘡。齒內(nèi)爛。

    升麻黃連(去須)羚羊角(鎊)玄參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葛根(銼)大黃甘草(炙銼)知母(各后。一方有牛蒡子。無人

    薔薇根散

    治口數(shù)生瘡。連年不瘥。

    薔薇根(一兩去浮土)黃芩(三分)地骨皮(三分)桔梗(三分去蘆頭)白蘞(三分)川大黃柏(三分銼)黃為細(xì)散。每服一錢。以米飲調(diào)下

    燒肝散

    治口瘡久不瘥。

    茵陳蒿犀角屑石斛(去根)白術(shù)柴胡(去苗凈)芍藥紫參桔梗(銼炒)防風(fēng)(去錢。用白羊肝腹頓服。米湯

    乳香含化丸

    治舌瘡久不瘥。

    乳香麝香白膠香黃丹細(xì)辛川升麻垢膩頭發(fā)生干地黃(燒灰)皂莢(燒灰)雄令化。用綿濾過以綿裹含化咽

    薔薇湯

    (出千金方)

    治口數(shù)生瘡。連年不瘥。

    薔薇根黃芩當(dāng)歸桔梗黃白蘞大黃鼠李根皮芍藥續(xù)斷黃柏葛根(各

    薔薇丸

    (出千金方)

    治口中瘡。身體有熱氣痱瘰。

    薔薇根黃芩鼠李根當(dāng)歸葛根白蘞黃柏石龍芮(千金翼作黃連)芍藥續(xù)斷金翼有黃

    玄參湯

    治心肺壅熱??趦?nèi)生瘡。腦膈痰逆。

    玄參茅根(銼)羌活(去蘆頭)竹茹木通(銼)羚羊角(鎊)升麻(各半兩)黃連(去篩。每服三錢。水一

    樸硝散

    治口瘡。及喉閉。吹喉。

    樸硝硝石膽礬白礬芒硝(五味皆枯干)寒水石(燒)白僵蠶(炒者)甘草(炙銼末)一字在喉中。立

    丹砂膏

    治口瘡積年不瘥。

    丹砂(研一分)豬脂蜜(各三兩)膩粉(一分)白礬(研一分)杏仁(浸去皮尖雙仁研三末。先煎脂蜜令化。

    去渣。次下諸藥。更煎十余沸。以綿濾。去滓更煎。待膏成。瓷盒盛。每用如杏仁大。

    綿裹

    槐枝煎

    治口瘡。

    槐枝(三月采好者銼)桑枝(銼)柳枝(銼各一斗三味以水五斗隔宿浸次日入鍋文武火煎約(去苗土一兩汁如錫。臨臥凈漱口

    白龍丸

    治一切口內(nèi)諸瘡。

    南硼砂(一錢半)縮砂(一錢)地栗(三十個(gè)去皮)甘草(二錢)寒水石(二錢燒)白僵蠶蛤粉為衣。咽喉中有

    龍膽湯

    (出圣惠方)

    治口瘡。

    龍膽草黃連升麻槐白皮大青(各一兩)苦竹葉(切一升)白蜜(半升)上切。以水

    大青散

    (出肘后方)

    治口瘡。

    黃芩芍藥羚羊角(屑)苦竹葉黃柏大青(各二兩)升麻上切。以水七升。

    煎取二

    當(dāng)歸膏

    (出千金方)

    治口爛生瘡。水漿不下。及治熱病。咽喉生瘡。

    當(dāng)歸(一兩)射干升麻附子(去皮臍切各半兩)白蜜(四兩)豬脂(五兩)上除蜜脂外瓷器盛。

    硫黃煎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不瘥。疼痛不可忍。

    硫黃(一分細(xì)研)麝香(一分細(xì)研)雄黃(一分細(xì)研)朱砂(一分細(xì)研)干姜(一分炮裂搗內(nèi)與諸藥相和。

    咽津。瘥。

    黃柏煎

    治口瘡。

    黃柏末(一兩)亂發(fā)(洗去膩三兩)硫黃(研一分)黃連末(一兩)麻油(半斤)上先將油

    黃連膏治久患口瘡。

    黃連(去須)升麻槐白皮大青苦竹葉(各一兩)上細(xì)銼。以水二升。煎至半升。去滓

    甘草煎

    治口瘡。咽喉閉塞??谠?。

    甘草(炙為末半兩)豬膏(四兩)白蜜(二兩)黃連(去須為末一兩)上先煎脂令沸。去滓

    白礬煎

    (出圣惠方)

    治口瘡。

    白礬末鉛丹(研各一兩)附子(去皮臍生為末)屋下火煤(各半兩)上研為末。

    白蜜三兩

    石膽煎

    治口瘡疼痛。

    石膽(半錢燒研末)蜜(一合)黃柏(一錢)蟾酥(研半錢)上先于鐺中。慢火煎蜜。次下藥末。煎如餳。每含如杏核大。吐津。不得咽。

    梔子湯

    療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

    大青(四兩)山梔子黃柏(各一兩)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

    去滓。下

    黃芩湯

    療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

    黃芩黃連甘草(炙)黃柏(各一兩)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含之。涂吐取瘥。

    硼砂散

    (出海上名方)

    治口瘡。

    青黛石膏硼砂腦子上為末。抄半錢。臨臥敷口內(nèi)。

    赴筵散

    (出德生堂)

    治口瘡。

    黃柏(半斤)青黛(四兩)白礬(二兩)樸硝(二兩)上為細(xì)末。摻上吐去涎。

    三上即愈。

    紫金霜

    (一名紫金散)

    治大人小兒積熱??趦?nèi)生瘡。

    黃柏(兩指大一片以蜜慢火炙令紫色)訶子(一枚燒過盞內(nèi)蓋少時(shí))麝香(少許)膩粉(少

    黃連散

    治口瘡。絕妙。

    黃連樸硝白礬(各半兩)薄荷(一兩)上為粗末。于臘月將黃牛膽。將藥入膽內(nèi)。風(fēng)頭

    勝金散

    治一切身體頭面。濕流黃水等口瘡。久不愈者。神效不能盡述。

    黃柏(四兩)甘草(炙二兩)密陀僧(研二兩)青黛(二兩)上為細(xì)末。入研藥勻。每用。

    誤咽不妨。

    地黃散

    (出海上方)

    治口瘡。

    黃柏(二兩)升麻(三兩)生地黃(五兩)薔薇根皮(四兩)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三

    珠粉散

    治口舌惡瘡。及牙疳蝕。

    枯白礬(一兩)干咽脂(一錢半)輕粉(半錢)麝香(少許)上研勻。油調(diào)摻口瘡?;蚋少N

    朱砂散

    治口瘡。

    樸硝寒水石朱砂甘草(各等分)上為細(xì)末。貼少許。

    雞舌香丸

    治久患口瘡。不任食物。

    雞舌香(末)松脂(研各一分)胡粉(為末二錢匕)細(xì)辛(為末三分)上為末用蘇木濃煎汁

    杏仁丸

    治口瘡。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十粒)蛇床子(燒灰)白芷(燒灰)膩粉(各一分)上研杏仁如膏。

    和三味為丸。如雞實(shí)大。每細(xì)嚼五丸。不得咽津。吐涎出。立效。

    蟾酥線

    治口瘡久不瘥。

    真蟾酥(五皂子大)硼砂龍腦麝香(各一皂子大)上研極細(xì)。以溫湯半盞?;顒颉H胗邢鸭?/p>

    黃連膏

    (出千金方)

    治口瘡。并咽喉塞不利??谠?。

    黃連(去須銼三兩)豬脂(一斤)白蜜(四兩)羊髓(研二兩)上慢火煎豬脂。

    取油滓。入每含如棗

    石蟾散

    (出圣惠方)

    治口瘡經(jīng)久腫痛。赤爛不能食。

    石膽(半兩)麝香(半錢)膩粉(一錢)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上同研令勻。每取

    石膽丸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不瘥。

    石膽(一分)乳香(一分)黃丹(半分)密陀僧(一分)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酸棗大。每取

    白礬散

    (出圣惠方)

    治惡口瘡久不瘥。

    白礬(一分燒灰)黃檗末(一分)膩粉(一分)麝香(一錢)上為細(xì)研末。每取一字。摻在

    黃連散

    (出海上方)

    治口瘡。

    黃連胡椒牙硝(等分)上為末。冷水漱口。后以此藥搽瘡上。搽去頑涎。便效。

    麝香散

    (出仁齋直指方)

    治口瘡。

    麝香(研一字)胡黃連(一錢)檳榔(生銼一枚)上搗研為細(xì)末。旋敷之。一方用黃柏。無

    赴筵散

    治口瘡。

    黃連黃柏細(xì)辛(等分)上為細(xì)末搽之。涎出吐去。妙。

    枯礬散

    (出海上方)

    治口瘡。

    黃連(七個(gè))玄胡索(七個(gè))飛礬(一塊如錢大)上為細(xì)末。搽口上。

    杏仁煎

    治口瘡。

    杏仁(去皮尖雙仁研一錢半)胡粉(研)鉛丹(研各一分)上用蜜五合調(diào)和。竹筒盛。蒸一

    口瘡湯

    細(xì)辛甘草桂(各三兩)上為咀。以酒一升。煮取六合。含之。

    青銅散

    (出仁齋直指方)

    治口瘡。

    黃柏(四錢)青黛(二錢)銅綠(一錢)上為末敷之。

    導(dǎo)赤散

    專治口瘡。

    木通生地黃甘草(各等分)上為細(xì)末??诏徤腺N之。

    赴筵散

    (出海上方)

    治口瘡疼痛。

    五倍子(一兩洗)黃柏(蜜涂炙紫色)滑石(各四兩)上研為細(xì)末。每用少許。

    摻患處。咽津不妨。便可飲食俱無妨礙。奇甚。

    升麻湯

    (出肘后方)

    治卒患口瘡。

    升麻(銼)黃柏(去粗皮銼)大青(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取一盞。熱

    浮萍丸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不瘥。

    浮萍草(末一分)黃丹(一分)麝香(一錢細(xì)研)上研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含

    杏仁丸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不瘥。及舌腫痛。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膩粉(一錢)石膽(一分細(xì)研)上用蟾酥一錢。

    以湯浸潤

    石膽丸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不瘥。

    石膽(一分)雄黃(半分)膩粉(一分)上細(xì)研。以蟾酥和丸。如芥子大。臨臥時(shí)含一丸。

    石膽膏

    (出圣惠方)

    治久口瘡。及內(nèi)疳瘡。

    石膽(一分細(xì)研)密陀僧(半兩細(xì)研)蜜(三兩)上相和于銀器中。慢火熬成膏。

    每用少許

    牛膝散

    (出圣惠方)

    治口瘡不歇。

    牛膝生荷葉(各三兩)黃柏(一兩)上咀。以綿裹酒三升。漬一宿。微火煎一兩沸。細(xì)細(xì)含之。一方荷葉用根。

    甘連散

    (出千金方一名杏仁丸)

    治口中瘡。爛痛不得食。

    甘草(一寸)黃連(六銖)杏仁(二十枚)上為末。合和面裹杏仁大。含之勿咽。

    日三夜一

    銅綠散

    治口瘡久患不瘥。

    銅綠(研一錢)鉛丹(炒研半兩)白芷(焙一分為末)上研令勻。取少許摻舌上。

    即瘥。

    五靈脂含化丸

    (出圣惠方)

    治積年口瘡。

    五靈脂(一兩)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黃丹(半兩炒令紫色)上為細(xì)末。用生蜜

    水柏丸

    (澹寮方)

    專治口瘡。

    硼砂(瘡甚者加腦子研)黃柏(曬干)薄荷葉(各等分)上為末。生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

    麥門冬丸

    治口瘡。

    五味子生甘草(各一兩)麥門冬青苗(取四寸許秤四兩焙干)上為細(xì)末。蜜調(diào)涂舌上。若以蜜丸如雞頭大。含化亦得。麥門冬。取根一寸許白者。卻將水煮灌漱。

    綠云散

    (出三因方一名綠袍散)

    治口瘡。臭氣瘀爛。久而不瘥。

    黃柏(半兩為末)青黛(二錢)甘草(二錢)上同研。臨臥置一字安舌下。咽津不妨。遲明凡口瘡不可失眠。失眠則甚。一方無甘草。

    巴戟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元臟虛冷。上攻口瘡。

    巴戟(去心一兩)白芷(半兩)良姜(為末一錢七分)上為末。用豬腰子二只。

    去筋膜。每之。

    玄參丸

    (出御藥院方)

    治口瘡。

    玄參天門冬(去心焙)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綿

    黃連散

    (出海上方)

    治上下生瘡。不可食。

    鷹爪黃連露蜂房豬牙皂角上各等分。濃煎。冷灌漱。一云加荊芥。尤妙。

    赴筵散

    (出海上方)

    毒熱攻口中生瘡。

    黃柏(蜜炙)細(xì)辛(洗去土葉等分)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摻于舌上。有涎吐出。

    以愈為度

    螺青散

    治口瘡。

    五倍子(去蛀末揀凈不拘多少)螺兒青(十分五倍子一分)上為細(xì)末拌勻。白口瘡。

    先以齏

    升連散

    (出千金方一名黃連升麻湯)

    治口熱生瘡。

    升麻(三十銖)黃連(十八銖古今錄驗(yàn)作黃柏)上為末。綿裹含。咽汁去之。蘆薈末敷之。

    丹礬散

    (出醫(yī)方大成)

    治口瘡。

    白礬(一兩飛至半兩)黃丹(一兩炒紅色放下再紫色者為度)上為細(xì)末。摻瘡上立愈。一方唐仲舉。

    川烏散

    (出仁存方一名二圣散)

    治口瘡滿口。比虛壅上攻。貼手足心法。小兒口瘡咽痛。

    川烏茱萸(等分)上為末。臨臥時(shí)。用醋調(diào)成膏。貼腳心并手心。用油單隔片帛系定。來

    黃丹膏

    治口瘡。

    黃丹(四錢)蜜(一兩)上熬成膏。涂口瘡。

    硝石散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

    治口瘡疼。唇破。兼治熱瘡。

    樸硝寒水石(各一錢高者)上為細(xì)末。加朱砂少許。和勻紅色。敷瘡上。咽下不妨。

    味苦

    換金散

    (出海上方)

    治毒熱口瘡?;蛳绿摗P盁岵豢扇陶?。

    干姜(二錢)黃連(三錢)上為末。摻瘡上。初若不堪。應(yīng)手而愈。應(yīng)驗(yàn)。數(shù)過即愈。

    遠(yuǎn)志散

    (出危氏方)

    治口瘡。立效。

    五倍子(半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上為末。摻舌上。吐出而瘡已效。一方。用五倍子末。摻

    青礬散

    治口瘡。

    生白礬銅青(等分)上為細(xì)末。用倒流水。調(diào)藥一字??趦?nèi)噙。一盞茶時(shí)。即吐。

    效。

    茯苓湯

    治口瘡?fù)础?/p>

    茯苓人參(各一兩)上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薔薇根散

    治口瘡。經(jīng)年歇發(fā)。飲食艱難。

    薔薇根(銼一握)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四十九粒)上為散。以漿水二盞。煎五七沸。去

    滑石散

    治口瘡。

    滑石膽礬(各一兩)上研為末。每用一二匕。以綿裹。含吐津。

    生姜煎

    治口瘡疼痛。

    生姜(取汁一盞)白沙蜜(三兩)上同煎十余沸。用瓷器盛好。熱水調(diào)一匙頭。含咽之。

    麝香散

    (出圣惠方)

    治口瘡。吻瘡。久不瘥。

    麝香(少許)人中白(一錢)上研細(xì)。蜜丸綿裹。如綠豆大。含之咽津。一方。研勻涂瘡上

    二物散

    治口瘡。

    白僵蠶黃連(各等分)上為末。臨臥摻口內(nèi)。

    赴筵散

    治口瘡。

    五倍子密陀僧(各等分)上為細(xì)末。先入漿水漱過。干貼。一方用陀僧。醋調(diào)灌漱。

    不可咽。

    牛蒡子散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不瘥。

    牛蒡子(一兩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含化雌黃丸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痰涎。久不瘥。

    雌黃(一分細(xì)研)蟾酥(半分)上相和。以瓷器盛。于飯甑內(nèi)蒸一炊久熟。候冷。

    看得所。

    丸如粟米大。綿裹一丸。含咽津。

    蟾酥丸

    (出圣惠方)

    治口瘡久不瘥。

    蟾酥(半分)麝香(半分)上研為末。丸如粟米大。用綿裹一丸。含之。有涎即吐。

    秦艽散

    治虛勞口瘡。久不瘥。

    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三錢。割豬肝三兩片。用酒煮之。

    去肝取

    胡粉散

    (出圣惠方)

    治口疳瘡。神秘。含之。

    胡粉(一兩)牛黃(一兩)上相和。安銚子中。于暖灰上研令勻。少少含之。瘥。

    山李子煎丸

    (出圣惠方)

    治口中疳。神秘。含之。

    山李子根(一名牛李子)薔薇根(野外者良)上細(xì)銼五升。以水五斗。煎半日以來。

    汁于銀含咽膏。

    可近。用此方遂瘥。

    治口瘡時(shí)方

    口瘡刺發(fā)叫聲連。銅綠麝香一處研。干捻將來頻搽上。不過二貼便安然。

    秘傳降氣湯

    (出危氏方)

    治虛熱上壅??诏?。

    上用生姜蘇葉煎。食前吞黑錫丹。每服二十粒。

    胡粉膏

    治口瘡。

    上用胡粉一兩炒研。酥調(diào)如膏。每含如杏仁大。咽津。

    神圣膏

    (出危氏方一名茱萸膏)

    治下冷口瘡。及咽喉痛。

    上吳茱萸。去浮者一兩。為細(xì)末。醋一大盞。調(diào)熬成膏。后入地龍末半兩。生曲攪勻。

    臨臥時(shí)。先用蔥椒湯洗足。拭干。用藥搽涂兩腳爪心。以帛綿系定。次日必減。未減再涂。

    初生小兒亦可用。一方。用天南星末。醋調(diào)涂腳心。男左女右。

    蟾酥線

    治口瘡。海上方云。治上下生瘡。不可食者。

    上用蟾酥二片。以水半盞。浸化為水。更入牛黃末一錢。攪勻以絲線五十條。就藥中浸一宿出。

    豆豉散

    (出圣惠方)

    治口瘡唇瘡。及舌生瘡。胸膈疼。

    上用豆豉四兩。炒搗羅為末。每用綿裹一錢。含之。日五七次。一方浸一宿。炒研涂之。

    干蟾散

    治口瘡。

    上用干蟾酥炙一枚。搗研為末。綿裹半錢。含吐津。

    馬牙硝散

    治口瘡。

    上用馬牙硝一兩為末。每含一錢。咽津。日三五度。一方為樸硝。

    檳榔散

    (出肘后方)

    治口瘡白瘡。

    上用檳榔銼為散。每服半錢。涂舌及唇上。

    蒲黃散

    (出海上方)

    治口瘡。

    用蒲黃一兩。每用一錢。敷口舌上咽之。一方為末。干摻之。

    楸木汁方

    治口瘡。

    上用楸木白汁五合。每服一匙頭。含咽。一方。用濕皮貼之。瘥。

    薺煎

    治口瘡。

    上用薺三十枝。以薄綿裹。酒煮二十沸許。取出。每含一枝。良久嚼咽之。日三五度

    升麻含汁方

    治口瘡。

    上用升麻不拘多少。含一塊咽津。

    荷根湯

    治口瘡。

    上用荷根二兩細(xì)銼。分為三分。每分水二盞。煎三五沸。去滓。熱含冷吐。

    鉛霜散

    (出圣惠方)

    治大人小兒。卒患口瘡。

    上用鉛白霜研細(xì)。不拘炙炒。取少許敷痛處。一兩度即瘥。

    治口中瘡久不瘥。入腦中并生瘡。

    上用角蒿灰敷之。一宿至二宿。瘥。有汁吐之。不得咽也。

    治口瘡牙痛。

    上用華陰細(xì)辛根辣者。為末敷之。

    獨(dú)勝散

    (出簡易方)

    治口瘡。

    上用縮砂仁。不拘多少?;馂槟?。摻即愈。一方用殼。

    治久患口瘡。

    上用蜀椒閉口者。以水洗之。以面拌煮作粥??招姆?。三五匙飯壓之。再服。瘥。

    治滿口生瘡。疼痛不止。

    (出海上方)上用透明鴨嘴黑膽礬。研極細(xì)。每一字干摻瘡上。有涎勿咽。就涎灌漱口內(nèi)吐之。再用溫鹽漿水治口內(nèi)熱瘡。上用古文錢二十文。燒令赤。投酒中。服之立瘥。

    治久患口瘡

    (出肘后方)上用生附子為末。醋面調(diào)。男左女右貼腳心。日再換。一方用姜汁調(diào)。

    治口瘡。

    上用生半夏為細(xì)末。醋調(diào)貼腳心中。大有神效。

    治口肥瘡

    (出千金方)上用熬灶上飯令焦。末敷之。

    治口內(nèi)生肉球臭惡。自己惡見。有根綿長三五寸余?;蛉玮O股。吐球出。以飯食

    了。卻吞上用水調(diào)麝香一錢。三日驗(yàn)。

    糟落口。

    上用青桑葉擂細(xì)。水調(diào)漱之。松葉亦可。

    治口瘡及咽吻瘡

    (出肘后方)上用白楊梅。漿水煎。和鹽含之。一方。取嫩枝鐵上燒。取汁涂。(一作枯枝)

    治口鼻生瘡

    (出本事方)上用好生姜一塊。臨睡時(shí)細(xì)嚼。含睡。不得開口出氣。眠著不妨。睡覺咽下。

    治口中面上息肉轉(zhuǎn)大

    (出千金方)上以刀決潰。去膿血即愈。

    半夏散

    (出得命集方)

    治少陰口瘡。若聲絕不出者。是風(fēng)寒遏絕。陽氣不伸也。

    半夏(一兩治)桂心(一字)草烏頭(一字)上同煎一盞水。分作二服。其效如神。

    乳香散

    (出保命集方)

    治赤口瘡。

    乳香沒藥(各一錢)白礬(飛半錢)銅綠上為細(xì)末。摻用。

    口瘡赤爛方

    (出仁齋直指方)用青蜜浸黃柏一宿。取汁含咽。

    治大人小兒口瘡

    (出傳信適用方)用杏仁去皮尖爛研。入輕粉成膏??谥薪馈i]口少時(shí)。灌漱用冷水漱。吐出。取下爛肉便安

    沒藥散

    (出保命集方)

    治白口瘡。

    沒藥乳香雄黃(各一錢)輕粉(半錢)巴豆霜(少許)上為細(xì)末。干摻。

    治一切丈夫久患口瘡不效。宜服此方。孕婦不可服。別有方見下。

    (出護(hù)命方)荊芥穗羌活獨(dú)活防風(fēng)半夏芍藥當(dāng)歸大黃連翹木香僵蠶(去絲)牡丹皮丸。如梧桐子轉(zhuǎn)后。平常只不可具說。服此藥后。仍吃發(fā)物后面滿瘡口。

    生肌方

    治口瘡。

    木香沉香麥門冬(去心)貝母(各一分)甘草(炙四銖)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

    以水一小盞。煎一沸。和滓吃。

    紫金膏

    (出護(hù)命方)

    治口瘡。連年累月不效。痰涎滿口。飲食不快。宜用此方。立便見效。

    乳糖(四兩)膽礬(八銖研碎)上以水一碗半。煉乳糖膽礬二味成汁。取一碗以來。

    傾出放冷。以新瓦器收之。以箸挑兩三滴。著在痛處瘡口內(nèi)。停待片時(shí)吐出熱咽涎。立便安效。紅芍藥散(出衛(wèi)生寶鑒方)心病口瘡。紫桔紅蒼。三錢四兩。五服安康。上件紫蘇、桔梗、紅芍藥、蒼術(shù)各等分。為細(xì)末。羊肝四兩劈開。摻末三錢。用麻纏定?;饍?nèi)燒令熟。

    空心食之。大效。白湯送下。

    赴筵散

    (出宣明論)

    治口瘡不已者。

    密陀僧黃柏青黛(各等分)上同研為細(xì)末。每用干摻于瘡上。不過二三日。即便愈。

    治口瘡

    (出肘后方)用薔薇根。避風(fēng)打卻上土。銼煮濃汁。溫含。冷湯亦得。咽亦不妨。

    速效散

    (出大術(shù)方)

    治男子?jì)D人小兒口瘡。

    吳茱萸赤芍藥上等分。為粗細(xì)末。每于臨臥。先用粗末二大匙。沸湯泡。淋洗腿腳。

    治口瘡

    (出海上方)用訶子黃柏?zé)嫘浴H胼p粉、麝香摻之。咽亦不妨。

    一方

    (出鮑氏方)

    治口瘡。目赤鼻衄。

    黃柏皮黃連大黃末為末貼足心。睡五更。口苦效。用水調(diào)貼。

    又方

    (出鮑氏方)

    治輔車開。不可飲。令大醉。睡中鼻嚏。則自正。

    用南星末。生姜汁調(diào)敷。帛縛合一宿。愈。去風(fēng)也。

    蜜柏法

    (出東垣蘭室方)

    治口瘡久不愈者。

    黃柏(不計(jì)多少真者蜜涂其上炙黃色)上件為極細(xì)末。干摻上。臨臥。忌醋、醬、鹽。

    治口瘡

    (出如宜方)用五倍子、黃柏。為末敷之。黃連、胡椒等分。為末摻之。舌上腫硬。宜百草霜、鹽等分。

    井花調(diào)敷。腫硬出血。海螵蛸、蒲黃等分。為末敷。

    清脾湯

    (出如宜方)

    治口瘡。

    黃白芷升麻人參甘草(炙)半夏(治各等分)上咀。每服姜五片。棗二枚煎

    治口瘡立效

    (出危氏方)用生姜自然汁。漱口數(shù)次。涎出而效。

    貼足方

    (出危氏方)用吳茱萸為末。水調(diào)敷足心。效。最宜治小兒口瘡。肯服藥者。一貼而愈。

    治口內(nèi)熱瘡

    (出本草)

    以青錢含之。

    治口瘡

    (出本草)以蠶蛻紙。不計(jì)多少。燒成灰。干敷瘡上。

    治口瘡

    (出本草)取蠐螬截頭。箸翻過。拭瘡效。

    治口瘡

    (出本草)取樸硝含之。

    治口瘡。及口齒一切疾。

    用五倍子。為末摻之。所患處有涎。即吐出。便可飲食。

    治口中有瘡

    (出本草)以黃柏皮醋浸。含之即愈。

    治口瘡

    (出本草)以蜜浸大青葉。含之。

    治口瘡

    (出本草方)以溜師蜜含之。

    治急疳??诒巧徴?。

    有用沒石子為末。吹下部。即瘥。

    治口瘡。久不可者。

    亂頭發(fā)(微溫)露蜂房蛇蛻皮上三味。各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三錢。用酒調(diào)。

    治中面上息肉轉(zhuǎn)。

    大麻骨一條。燒煙吸入喉中。即去。

    治口中瘡方。

    上用干姜炮為末。水調(diào)。臨臥涂于手腳心。來日即安。

    【法】

    神驗(yàn)法

    (出東垣蘭室方)

    治口瘡。無問新久。

    夜間。將二丸以勒緊。左右交手。揉三五十次。但遇睡覺行之。如此三五度。因濕而生者。一夜愈。久病。諸般口瘡。三二夜愈。加鼻流清涕者。勒之二丸。揉之?dāng)?shù)夜可愈。內(nèi)經(jīng)云。膀胱移熱于小腹。膈腸不便。上口為糜。易老五苓散。與導(dǎo)赤散。相合而飲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