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zé)岵「怀?。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查古籍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zé)岵「怀?。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語。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guān)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附論)夫諸瘡及癰疽。皆是風(fēng)濕搏于血氣。血氣蘊結(jié)生熱。發(fā)肌肉內(nèi)成瘡。久不瘥者。多生惡肉。四邊皮起。而好肉不生。此由毒熱未盡。經(jīng)絡(luò)尚壅。血氣不到故也。
癰疽已潰。久而良肉不生者。由氣血未平。惡肉有以害之也。惡肉雖得于風(fēng)氣外搏。亦以余毒未盡。故死肌敗壞。侵蝕良肉。治宜以藥蝕去之。
癰壞后有惡肉者。以豬蹄湯洗去穢。次敷食肉膏散。惡肉盡。敷生肉膏散。及摩四邊令善肉速生。當(dāng)斷絕房室。慎風(fēng)冷勞煩。待筋脈平復(fù)。乃可任意耳。不爾、新肉易傷。傷則重潰發(fā)。發(fā)則禍至。慎之慎之。
方
蛇含生肉膏治癰疽金瘡敗壞者。
蛇含當(dāng)歸(各六分)干地黃(三兩)黃連黃黃芩大黃續(xù)斷蜀椒芍藥白芨宿。
臘月豬脂七斤。煎三上三下。酢盡下之。去滓取敷。日二夜一。崔氏有大戟、獨活各一兩。
無地黃、黃連、黃、續(xù)斷、白芨、芎、白芷、甘草。
生地黃膏治癰疽敗壞生肉。亦治發(fā)背。
生地黃(四兩)辛夷獨活(去蘆頭)當(dāng)歸(切焙)大黃芎黃白芷芍藥黃芩(去黑心各半兩)續(xù)斷(一兩)豬脂(二斤)薤白(二七莖)上除豬脂外。并銼碎。先熬脂令沸。下諸藥。煎候白芷赤黑色。以綿絞去滓。瓷盒盛。涂瘡日三兩次。
黃膏療癰疽發(fā)壞出血。生肉。
黃芍藥當(dāng)歸大黃芎獨活白芷薤白生地黃(各一兩)上切豬膏二升半。煎三上三下。膏成。絞去滓。敷銳瘡中。摩左右。日三。
莽草膏治癰疽敗壞生肉。
莽草當(dāng)歸薤白黃芩(去黑心)甘草白芷大黃續(xù)斷(各一兩)豬脂(二斤)上除豬脂外。銼碎。先熬脂令沸。下諸藥。煎候白芷赤黑色。以綿絞去滓。瓷盒盛。涂瘡日三次。
芍藥膏治癰疽惡肉。瘡蝕盡生肌。
芍藥大黃黃獨活(去蘆頭)白芷當(dāng)歸(各一兩)薤白(三兩)生地黃(一兩半搗碎)豬脂(一兩半)上將八味銼碎。先熬脂令沸。下諸藥。煎候白芷赤黑色。綿濾去滓。每取少許涂敷瘡。日三五度。
硫黃散治癰疽瘡。蝕惡肉。
硫黃(研)馬齒莧(研)茹末丹砂(研各半兩)麝香(研一錢)雄黃(研)雌黃(研)白礬(研各半兩)上合研勻。每用少許敷瘡。日三兩次。以惡肉盡為度。千金翼無白礬、雌黃。有藜蘆膏和敷之。又療癰疽。無丹砂。廣濟方療癰腫膿潰。瘡中有紫肉破不消。
以此散兌或內(nèi)蝕之。
藜蘆散治癰疽。蝕惡肉。
藜蘆真珠末(各半兩)硫黃(細研)馬齒莧(燒令汁盡各三分)雄黃(三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茹(一兩)上為細散。每日二三上。用少許敷瘡。一法無真珠。
劉涓子療癰疽。先宜敷大黃食肉膏。千金方先食惡肉散。后用大黃、附子等十物者
。乃是次兌膏方。
當(dāng)歸芎白芷(各二兩)烏頭(一兩)松脂(二兩)巴豆(二十枚去皮)豬脂(二升)上咀。內(nèi)膏微火中合煎三沸已。內(nèi)松脂耗令相得。以綿布絞去滓。以膏著綿絮兌頭。
大瘡雖深。兌之膿自出。就兌盡。即生善肉。瘡淺者不足兌。著瘡中日三。惡肉盡即止。
柳膏方治諸瘡瘥后。瘡瘢肉未消。瘰風(fēng)結(jié)等疾宜貼。
柳白皮(五斤)楸皮(五斤)木通(一斤)枳殼(半斤)皂莢(一斤)木香末(三兩)上藥細銼。以水八斗。煮取汁一斗。去滓。移于小鍋子中。下木香煎至七升。去滓。又移于小鍋中。以慢火煎。攪勿住手。煉如餳。捻得成圓即住。以油帛裹收之。每日涂于帛上貼之。
取平復(fù)為度。
消蝕散消蝕惡肉、淫蟲、朽骨。先用洗瘡方。然后敷此。
明白礬(入銀鍋內(nèi)瓦蓋令性盡一兩)礬(熟)雄黃乳香好胭脂遠志(水浸取肉焙各二錢)上為細末。蜜水研膏。敷惡肉上。麻油調(diào)亦得。
白礬散治發(fā)背癰疽。及惡瘡不生肌肉。敗壞。其色黑。蝕惡肉。
白礬(研半兩)茹(末一兩)膩粉(研一分)雄黃(研)當(dāng)歸末(各一兩)上合研勻。取少許敷瘡。日三次。
桑皮散治瘡口有熱。攻作痛。赤爛淫汁。
桑白皮(新者一兩)苦參槐花天花粉(曬各半兩)上為細末干摻。仍煎苦參、桑白皮湯蕩洗。癢者加檳榔、輕粉。
麝香膏治發(fā)背癰疽。及諸惡瘡生惡肉。
麝香(研)雄黃(研)真珠(研各一兩)豬脂(量用)上研勻。熔豬脂調(diào)如糊。
涂敷惡肉上。日再。
茹散療癰疽敗壞。
茹(漆頭者)礬石(各二分熬)雄黃(研)硫黃(各二分)上為散。內(nèi)瘡口中。惡肉盡止。勿使過好肉也。
消蝕方
豬糞(臘月收燒存性一兩)雄黃(研)雞心檳榔(各二錢)上為細末。濕者摻。
干者麻油、輕粉調(diào)抹。蝕惡肉加茹好。
檳榔散
(一名木香散)
治癰疽瘡癤膿潰之后。外觸風(fēng)寒。腫結(jié)硬。膿水清稀
。出而不絕。肉腠空虛。惡汁臭敗。瘡邊干急。好肌不生。及療疳惡瘡。連滯不瘥。
下生瘡。侵潰不斂。以麻油調(diào)敷。
(一名生肌散)檳榔黃連(去須切)木香(各等分)上為細末。每用干貼瘡上。若瘡潰爛敷了。
更以常用膏藥?;蛟颇父噘N之。聽膿水自出。若用此藥敷后。瘡口未斂。用白芨末、輕粉少許。
和勻敷。即得速效(瘡口久不斂。加當(dāng)歸一錢。貼之)。
治癰疽蝕惡肉。
雄黃礬石(燒令汁盡)茹(各一兩)上為細散。每日二三上??莎彿笾?。
又癰疽方
白芷桑白皮上煎湯洗。以桑白皮末摻效。
治癰腫惡肉不盡者方。
蒴(一作灰)鍛石(肘后作白炭灰)上各淋取汁。合煎如膏成敷之。食惡肉。
亦去黑子
潰死肉藥
炊飯尖(三等各半兩)一等半兩。入巴豆二個。一等半兩。入巴豆三個。一等半兩入巴豆五個。各捻作白錠子。上先用二巴豆內(nèi)瘡如不潰。再用內(nèi)三巴豆。又不潰用五巴豆者。更用丹砂炒紅色。摻瘡口。追出清水。其惡肉未盡。至追出赤水是惡肉盡。更用三圣散粘貼。
用膏藥敷之。
藥蛆方
以皂礬飛過干貼。其蟲即死。
雄黃散治瘡有惡肉。不能去者。
雄黃(一錢研)巴豆(不去皮研一個去皮半錢)上再同研如泥。入乳香、沒藥各少許。
再研勻細。少上惡肉自去矣。
治癰腫惡肉不盡者。
生地黃汁煎如膠。作餅子貼之。日四五度。
癰疽生臭惡肉者。
以白茹散敷之。看肉盡便停。但敷諸膏藥。如不生肉。敷黃散。茹、黃。止一切惡肉。仍不盡者??梢云哳^赤皮茹為散。用半錢匕。和白茹散三錢匕。以敷之。
若惡肉不盡者。食肉藥食去。以膏涂之則愈。食肉方
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此不宜預(yù)作。十日則歇。并可與去黑子。
食惡肉膏治癰疽及發(fā)背、諸惡瘡。去惡肉方。
大黃芎莽草真珠雌黃附子(生用各一兩)白蘞礬石黃芩茹(各二兩)雄黃(半兩)上咀。以豬脂一升。煎五六沸。去滓。內(nèi)茹、礬石末。攪調(diào)敷之。
瘡中惡肉盡。乃止。
治諸瘡肉如蛇。出數(shù)寸。
用硫黃一兩。細研。于肉上薄涂之。即便縮。
栝蔞散
黃(四兩)皂角刺(八兩紅者拍碎)甘草(六兩)牛膝(二兩)黃栝蔞(十個)上用蜜一斤。旋入鐺內(nèi)。炒至紫色。見風(fēng)吹脆為末。有滓再炒為末。酒調(diào)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