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duì)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附論)夫諸瘡腫皆是風(fēng)邪熱毒所為。若重觸風(fēng)寒。即冷氣入于瘡。令血澀不行。其瘡則常有膿水。不知痛癢。經(jīng)久則瘡口不合也。
方
降真香散治惡瘡封閉瘡口。
降真香木香麒麟竭白芷白蘞黃連(去須)黃柏(各等分)上生搗為細(xì)散。
不計(jì)時(shí)候。用敷瘡口。即瘥。
斂瘡散
軟滑石花蕊石雞內(nèi)金(各半兩)白芨(三錢半)白蘞(二錢半)滴乳香(各一錢)上滑石、花蕊鍛石燒通紅。碗覆泥地一復(fù)時(shí)。為細(xì)末。次入余藥末研和。干糝神效。
麒麟竭散治諸癰腫破成瘡口。膿帶清薄。宜用合瘡口長肌肉方。
麒麟竭(一兩炒令紫色)生人骨(一兩燒灰人牙是也)古銅末(三分)鴿糞(一合干為末)上藥都細(xì)研如粉貼之。如瘡口深。作紙子引散入瘡口里面。候肉生即合瘡口。
桃花散治諸瘡口不合。生肌藥。
赤蘞(炒)白蘞(炒)黃柏(炒以上各三錢)輕粉(一錢)上為細(xì)末。用蔥白漿水凈洗。上藥。
燼藥收瘡口。
用水二斤。香油二斤。傾在鍋內(nèi)。煎水干。滴油在新汲水內(nèi)成珠。若成珠為油熟。方下凈草烏十二兩。待熟再下白芨半斤。同煎熟。又下白蘞六兩煎熟。又下洗凈頭發(fā)四兩。剪碎下。同熬熟后。用芝麻油四兩煎熟。放在罐中。卻用新汲水一盆。傾藥在內(nèi)。面上去粗。下水底取藥。用后四兩熟油和勻。用紙捻蘸藥。入瘡口內(nèi)。立應(yīng)膿出。常用水蓋。如要用時(shí)。傾去水。取藥了。又水蓋之。
木香糝收瘡口方。
木香雞心檳榔虢丹(各一錢)輕粉(半錢)上細(xì)末糝。
保安斂瘡方
白蘞白芨(各一兩)雞內(nèi)金(二兩)濃黃柏(半兩)上為細(xì)末。井水調(diào)敷。須膿盡乃可用。潰者亦能斂。
蕩洗方
蜂房白芷苦參川椒上煎洗。熱加荊芥。
癰疽瘡口深大方
深山黃牛糞(塞滿瘡藤紙粘貼三四日后)蜂房白芷大腹皮(三件煎湯淋洗拭干)上以黃桑葉曬為細(xì)末。撒糝。常服酒調(diào)排膿內(nèi)補(bǔ)散。飲醇酒。食肥肉。自然生肌。深山黃牛吃百草。平田牛吃禾蒿。
斂瘡口方
白芨(一錢)赤石脂(一錢研)龍骨(少許研)當(dāng)歸(二錢去蘆頭)上為細(xì)末。
干糝。
羊髓膏治癰疽始作便壞。熱毒發(fā)瘡。
虎骨散斂瘡。
烏魚骨龍骨虎骨(炙)天靈蓋(燒各等分)上為細(xì)末。干貼瘡上。
貼斂藥方合瘡。
麥飯石(粗磨石是也曾作磨者尤佳火七八次紅入米醋中淬至三四次其石定細(xì)研用甘鍋盛通紅淬醋中過七八次可用)鹿角根(不用腦骨不用角梢只用角根三寸火)貝母(為末)上等分為末。先將舊凈潔衣絹片凈洗。候干。約瘡大小。剪絹?zhàn)饕惠喿?。中留一小口。卻用一小銚子熱少米醋。約用多少。將前藥投醋中。候冷。攤于絹輪子上。貼瘡。一日一
生瘡口桃紅散。
龍骨(半兩)白礬(半兩飛)黃丹(少許飛)上為末。每用少許。摻在瘡口上。
先用口含漿水。洗凈揩干。用藥貼之。以瘥為度。一方有輕粉無白礬。
乳香追毒丸追惡回瘡止痛?;钛ツ?。
巴豆(去皮一錢)白面(一錢)黃丹(一字)上研勻。滴水和成。捶千余下。丸作錠子。
量瘡大小之。次以膏藥覆之。
治諸瘡腫成瘡??诓缓?。并痔病穿破。冷漏瘡口。膿水常出。經(jīng)年不干者宜服此。
鴿糞(一升)麝香(三分)上將鴿糞于凈地上周回。以火圍斷令煙盡。別于地上出火毒了。入麝香細(xì)研為散。每用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神驗(yàn)散治諸癰腫瘡。及冷不干。宜用長肌肉。合瘡口。
雄黃(三分研為末)楂子(三枚和核切陰干為末)上先將雄黃末于銚子內(nèi)以瓷盞子蓋四面。以濕紙封縫于慢火上燒。以濕潤物蓋盞底。莫令水入。其黃作霜。在盞子上。候冷取出。
別取長肉膏藥不限多少。取其霜并楂子末。一時(shí)拌和。旋旋攤貼絹上。如瘡口深。作子引藥入瘡內(nèi)。肉從里長出。到瘡口合之。
瘡口已成大窟方。
桑白皮(一分)當(dāng)歸(半分)上為末。干摻。外用北艾蘸蜜水研細(xì)。塞口。
北艾湯癰疽瘡口冷。帶膿血少。肉色白。久不合。逐日用。
用北艾一把煎湯。密室中洗。仍以白膠燒煙熏之。續(xù)貼膏藥。仍多服排膿內(nèi)補(bǔ)散。加味不換金正氣散。
秦艽糝方治一切瘡口不合。
用秦艽細(xì)末。糝之。
治瘡口
用細(xì)牛膝根如瘡口之大小。略刮去粗皮。頓入口中。留半寸以下。壓在瘡口外。即以嫩橘樹葉及地錦草。各用一握許。研成膏敷之。其上牛膝能去惡血。得惡血常流。而二草溫涼止痛。隨干隨換。十全之功。一方用光明牛膝酒煮。醉為度。仍化攤紙上貼之。
乳香生肌散斂瘡口。止疼痛。
麝香(一字)輕粉龍腦(各一分)白蘞密陀僧烏魚骨寒水石粉(各五錢)雄黃(三錢)白龍骨(五錢)上為細(xì)末。用漿水洗過瘡口后。用藥干摻。
生肌散斂瘡大效。
寒水石(燒)滑石(各二兩)龍骨烏魚骨(各一兩)密陀僧枯白礬干胭脂定粉(各半兩)上為細(xì)末。用藥干摻瘡口上。
生肌散治瘡口不合。
沒藥(一錢)黃丹(一錢水飛過用)赤蘞(一錢)枯白礬(一錢)白膠(二錢)黃柏(一錢)乳香(一錢)麝香(二錢半)上為細(xì)末。先煎蔥白鹽湯洗凈。干。敷藥末于瘡口上。
平肌散治諸瘡久不斂者。
黃丹(二錢半)乳香(研)黃連(三錢半)輕粉(一錢)密陀僧花蕊石(二味同赤色)白龍骨(各一兩)上為細(xì)末。入乳香、輕粉、黃丹同研令勻。每用干摻之。
拔毒散斂瘡。
大檳榔(一個(gè))紅娘子(一個(gè))黑狗脊硫黃赤石脂黃連(各一兩)輕粉(一錢)上為細(xì)末。每用藥少許。干摻患痛處。
柏皮散治惡瘡久不合。
黃柏末(三分)細(xì)瓷末(一分)甘草末(一分)上和勻。干敷。
桃紅散收斂一切瘡。惡瘡、杖瘡。速瘥。
粟米飯(一兩炒黃)鉛丹(三錢炒)上研勻。干貼之。
平肌散治諸瘡久不斂。
爐甘石(燒一兩半)龍骨(半兩)上為細(xì)末。每用干摻患處。上用膏藥貼之。
牡蠣散治收斂瘡口。令干。
用牡蠣一塊。以破草鞋包縛。入火內(nèi)令通紅。去火候冷。取出研。隨用時(shí)旋入枯飛過白礬少許。拌和。敷瘡口上。
收多年不合瘡口。
以桑蛾研細(xì)末。疼而效速。燒作灰性慢而不痛。并干敷。
治瘡口大窟方。
用生絲瓜。或生地黃。或巴蕉根取汁。筆蘸抹。
斂瘡口木香散。
木香(一分)檳榔(十個(gè))白芨(半兩銼)白蘞(半兩銼)雞內(nèi)金(一兩焙干)根子黃皮(一分)肉桂(一分)麝香(少許)黃蜀葵花(一兩焙)上味一時(shí)焙干。為末研細(xì)??疮徔诖笮?。逐旋滴水調(diào)成膏。于熟絹上貼。每日一度換掩。如一切瘡止。
麝香散住痛收斂瘡口。生肌封口。
海螵蛸龍骨白礬(枯)麝香(研)黃丹乳香(別研各三錢)上為末。入輕粉拌勻。甘草湯洗瘡。敷藥用少許。
斂瘡口黃丹散
黃丹()白礬(枯)龍骨寒水石乳香木香(不見火)黃連黃芩檳榔膩粉(各三錢)腦子(少許)上為末。隨瘡干濕用之。干則用溫鹽湯洗凈干。卻摻其上。用不可太早。須膿血去盡。臨好方用。不然則又發(fā)作。
柏皮膏治瘡口。穿潰不瘥。
雞子(三個(gè)煮熟去白用黃子將入深濃黑盞內(nèi)盛于慢火上熬成黑油出為度)輕粉(半錢)川黃連檳榔木香(各一分為末)上用雞子油調(diào)。封瘡口。以干為度。如瘡根據(jù)前熱赤如火燒。四畔腫硬不退。再用白芨散涂之。
諸傷瘡口封。住痛。
白芷、五倍子炒。赤石脂、烏賊骨。須研極細(xì)末。不然反作痛不止。此藥治諸般惡氣。
及腳上瘡。蛇頭指痛。一方加乳香、雄黃、白芷。炒黑散為末。清油蒸熟。去滓。用雞毛洗瘡口。卻用油調(diào)涂。
治穢氣加虢丹。
生肌桃花散、虢丹、白芷、滑石。兼上藥味通用。瘡口水不干??莅椎\、穿山甲。先灰炒焦。更加龍鱗。白芷一味。瘡中圣藥。
斂瘡口內(nèi)消方
黃明膠一兩。水半升消了。入黃丹一兩。再煮三五沸。又放溫冷。以雞毛掃在瘡口上。
如未成。即涂腫處。自消。
治癰瘡中冷瘡。口不合。
用鼠皮一枚。燒作灰。細(xì)研。封瘡口上。
排膿收口。
檳榔大黃當(dāng)歸羯羊角(火上燒刮下又燒刮)上為末。真麻油調(diào)敷。口如未合。
加龍骨末少許。敷之即合。但勿性急。反為害。
桃紅散癌瘡口未斂。瘀血多。用此斂之。
黃丹(隔紙炒一兩)明硫黃(三分)茱萸(炒三分)膩粉(四錢)上為末。麻油調(diào)敷。
濕則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