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藥茶

    作者: 朱梓

    蔥豉茶方

    (出圣惠方)

    治傷寒頭痛壯熱。

    蔥白(三莖去須)豉(半兩)荊芥(一分)薄荷(三十葉)梔子仁(五枚)石膏(三兩搗碎)分二度服

    薄荷茶方

    (出圣惠方)

    治傷寒鼻塞頭痛煩躁。

    薄荷(三十葉)生姜(一分)人參(半兩去蘆頭)石膏(一兩搗碎)麻黃(半兩去根)上銼

    硫黃茶方

    (出圣濟總錄)

    治宿滯冷氣。及止瀉痢。

    硫黃(三錢細研)紫筍茶(三錢末)訶黎勒皮(三錢)上相和令勻。以水根據常法煎茶。

    稍熱

    石膏茶方

    (出圣惠方)

    治傷寒頭疼煩熱。

    石膏(二兩搗末)紫筍茶(碾為末)上以水一中盞。先煎石膏末三錢。煎至五分。

    去滓。

    槐芽茶方治腸風。

    用嫩槐芽。采取蒸過火焙。如作茶法。每旋取碾為末。一根據煎茶法。不計時候服。一小盞。

    蘿茶方

    (出圣惠方)

    治風及氣補暖。

    用蘿葉。夏采蒸熟。如造茶法。火焙干。每旋取碾為末。一根據煎茶法。不計時候服。

    皂莢芽茶方

    (出圣惠方)

    治腸風。兼去臟腑風澀。

    用嫩皂莢芽。采蒸過火。焙干如造茶法。每旋碾為末。一根據煎茶法。不計時候服。入鹽花亦

    石楠芽茶方

    (出圣惠方)

    治風補暖。

    用嫩石楠芽。采蒸熟。火焙如造茶法。每旋取碾為末。煎潑如茶服。

    治好食生茶

    (本草方)用川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桐子大。茶下十丸。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溫熱經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張仲景等之說為經,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