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
五不守??治凡荒塥毰P。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驎r鴨溏。口內(nèi)生瘡。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尿有余瀝。莖內(nèi)痛。
陰濕囊生瘡。小腹急滿也。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nèi)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fā)墮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shù)轉(zhuǎn)筋。十指爪甲皆痛??嗑氩荒芫昧?。四曰骨極。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膚。六曰精極。令人少氣。嗡嗡然內(nèi)虛。五臟氣不足。
發(fā)毛落。悲傷喜忘。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痿。三曰里急。四曰。精漏遺。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液清。七曰。小便苦數(shù)。臨事不舉。又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喜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氣逆?zhèn)巍8蝹傺堪?。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人员区Q。五曰。憂愁思慮。
傷心。心傷若驚。乍喜乍怒。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發(fā)落。肌膚枯槁。七曰。大恐懼不節(jié)。傷志,恍惚不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勞。男子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即衛(wèi)氣不足。浮即營氣竭。脈直上者逆虛也。脈澀無陽。是腎氣少。寸關(guān)澀無血。氣逆冷是大虛。脈浮微緩皆為虛。緩而大者勞也。脈微濡相搏。為五勞。微弱相搏。虛損為七傷。
詩曰。脈來浮大或弦數(shù)。此脈為勞須早覺。浮大沉緩尚堪醫(yī)。血氣未耗人未弱。雙弦肝木已侵脾。加數(shù)則殆休進藥。虛勞大率生寒熱。營衛(wèi)不和津液竭。火炎于上痰嗽生。汗出上氣時咯血。水流于下毛發(fā)焦。夢漏遺精并滑泄。小便滑數(shù)赤白濁。腳弱無力困。虛勞變證有千般。大概病源如上說。法當先養(yǎng)胃調(diào)脾。鎮(zhèn)安氣海仍根據(jù)節(jié)。次當滋腎育心神。治病方知醫(yī)經(jīng)載五勞六極之證。非傳尸骨蒸之比。多內(nèi)不能生。施于過用。逆于陰陽。傷于營衛(wèi)。
遂思成乎五極履不正熱而調(diào)分門類以論病日役役勞之所精。肺肌肉。
治法大錯認以間有熱芍藥。
而生。
芍藥、肌肉胸膈病論此之黃勿之
方
五石黃丸
療五勞七傷。諸虛補益。
黃紫石英(研)赤石脂石硫黃(研)石斛白石脂白礬(煉研各二兩)桂心(四兩)烏梅(炮去皮)煉鐘乳(研)芎防風(各二兩)茯苓(三兩)干姜(四兩)棗(一百枚)當歸細辛(各三二兩)芍藥甘草(炙各三兩)白術(shù)(二兩)上日三。漸加至三十丸。忌海藻菘菜
長生聚寶丹
(出德生堂方)
治男子婦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腎臟久寒。膀胱怯冷。心神恍惚。元氣虛憊。
目昏耳聾。唇焦口燥。四肢倦怠。百節(jié)酸疼。面色黧黑。腰腳沉重。肌體羸瘦。行步
艱辛。小腹堅硬。下部濕癢。兩脅脹滿。手臂麻疼。不能動舉。夜夢遺精。小便滑數(shù)
。白濁。神思不定。虛汗盜汗。陽事不舉。及治諸種風氣。手足不遂。痰涎壅塞。語言
不出。事多健忘。一切虛損。常服壯筋骨。補元陽。益真氣。助脾。去風邪。濃腸胃
。安魂定魄。耳聰目明。進美飲食。百病不生。婦人諸病可除。子嗣可必。常以濟人。
功效不能盡述。
半兩錢(七文醋治炙)自然銅(二錢半醋七次)虎骨(一兩半炙酥)龜板(一個酒浸炙大(另研)金鋼蘆巴(酒子何首烏(凈)赤芍藥(各一兩)續(xù)斷另熬)菟絲合香油(另與一兩七錢半)溫酒下
天門冬大煎
(出千金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傷中六極。一氣極。則多寒痹腹痛。喘息驚恐。
頭痛。二肺極。則寒痹腰痛。心下堅。有積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脈極。則顏
色枯青。逆噫善忘?;秀笔狻喫票疇?。舌苦強。咽喉干。寒熱惡風。不可動
。不嗜食。目眩。喜怒妄言。四筋極。則拘攣。小腹堅脹。心痛。膝寒冷。四肢骨節(jié)皆
疼痛。五骨極。則肢節(jié)厥逆。黃膽消渴。癰疽妄發(fā)。病重浮腫。如水病狀。六肉極。則
發(fā)疰。如被擊不復言。甚者至死復生。眾醫(yī)所不能治。此皆六極七傷所致。非獨房室
之為也。憂患積思。喜怒悲歡。復隨風濕結(jié)氣??葧r嘔吐食變。大小便不利。時泄利
。重下溺血。上氣吐下。乍寒乍熱。臥不安席。小便赤黃。時時惡夢。與死人共飲食。
人家神室?;觑w魄散。筋極則傷肝。傷肝則腰背相引。難可俯仰。氣極則傷肺。傷肺則
小便有血。目不明。傷髓則陰萎不起。往而不交。骨極則傷腎。傷腎則短氣。不可久立
。陰疼惡寒。甚者卵縮。陰下生瘡。濕癢手搔不欲停。汁出。此皆為腎病。甚者且多遭
風毒。四肢頑痹。手足浮腫。名曰腳弱。一名香港腳。醫(yī)所不治。此悉主之。常服尤佳。
天門冬(切三斗半壓取汁)生地黃(切三斗半壓取汁)白蜜(三升)酥(用三升煉)枸杞根清)以藥加茯苓桂心白術(shù)葳蕤五加皮菖蒲遠志澤瀉薯蕷柏子仁人參石斛牛麻椒(件搗篩。
內(nèi)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三兩。干地黃六兩。
陰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辛、防風。加山藥、萸肉、二兩。腹中冷去防風。加干姜二兩。無他疾。根據(jù)方修合。用此煎。九月下旬采藥。立冬日合。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臘日合者。經(jīng)夏至七月下旬止。若停留經(jīng)夏不壞。當于舍內(nèi)陰處。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藥中。上加沙覆之。則經(jīng)夏不損也。女人先患熱者得服?;祭湔呶鸱?。
神化丸
治五勞七傷。氣不足。陰下濕癢?;蛏彙P”銛?shù)。有余瀝。失精自出。小腹急
。繞臍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視漠漠。見風淚出。脛酸精氣衰微。臥不欲起。手足厥
冷。調(diào)中利食。
蓯蓉牛膝薯蕷(各六分)續(xù)斷山茱萸大黃(各五分)遠志澤瀉天雄柏子仁兩)桂末。
石英煎
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消枯羸瘦。風濕虛痼冷。少氣力。無顏色。不動作。口苦
咽燥。眠中不安。惡夢驚懼百病。
紫石英白石英(各一斤碎如米以醇酒調(diào)置銅器中微火煎取三升以竹器攪勿住手去滓澄清)干地黃(一斤)白蜜(三斤)酥桃仁(各三斤)石斛(五兩)柏子仁遠志茯苓山茱芎丸。
如梧
填骨丸
治五勞七傷。五臟除萬病。
石斛人參當歸牡蒙石長生石葦白術(shù)遠志蓯蓉巴戟天紫菀茯苓干姜味子(各二兩)蜀椒(三兩)上為末。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
腎瀝散
治虛勞百病。
羊腎(一個陰干)茯苓(一兩半)五味子甘草干姜巴戟天細辛桂心石龍芮斛(五分)粉和攪。
更篩令
鐘乳白澤丸
(出和濟方)
治丈夫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真氣不足。元藏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頓衰。頭目
眩暈。耳內(nèi)虛鳴。心悶急痛。氣逆嘔吐。痰嗽喘促。胸膈脹悶。脾瀉下痢。遺精便濁。
厥冷自汗。脈微欲絕。婦人血海虛冷。崩漏不止。赤白帶下。經(jīng)候不調(diào)。臍腹時痛。
面無顏色。飲食不進。但是一切虛勞之疾。并宜服之。
白檀香(研末)滴乳香(另研香一兩)陽起石(令通紅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半)鐘盞。
煎增
大薯蕷丸
療男子五勞七傷。氣喘急。內(nèi)冷身重。骨節(jié)煩痛。腰背強。腹內(nèi)痛。羸瘦不得飲食
。婦人絕孕疝瘕諸病。補虛益氣服。
薯蕷(五分)大黃(六分)前胡(三分)茯苓人參(各三分)杏仁(三分炒去皮)當歸(味子(四分四分)澤瀉(八空腹。
以酒白。
燒肝散
(御藥院方)
治五勞七傷。三十六種風。二十四冷。臍腹痛。四肢沉。困倦黃瘦。久患諸藥不
能治病。皆救之。
黑附子(一兩)縮砂仁川芎青皮陳皮肉豆蔻肉桂益智紅豆山茵陳柴胡辛蓬枝送。次吃好酒三兩盞。頻頻吃此藥多驗。
經(jīng)進地仙丹
(和劑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腎氣虛憊。精神耗減。行步艱辛。飲食無味。眼昏耳焦。面色
黧黑。皮膚枯燥。女人血海虛冷。月經(jīng)不調(diào),臟寒少子。下部穢惡。又治諸痔瘡。
腸風瀉血。諸風諸氣。及虛弱易感寒暑。并皆療之。
人參黃(各一兩半)附子(炮)蓯蓉(酒浸焙各四兩)白術(shù)(一兩)川椒(去目皮合口南星(湯脊(去毛)赤小豆骨碎補(去毛)烏藥羌活(各二兩)木鱉子(三兩)萆(二兩)地龍(二兩)陶隱居余年。
母病頓除老奴常偷憑。遂遂掘出地仙也
五補丸
治腎虛氣損。五勞七傷。腰腳酸疼。肢節(jié)苦痛。目暗流淚。心悸喜忘?;秀辈欢?/p>
。夜臥多夢。覺則口干。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恚怒。心腹脹滿。四體痛痹??谕?/p>
酸水。小腹冷氣。尿有余瀝。大便不利。悉主之。久服延年不老。四時勿絕。一年萬
病皆除。
杜仲巴戟天(各六分)人參五加皮天雄牛膝防風遠志薯蕷狗脊(各四分)子石南白加天雄、芎、枳實、橘白龍骨夏加地寒。
無所
十華散
(出和劑方)
治丈夫五勞七傷。渾身疼痛。四肢拘急。腰膝無力。脾胃氣虛。不思飲食?;魜y
吐瀉。四肢冷麻焦枯。中毒傷寒。及香港腳流注腫痛。行步不得。并虛勞等患。并皆治
之。
五加皮陳皮(去白)干姜(炒)甘草(各六兩)桔梗肉桂(去粗皮)羌活黃蒼術(shù)姜二
菟絲子丸
(醫(yī)方大成)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
。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
脹滿。腳膝痿緩。小便滑數(shù)。房室不舉。股內(nèi)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
。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續(xù)絕傷,補五臟。去萬病。明視聽。益顏色。輕身延年。
菟絲子(凈洗酒浸)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二兩)茱萸肉蓯蓉浸)沉香葉萼各半兩)空心服肉蓯蓉
挫散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感冷胃寒。氣弱虛。多倦少力。常服壯筋骨。體輕健。進
食。
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前胡荊芥穗柴胡桔梗麻黃(去根本黃半夏(為粗末姜汁炙)皮酒姜汁炒各五斤)上為粗末并二滓作煎服。
黃丸
(出圣惠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風虛羸瘦。腰疼腎冷。陰盛陽虛。身力衰殘。夜夢遺泄。久服令
人五臟內(nèi)實。肌膚外充。面色紅光。返老為童。
黃(銼)人參(去蘆頭)石斛(去根銼)桂心肉蓯蓉(酒浸一宿銼去粗皮炙干)鹿茸(過)熟薯兩。
下三
生地黃丸
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使人身體潤。服之多情性。
補益養(yǎng)精。
生地黃(一錢二分)石斛天門冬菟絲子(酒浸二宿焙干另搗)麥門冬(去心各一錢)茯姜玄參為末桃
石斛萬病散
療五勞七傷。大風緩急。濕癢不仁。甚則偏枯。筋脈拘攣。胸肋支滿。引身強直。
或頸項腰背疼痛。四肢酸煩。陰痿臨事不起。癢濕。臥便盜汗。心腹?jié)M急。小便莖中
疼痛。或時便血。咽干口燥。飲食不消。往來寒熱。羸瘦短氣。肌肉損減?;驘o子。
若生男女。才欲成人便死。此皆極勞傷血氣。心神不足所致。藥悉主之。令人康健多
子。
牛膝遠志(去心)續(xù)斷(各二兩)蛇床子(三分)菟絲子(三兩酒浸)蓯蓉茯苓杜仲風干地黃以酒
安腎丸
治男子諸風。五勞七傷。顏色枯朽。手足不遂。語言謇澀??谘弁嵝?。筋脈攣急
。腰腳疼痛。元臟虛冷。面色青黑。腹脅脹滿。下痢泄精。夜夢鬼交。驚悸健忘骨髓傷
敗。未老陽事不興。胃冷精流。陰囊濕癢。膀胱疝氣。小腸下部脾腎俱弱。癥結(jié)痰飲,
霍亂吐瀉。轉(zhuǎn)筋不止。胸膈逆氣。不進飲食。服之補腎填精。壯陽補虛損。暖腰膝。
縮小便。澀精溫中。去痰止嘔吐。暖下元。定心氣。消食止渴。長肌肉。除莖中寒。熱
疼。逐寒濕。諸冷痹。去一切風。添精益髓。去腰膝冷。益顏色。破癥結(jié)。開胃進食
。明目。
川烏(面炒去皮)川萆茴香(炒)杜仲(醋浸炒)蜀椒(去目炒)當歸木瓜柏子仁草煮去核)川茱萸(去核炒)茅山者佳)上為二服。
豬肚丸
治男子婦人一切勞疾。四肢羸瘦??诳嗌喔伞0兹斩嗨?。夜間不眠??人阅撗?。
腳手疼酸。背髀拘急。諸藥不治者。
大黃(炮)鱉甲(醋炙黃)柴胡秦艽附子黃連(各一兩)細辛川烏黃桃仁甘草干姜(各半兩)青蒿子(半升)蔥白韭白(各一握)烏梅(五個取肉小便浸)杏仁瓶內(nèi)兩。同
聚寶丹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溫中正氣。祛風活血。逐寒除濕。填精益髓。強陰壯陽。
聰耳明目。開心益智。暖胸化食。消痰寬中。殺九蟲。通九竅。補五臟。開積秘。止
夢遺。
白茯苓(去皮)山茱萸(去核)五味子干山藥石蓮肉雞頭肉金櫻子巴戟(去心)破故紙(炒)牛膝(酒浸)熟地黃(酒浸焙)石菖蒲遠志(去心)杜仲(去粗皮炒斷絲)上各一兩)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以朱砂為衣??招?。溫酒或鹽湯下。如有氣滯不順。用木香調(diào)氣散。入鹽少湯調(diào)下。
天雄丸
治五勞七傷。元氣衰憊。腰膝久冷。精氣散失。小便稠濁。補填骨髓。益智壯血脈
。駐精氣。暖腰膝。潤澤肌肉。補諸風虛不足等。
天雄(三兩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生)補骨脂(微炒)天麻麋角屑澤瀉巴戟五味子沉香續(xù)斷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另搗為末)龍骨山茱萸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防風(去蘆頭)膃肭臍(酒浸炙令微黃)木香(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肉蓯蓉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陰痿內(nèi)虛??诟?。汗出失精。陰下濕癢。小便赤黃。陰中疼痛
。卵偏墜。大小腹里急。腰脊俯仰苦難。腔酸疼。目視。腹脅脹滿。膀胱久冷。致
生百疾。宜服此。
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赤石脂石葦(拭去毛)遠志(去心)石菖蒲柏子仁蛇床子防風(去蘆頭)細辛(各二分)薯蕷(二兩)天雄(炮裂去皮臍)白芍藥山茱萸石斛(去根銼)杜仲(去粗皮尖微黃銼)續(xù)斷牛膝(去苗)石南(各一兩)熟地黃菟絲子(酒浸三宿別搗為末各一兩半)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腹及曉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八仙丹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身體骨節(jié)疼痛。腰腿緩弱。行步艱難。腎臟虛憊。
小茴香(微炒)川烏虎骨(酥炙)甜瓜子(微炒)乳香自然銅(醋火七次)川楝子(酒浸)沒藥蒼術(shù)(米泔浸去皮春五夏三秋五冬七)上各等分。為細末。好頭醋打糊為丸
治五勞七傷。庶事衰弱。
用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豉汁中煮作粥。五味用蔥白調(diào)和食。
覆盆子丸
治五勞七傷。強力益氣。補虛損。壯腰腳。安五臟。駐顏色。
覆盆子薯蕷石斛(去根銼)熟干地黃桂心陽起石(酒浸煮半日細研水飛過)巴戟牛膝蛇床子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人參(去蘆)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赤石脂澤瀉鹿茸(去毛涂酥炙金微黃)白茯苓遠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薯蕷丸
治男子五勞七傷。久虛損羸瘦。腳無力。顏色痿癢。下元衰憊。脾胃氣寒。飲食
無味。諸虛不足。
薯蕷(二兩)石斛(去根銼)牛膝(去苗)鹿茸(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茯苓五味子續(xù)斷巴戟附子(炮裂去皮臍)山茱萸人參(去蘆頭)桂心澤瀉熟干地黃杜仲(去粗皮炙微黃色)蛇床子遠志(去心)覆盆子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以上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
澤瀉丸
治男子五勞七傷。四肢無力。腰膝冷痛。夜多小便。面色萎黃。不能飲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云母粉肉蓯蓉(酒浸一宿銼去粗皮炙干)熟干地黃(各一兩)桂心(一兩半)遠志(去心)牛膝(去苗)人參(去蘆頭)白茯苓甘草(炙赤微銼)牡丹防風(去蘆頭)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去根銼)薯蕷山茱萸巴戟五味子(各三分)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
萆散
治虛勞。陰陽失度。傷筋換脈。噓吸短氣。溢漏泄下。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
脊萆棗肉生地黃桂心杜仲麥門冬(各一兩)上咀。以酒一斗五升。浸三日。
出曝干復浸。如此候酒浸干。治下篩。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
補骨脂丸
(出肘后方)
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下元久冷。及一切風病。四肢疼痛。駐顏壯用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干。用油麻子一升。同炒令麻子聲絕。即簸去。只取補骨脂為
大百勞散
(出宣明論)
治一切勞疾肌劣。喘急不臥。痰涎不食。
蛤蚧(一對)鱉甲(一個去裙醋炙)附子人參柴胡川干姜白茯苓白術(shù)茴香青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知母貝母陳皮(去白)官桂甘草(炙)半夏(生姜制)蒼術(shù)(湯浸各一兩)蘇木龍膽草(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
稍熱服??招摹H绾辜有←湺?。不用鐵器煎。
石葦丸
黃帝問五勞七傷于高陽負。高陽負曰。一曰陰衰。二日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
消。五曰囊下濕。六曰。一作胸脅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能行。骨熱。遠視淚出???/p>
干。腹中鳴。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謂七傷。一曰志勞
。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此謂五勞。黃帝曰。何以治之。高陽負
曰。
石葦細辛礬石遠志茯苓澤瀉菖蒲杜仲蛇床子肉蓯蓉桔梗天雄牛膝山茱萸柏子仁續(xù)斷薯蕷(各二兩)赤石脂防風(各三兩)上為末。取棗肉如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三。十日愈。三十日百病除。常服良。崔氏無礬石、茯苓、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腎氣虛損。目視。耳無所聞。
(方見腎臟門腎虛類)(案原方∶黃銼。干姜炮。當歸酒浸切焙。羌活去蘆頭一作白術(shù)。芎。甘草炙銼。
白茯苓去黑皮。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桂去粗皮。烏頭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
參。芍藥。石斛去根銼。熟地黃焙。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二兩。棗去皮五合。羊腎一對煨熟切研膏。上除羊腎棗膏外。搗羅為末。入二膏和勻。更入少煉蜜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酒下。一方無芎干姜當歸羌活。止十四味。古今錄驗無羊腎。有羌活鐘乳紫石英石硫黃赤石脂白石脂礬石各三分。名五石黃丸)
補虛益精大通丸
治五勞七傷百病。
干地黃(八兩)干姜當歸石斛肉蓯蓉天門冬白術(shù)甘草芍藥人參(各六兩)麻子仁(半兩)紫菀大黃黃芩(各五兩)蜀椒(三升)防風(四兩)茯苓杏仁(三兩)
金櫻丹
治男子耗血失精。婦人半產(chǎn)漏下。五勞七傷。三尸百疰。肌肉陷下。形色俱脫。
傳尸骨蒸。虛勞諸損。諸虛變易。瘦劣難痊?;蜓蕠I吐?;驈暮钩?。積久津液耗散。
婦人崩血無停。色肉衰朽。男子精滑不固。筋力消痿。傷寒累經(jīng)。勞后瘡漏。病在淹延
。大衄不定。下血過多。心氣不足。健忘成狂。目眩衰虛?;璋底黝?。陰陽廢衰。飲食
忘思。常服充實肌肉。堅填骨髓。悅澤面目。長養(yǎng)精神。秘精固氣。壯力強筋。沖和
百脈。正理三焦。定神魄金櫻山術(shù)生地黃仙靈脾(四味并取汁)肉蓯蓉(酒浸研膏)菟絲子(酒浸別研)生雞頭肉(干)牛膝人參生蓮子肉(干)干山藥茯苓(去皮)丁香木香菖蒲麝(另研后入)甘草(炒)陳皮(去白)柏子仁(另研各二兩)上將菟絲子已下。同為細末。入柏子仁和勻。以白沙蜜入銀石器中。于天地爐中。置熟火五斤。煉微解。入孩兒乳汁二升。隨即以竹片攪。次入上項膏汁。同攪令勻。勿令手住。傾入藥末。一處攪熬之?;鹣m(xù)搜和成劑。更于石舂中杵千余下。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招募毥谰葡?。
鹿茸丸
治五勞七傷。精髓虛憊。
鹿茸(去毛酥炙)山茱萸杜仲(銼炒斷絲)肉桂(去粗皮)五味子(炒各三分)菟絲子(酒浸透搗取粉一兩半)肉蓯蓉(酒浸炙)山芋酸棗仁(炒各一兩)膃肭臍(切細研一兩一分用酒二斤淘精細入銚子慢火煎成膏)上以九味為末。將膃肭臍膏。杵和丸。如梧桐子大
大建中湯
治虛勞。寒飲在脅下。決決有聲。飲已如從一邊下。決決然也。直頭沖皮起攻
兩乳。內(nèi)痛里急。失精氣短?;秀倍嗤?/p>
蜀椒(二合)半夏(一升)生姜(一片)甘草(二兩)人參(三兩)飴糖(八兩)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糖。沖服七合。里急拘引。加芍藥、桂心、各三兩。手足厥
沉香鱉甲散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氣血虛損。腰背拘急。手足沉重。百節(jié)酸痛。面色黑黃。
體股倦怠。行動喘乏。胸膈不快??人蕴迪?。夜多異夢。盜汗失精。嗜臥少力。肌肉
瘦悴干蝎(二錢半)沉香人參木香巴戟(去心各半兩)附子(去皮臍各一兩)肉豆蔻(四個)肉桂(一兩一方無此味)黃(半兩)熟干地黃(凈洗酒治蒸焙七錢半)羌活(七錢半)柴胡(去蘆)荊芥(去梗)半夏(姜汁炒各半兩)鱉甲(去裙各一兩)秦艽(半兩去蘆)川當歸(去尾)白茯苓牛膝(去蘆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
生姜
牛膝丸
治五勞七傷六極。小便數(shù)。陽氣弱。腰脊疼痛。上焦虛熱。恒多健忘。不能久立
。宜服補暖益精。明目駐顏。輕身強記。
牛膝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杜仲(去皮炙微黃挫)菟絲子(酒浸一宿曝干別搗為末)鹿茸(去毛酥涂炙微黃各二兩)白芍藥遠志(去心)黃(銼)續(xù)斷蛇床子薯蕷白茯苓人參(去蘆頭)巴戟柏子仁桂心五味子石斛(去根銼各一兩)上為干漆丸治五勞七傷六極。虛羸不足。令人肥健,益氣力。
干漆
(搗碎炒令煙出)山茱萸五味子白術(shù)續(xù)斷蛇床子甘草(炙微赤銼)桂心巴戟酸棗仁(微炒)柏子仁薏苡仁(各半兩)熟干地黃牛膝(去苗)石斛(去根銼)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菟絲子(酒浸一宿曝干別搗為末)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各一兩)上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勞傷補諸不足。
鹿茸(去毛酥炙一對)木香(半兩)葫蘆巴(一兩)石斛(去根半兩)香子(炒三分)巴戟天(去心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牛膝(酒浸切焙一兩)檳榔(三分銼)熟干地黃(一兩)破故紙(酒浸炒一兩)官桂(半兩)肉蓯蓉(一兩酒浸焙)菟絲子(一兩酒浸一日)蛇床子(半兩酒浸)苦楝子(一兩)薯蕷干姜(各半兩)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
蓯蓉散
治五勞六極。七傷虛損。
蓯蓉(七分)五味子(八分)地膚子車前子(各五合)續(xù)斷蛇床子(各五分)菟絲子(七分)干地黃(八分)牡蠣(六分上味各)天雄(炮)桑寄生(各七分)韭子(五合)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肉冷水。鯉魚蕪荑等。
雙補丸
(出醫(yī)藥方)
治一切虛損。五勞七傷。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發(fā)渴目暗。耳鳴心忪。氣短食少
。神倦夜夢驚恐。四肢酸疼。寒熱盜汗。小腸拘急。小便滑數(shù)。婦人諸疾。并宜服之。
常服既濟水火。益氣安神。
鹿角霜(三兩)熟地黃(洗再蒸)沉香菟絲子(酒浸蒸研焙)復盆子(去枝蒂)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頭)宣木瓜薏苡仁(炒)黃(炙)蓯蓉(洗酒浸)五味子(去枝炒)石斛(去根炒)當歸(去蘆酒炒)澤瀉(切塊再蒸各一兩)麝香(一錢別研)朱砂(半兩別研末為末)上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是齋方用熟地黃半斤補血。菟絲子半斤補精。細末酒糊丸。人參湯下。平補精血。不燥不熱。理下部。若腎水冷。氣不順。沉香湯下。心氣虛茯苓湯下。心氣煩躁不睡。酸棗仁湯下。腎氣動茴香湯下
黃益損湯
(出危氏方)
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諸虛不足。營衛(wèi)俱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
百節(jié)酸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悴。咳嗽多痰??┩傺?/p>
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熱藥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則膈滿而腹
痛。宜服此藥。極有其神效。兼治大病后營衛(wèi)不調(diào)。婦人產(chǎn)后血氣未復。
人參(去蘆)石斛(去根)甘草黃(去蘆)木香白術(shù)當歸肉桂茯苓芍藥半夏川芎熟地黃(去心酒炒)山藥五味子牡丹皮(去滑)麥門冬(去心各等分)上
療丈夫五勞七傷。頭痛目眩。手足逆冷?;驘嵊袝r?;蚶浔怨翘?。腰不遂。食
雖多不生肌肉?;蛏偈扯洕M。體澀無光澤。陽氣衰絕。陰氣不行。此藥能補十二經(jīng)
脈。起發(fā)陰陽。通內(nèi)制外。安魂定魄。開三焦。破積聚。濃腸胃。消五臟虛氣。除心內(nèi)
伏熱。強筋干薯蕷(二兩)蓯蓉(四兩)牛膝菟絲子(酒浸)杜仲赤石脂澤瀉干地黃山茱萸茯苓巴戟天(去心各二兩)五味子(一兩半)石膏(三兩研)遠志(一兩去心)柏子仁(二兩)白馬莖筋(一枝炙)上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酒空腹服二十丸。
至三
三人九子丸
治五勞七傷。補益。
酸棗仁柏子仁薏苡仁菟絲子菊花子枸杞子蛇床子五味子子地膚子烏麻子牡荊子干地黃薯蕷桂心蓯蓉(各一兩)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服
治五勞七傷。羸瘦補益。
覆盆子菟絲子(各十一分)蓯蓉鹿茸巴戟天白龍骨茯苓天雄白石英五味子續(xù)斷薯蕷(各十分)干地黃(八分)蛇床子遠志(各六分)干姜(六分)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三十丸。慎生冷陳臭。張文仲方無龍骨、鹿茸、天雄、續(xù)斷、石英。有石斛、白術(shù)、桂心、枸杞子、人參、柏子仁、澤瀉、各六分。牛膝四分。山茱萸五分。赤石
大山芋丸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肢體沉重。骨節(jié)酸疼。心中煩悸。唇口干燥。面體少色。
情思不樂??人源?。傷血動氣。夜多異夢。盜汗失精。腰背強痛。臍腰弦急。嗜臥少
起。喜驚多忘。飲食減少。肌肉瘦悴。又治風虛。頭目眩暈。心神不寧。及病后氣不復
常。漸成勞損。久服補諸不足。愈風氣百疾。又名薯蕷丸。
白術(shù)麥門冬(去冬)白芍藥杏仁(去皮尖麩炒黃)防風(去蘆)芎(各一兩半)大豆黃卷(炒)熟干地黃肉桂(去粗皮)曲(炒)當歸(酒浸各二兩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兩二錢半)干姜(炮七錢半)甘草(炙七兩)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白棗同和丸。
酒或米飲化下。嚼服亦得。食前。常服養(yǎng)真氣。益精補髓?;钛v顏。一方加琥珀一兩。遠志去心炒二兩。茯苓三兩半。
即是養(yǎng)心丹。虛遺減白術(shù)。加龍骨二兩。
四味丸
治五勞七傷。補益精髓。
熟干地黃(焙)天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遠志(去心各三兩)上為末。煉蜜和丸
沉麝香茸丸
(出瑞竹堂方)
治五勞七傷。百損諸虛怯精。元氣不固。
沉香(三錢)麝香(一錢)南木香(三錢)乳香(三錢)小茴香(四錢炒)八角茴香(四錢)鹿茸(酥炙)蓮肉(各半兩炒)蜂蜜(炒)蓯蓉菟絲子牛膝川楝子(各半兩酒浸炒)地龍(去泥凈)陳皮(去白各半兩)仙靈脾(三錢酥炙)上根據(jù)分兩。制和為末。酒糊入麝香
五洛散z
主五勞六極。七傷八不足。里急。胸脅脹滿。背痛頭眩。四肢重。腰脊強。環(huán)臍腹
痛。小便難或數(shù)。劇者大便帶血。歙歙少氣。手足煩熱。臥不能卒起。起行不能久立。
名曰內(nèi)極。或憂愁恐怖。生熱或飽食。飲酒房室自極。陽氣虛竭。耳鳴腎水泛。甚則手
足浮腫。
大黃(六分)麥門冬白薇當歸干地黃山茱萸桑螵蛸(炙各七分)栝蔞甘草(炙)茱萸(二分)上悉成之。
酒服方寸加栝蔞。止習習少氣。
鐘乳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腰痛膝痛。小便余瀝。心虛健忘。營衛(wèi)不調(diào)。宜服鐘乳(三兩)石斛菟絲子(酒浸一宿曝干別搗為末各二兩)甘草(炙微赤銼)牛膝(去苗)殼(醋糊麩炒汗)上為
內(nèi)補散
治男子五勞六絕。其心傷者。令人善驚。喜怒無常。其脾傷者。令人腹?jié)M膨脹。食
竟欲臥。面目痿黃。其肺傷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其肝傷者。令人少血面
黑。其腎傷者。有積聚。小腹腰滿。背痹咳唾。小便難。六絕之為病。皆起于大勞脈
虛。外受風邪。內(nèi)受寒熱。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鳴。時時泄痢。或閉或
利。面干地黃菟絲子山茱萸地麥(各五分)遠志巴戟天(各半兩)麥門冬五味子甘草每日三
赤石脂丸
治五勞七傷。男子諸疾。
遠志栝蔞根赤石脂山茱萸(各七分)防風石葦(三分)肉蓯蓉(三分)牛膝杜仲上為末。
更佳。
人參湯
治男子五勞七傷。胸中逆滿。害食乏氣。嘔逆。兩脅下脹。小腹急痛。宛轉(zhuǎn)欲死。
調(diào)中平臟補傷。
人參當歸芍藥甘草生姜麥門冬白糖桂心(各二兩)前胡茯苓五味子蜀椒橘皮枳實(各一兩)大棗(十五枚)上咀。流水取棗一斗半。浸藥半日。用三年陳蘆梢。煎取四升。納糖。復上火煎。令十數(shù)沸。年二十以上六十以下。一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一服七八合。雖年盛而體羸者。亦服七八合。日三夜一。不爾藥力不接。則不能救病。要用撈水陳蘆。否則水強火盛猛。則藥力不出也。
療虛勞。
黃鹿茸茯苓烏頭干姜(各三分)當歸干地黃桂心芎(各四分)枸杞白桐子大。
人參五味子散
治男子老稚。諸虛百損。氣血勞傷。涎喘咳膿?;蛩钥┭?。寒熱往來。夜有盜汗。
羸瘦困乏。一切虛損。
人參五味子桔梗白術(shù)白茯苓甘草(炙)熟地黃當歸(焙各半兩)地骨皮前胡為粗末。每青蒿、
腎瀝湯
療五勞六極。八風十二痹。補諸虛不足
豬腎(一個去脂膜)附子(炮)芎牡丹桂心人參當歸(各四分)茯苓桑螵蛸(以水一斗七升
干地黃丸
治五勞七傷六極。臟腑虛弱。飲食不下。顏色黧黑。八風所傷。益氣血。進飲食。
資顏色。長元陽。
五味子(四分)阿膠棗肉(各八分)干地黃茯苓天雄(各七分)蛇床子(六分)桂心酒下二十丸
羊肝散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年深泄痢。久作滑腸。心腹痞悶。塊癥痛硬。下虛上熱。
縮砂仁白芍藥良姜(切炒)濃樸(姜制)橘皮胡椒(各半兩)破故紙丁香白術(shù)摻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
五不守??治凡荒塥毰P。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驎r鴨溏。口內(nèi)生瘡。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尿有余瀝。莖內(nèi)痛。
陰濕囊生瘡。小腹急滿也。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nèi)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fā)墮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shù)轉(zhuǎn)筋。十指爪甲皆痛??嗑氩荒芫昧?。四曰骨極。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膚。六曰精極。令人少氣。嗡嗡然內(nèi)虛。五臟氣不足。
發(fā)毛落。悲傷喜忘。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痿。三曰里急。四曰。精漏遺。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液清。七曰。小便苦數(shù)。臨事不舉。又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喜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氣逆?zhèn)巍8蝹傺堪?。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人员区Q。五曰。憂愁思慮。
傷心。心傷若驚。乍喜乍怒。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發(fā)落。肌膚枯槁。七曰。大恐懼不節(jié)。傷志,恍惚不樂。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勞。男子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即衛(wèi)氣不足。浮即營氣竭。脈直上者逆虛也。脈澀無陽。是腎氣少。寸關(guān)澀無血。氣逆冷是大虛。脈浮微緩皆為虛。緩而大者勞也。脈微濡相搏。為五勞。微弱相搏。虛損為七傷。
詩曰。脈來浮大或弦數(shù)。此脈為勞須早覺。浮大沉緩尚堪醫(yī)。血氣未耗人未弱。雙弦肝木已侵脾。加數(shù)則殆休進藥。虛勞大率生寒熱。營衛(wèi)不和津液竭。火炎于上痰嗽生。汗出上氣時咯血。水流于下毛發(fā)焦。夢漏遺精并滑泄。小便滑數(shù)赤白濁。腳弱無力困。虛勞變證有千般。大概病源如上說。法當先養(yǎng)胃調(diào)脾。鎮(zhèn)安氣海仍根據(jù)節(jié)。次當滋腎育心神。治病方知醫(yī)經(jīng)載五勞六極之證。非傳尸骨蒸之比。多內(nèi)不能生。施于過用。逆于陰陽。傷于營衛(wèi)。
遂思成乎五極履不正熱而調(diào)分門類以論病日役役勞之所精。肺肌肉。
治法大錯認以間有熱芍藥。
而生。
芍藥、肌肉胸膈病論此之黃勿之
方
五石黃丸
療五勞七傷。諸虛補益。
黃紫石英(研)赤石脂石硫黃(研)石斛白石脂白礬(煉研各二兩)桂心(四兩)烏梅(炮去皮)煉鐘乳(研)芎防風(各二兩)茯苓(三兩)干姜(四兩)棗(一百枚)當歸細辛(各三二兩)芍藥甘草(炙各三兩)白術(shù)(二兩)上日三。漸加至三十丸。忌海藻菘菜
長生聚寶丹
(出德生堂方)
治男子婦人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腎臟久寒。膀胱怯冷。心神恍惚。元氣虛憊。
目昏耳聾。唇焦口燥。四肢倦怠。百節(jié)酸疼。面色黧黑。腰腳沉重。肌體羸瘦。行步
艱辛。小腹堅硬。下部濕癢。兩脅脹滿。手臂麻疼。不能動舉。夜夢遺精。小便滑數(shù)
。白濁。神思不定。虛汗盜汗。陽事不舉。及治諸種風氣。手足不遂。痰涎壅塞。語言
不出。事多健忘。一切虛損。常服壯筋骨。補元陽。益真氣。助脾。去風邪。濃腸胃
。安魂定魄。耳聰目明。進美飲食。百病不生。婦人諸病可除。子嗣可必。常以濟人。
功效不能盡述。
半兩錢(七文醋治炙)自然銅(二錢半醋七次)虎骨(一兩半炙酥)龜板(一個酒浸炙大(另研)金鋼蘆巴(酒子何首烏(凈)赤芍藥(各一兩)續(xù)斷另熬)菟絲合香油(另與一兩七錢半)溫酒下
天門冬大煎
(出千金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傷中六極。一氣極。則多寒痹腹痛。喘息驚恐。
頭痛。二肺極。則寒痹腰痛。心下堅。有積聚。小便不利。手足不仁。三脈極。則顏
色枯青。逆噫善忘?;秀笔狻喫票疇?。舌苦強。咽喉干。寒熱惡風。不可動
。不嗜食。目眩。喜怒妄言。四筋極。則拘攣。小腹堅脹。心痛。膝寒冷。四肢骨節(jié)皆
疼痛。五骨極。則肢節(jié)厥逆。黃膽消渴。癰疽妄發(fā)。病重浮腫。如水病狀。六肉極。則
發(fā)疰。如被擊不復言。甚者至死復生。眾醫(yī)所不能治。此皆六極七傷所致。非獨房室
之為也。憂患積思。喜怒悲歡。復隨風濕結(jié)氣??葧r嘔吐食變。大小便不利。時泄利
。重下溺血。上氣吐下。乍寒乍熱。臥不安席。小便赤黃。時時惡夢。與死人共飲食。
人家神室?;觑w魄散。筋極則傷肝。傷肝則腰背相引。難可俯仰。氣極則傷肺。傷肺則
小便有血。目不明。傷髓則陰萎不起。往而不交。骨極則傷腎。傷腎則短氣。不可久立
。陰疼惡寒。甚者卵縮。陰下生瘡。濕癢手搔不欲停。汁出。此皆為腎病。甚者且多遭
風毒。四肢頑痹。手足浮腫。名曰腳弱。一名香港腳。醫(yī)所不治。此悉主之。常服尤佳。
天門冬(切三斗半壓取汁)生地黃(切三斗半壓取汁)白蜜(三升)酥(用三升煉)枸杞根清)以藥加茯苓桂心白術(shù)葳蕤五加皮菖蒲遠志澤瀉薯蕷柏子仁人參石斛牛麻椒(件搗篩。
內(nèi)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三兩。干地黃六兩。
陰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辛、防風。加山藥、萸肉、二兩。腹中冷去防風。加干姜二兩。無他疾。根據(jù)方修合。用此煎。九月下旬采藥。立冬日合。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臘日合者。經(jīng)夏至七月下旬止。若停留經(jīng)夏不壞。當于舍內(nèi)陰處。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藥中。上加沙覆之。則經(jīng)夏不損也。女人先患熱者得服?;祭湔呶鸱?。
神化丸
(出千金方)
治五勞七傷。氣不足。陰下濕癢?;蛏彙P”銛?shù)。有余瀝。失精自出。小腹急
。繞臍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視漠漠。見風淚出。脛酸精氣衰微。臥不欲起。手足厥
冷。調(diào)中利食。
蓯蓉牛膝薯蕷(各六分)續(xù)斷山茱萸大黃(各五分)遠志澤瀉天雄柏子仁兩)桂末。
石英煎
(出千金方)
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消枯羸瘦。風濕虛痼冷。少氣力。無顏色。不動作。口苦
咽燥。眠中不安。惡夢驚懼百病。
紫石英白石英(各一斤碎如米以醇酒調(diào)置銅器中微火煎取三升以竹器攪勿住手去滓澄清)干地黃(一斤)白蜜(三斤)酥桃仁(各三斤)石斛(五兩)柏子仁遠志茯苓山茱芎丸。
如梧
填骨丸
(出千金方)
治五勞七傷。五臟除萬病。
石斛人參當歸牡蒙石長生石葦白術(shù)遠志蓯蓉巴戟天紫菀茯苓干姜味子(各二兩)蜀椒(三兩)上為末。白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丸。日三。稍加。
腎瀝散
(出千金方)
治虛勞百病。
羊腎(一個陰干)茯苓(一兩半)五味子甘草干姜巴戟天細辛桂心石龍芮斛(五分)粉和攪。
更篩令
鐘乳白澤丸
(出和濟方)
治丈夫諸虛百損。五勞七傷。真氣不足。元藏不固。神志俱耗。筋力頓衰。頭目
眩暈。耳內(nèi)虛鳴。心悶急痛。氣逆嘔吐。痰嗽喘促。胸膈脹悶。脾瀉下痢。遺精便濁。
厥冷自汗。脈微欲絕。婦人血海虛冷。崩漏不止。赤白帶下。經(jīng)候不調(diào)。臍腹時痛。
面無顏色。飲食不進。但是一切虛勞之疾。并宜服之。
白檀香(研末)滴乳香(另研香一兩)陽起石(令通紅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半)鐘盞。
煎增
大薯蕷丸
療男子五勞七傷。氣喘急。內(nèi)冷身重。骨節(jié)煩痛。腰背強。腹內(nèi)痛。羸瘦不得飲食
。婦人絕孕疝瘕諸病。補虛益氣服。
薯蕷(五分)大黃(六分)前胡(三分)茯苓人參(各三分)杏仁(三分炒去皮)當歸(味子(四分四分)澤瀉(八空腹。
以酒白。
燒肝散
(御藥院方)
治五勞七傷。三十六種風。二十四冷。臍腹痛。四肢沉。困倦黃瘦。久患諸藥不
能治病。皆救之。
黑附子(一兩)縮砂仁川芎青皮陳皮肉豆蔻肉桂益智紅豆山茵陳柴胡辛蓬枝送。次吃好酒三兩盞。頻頻吃此藥多驗。
經(jīng)進地仙丹
(和劑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腎氣虛憊。精神耗減。行步艱辛。飲食無味。眼昏耳焦。面色
黧黑。皮膚枯燥。女人血海虛冷。月經(jīng)不調(diào),臟寒少子。下部穢惡。又治諸痔瘡。
腸風瀉血。諸風諸氣。及虛弱易感寒暑。并皆療之。
人參黃(各一兩半)附子(炮)蓯蓉(酒浸焙各四兩)白術(shù)(一兩)川椒(去目皮合口南星(湯脊(去毛)赤小豆骨碎補(去毛)烏藥羌活(各二兩)木鱉子(三兩)萆(二兩)地龍(二兩)陶隱居余年。
母病頓除老奴常偷憑。遂遂掘出地仙也
五補丸
(出千金方)
治腎虛氣損。五勞七傷。腰腳酸疼。肢節(jié)苦痛。目暗流淚。心悸喜忘?;秀辈欢?/p>
。夜臥多夢。覺則口干。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恚怒。心腹脹滿。四體痛痹??谕?/p>
酸水。小腹冷氣。尿有余瀝。大便不利。悉主之。久服延年不老。四時勿絕。一年萬
病皆除。
杜仲巴戟天(各六分)人參五加皮天雄牛膝防風遠志薯蕷狗脊(各四分)子石南白加天雄、芎、枳實、橘白龍骨夏加地寒。
無所
十華散
(出和劑方)
治丈夫五勞七傷。渾身疼痛。四肢拘急。腰膝無力。脾胃氣虛。不思飲食?;魜y
吐瀉。四肢冷麻焦枯。中毒傷寒。及香港腳流注腫痛。行步不得。并虛勞等患。并皆治
之。
五加皮陳皮(去白)干姜(炒)甘草(各六兩)桔梗肉桂(去粗皮)羌活黃蒼術(shù)姜二
菟絲子丸
(醫(yī)方大成)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
。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
脹滿。腳膝痿緩。小便滑數(shù)。房室不舉。股內(nèi)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
。并宜服之。久服填骨髓。續(xù)絕傷,補五臟。去萬病。明視聽。益顏色。輕身延年。
菟絲子(凈洗酒浸)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二兩)茱萸肉蓯蓉浸)沉香葉萼各半兩)空心服肉蓯蓉
挫散
(出和劑方)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感冷胃寒。氣弱虛。多倦少力。常服壯筋骨。體輕健。進
食。
天仙藤青蒿子(炒)桑白皮(炒)香附子(炒)前胡荊芥穗柴胡桔梗麻黃(去根本黃半夏(為粗末姜汁炙)皮酒姜汁炒各五斤)上為粗末并二滓作煎服。
黃丸
(出圣惠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風虛羸瘦。腰疼腎冷。陰盛陽虛。身力衰殘。夜夢遺泄。久服令
人五臟內(nèi)實。肌膚外充。面色紅光。返老為童。
黃(銼)人參(去蘆頭)石斛(去根銼)桂心肉蓯蓉(酒浸一宿銼去粗皮炙干)鹿茸(過)熟薯兩。
下三
生地黃丸
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使人身體潤。服之多情性。
補益養(yǎng)精。
生地黃(一錢二分)石斛天門冬菟絲子(酒浸二宿焙干另搗)麥門冬(去心各一錢)茯姜玄參為末桃
石斛萬病散
療五勞七傷。大風緩急。濕癢不仁。甚則偏枯。筋脈拘攣。胸肋支滿。引身強直。
或頸項腰背疼痛。四肢酸煩。陰痿臨事不起。癢濕。臥便盜汗。心腹?jié)M急。小便莖中
疼痛。或時便血。咽干口燥。飲食不消。往來寒熱。羸瘦短氣。肌肉損減?;驘o子。
若生男女。才欲成人便死。此皆極勞傷血氣。心神不足所致。藥悉主之。令人康健多
子。
牛膝遠志(去心)續(xù)斷(各二兩)蛇床子(三分)菟絲子(三兩酒浸)蓯蓉茯苓杜仲風干地黃以酒
安腎丸
治男子諸風。五勞七傷。顏色枯朽。手足不遂。語言謇澀??谘弁嵝?。筋脈攣急
。腰腳疼痛。元臟虛冷。面色青黑。腹脅脹滿。下痢泄精。夜夢鬼交。驚悸健忘骨髓傷
敗。未老陽事不興。胃冷精流。陰囊濕癢。膀胱疝氣。小腸下部脾腎俱弱。癥結(jié)痰飲,
霍亂吐瀉。轉(zhuǎn)筋不止。胸膈逆氣。不進飲食。服之補腎填精。壯陽補虛損。暖腰膝。
縮小便。澀精溫中。去痰止嘔吐。暖下元。定心氣。消食止渴。長肌肉。除莖中寒。熱
疼。逐寒濕。諸冷痹。去一切風。添精益髓。去腰膝冷。益顏色。破癥結(jié)。開胃進食
。明目。
川烏(面炒去皮)川萆茴香(炒)杜仲(醋浸炒)蜀椒(去目炒)當歸木瓜柏子仁草煮去核)川茱萸(去核炒)茅山者佳)上為二服。
豬肚丸
治男子婦人一切勞疾。四肢羸瘦??诳嗌喔伞0兹斩嗨?。夜間不眠??人阅撗?。
腳手疼酸。背髀拘急。諸藥不治者。
大黃(炮)鱉甲(醋炙黃)柴胡秦艽附子黃連(各一兩)細辛川烏黃桃仁甘草干姜(各半兩)青蒿子(半升)蔥白韭白(各一握)烏梅(五個取肉小便浸)杏仁瓶內(nèi)兩。同
聚寶丹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溫中正氣。祛風活血。逐寒除濕。填精益髓。強陰壯陽。
聰耳明目。開心益智。暖胸化食。消痰寬中。殺九蟲。通九竅。補五臟。開積秘。止
夢遺。
白茯苓(去皮)山茱萸(去核)五味子干山藥石蓮肉雞頭肉金櫻子巴戟(去心)破故紙(炒)牛膝(酒浸)熟地黃(酒浸焙)石菖蒲遠志(去心)杜仲(去粗皮炒斷絲)上各一兩)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以朱砂為衣??招?。溫酒或鹽湯下。如有氣滯不順。用木香調(diào)氣散。入鹽少湯調(diào)下。
天雄丸
治五勞七傷。元氣衰憊。腰膝久冷。精氣散失。小便稠濁。補填骨髓。益智壯血脈
。駐精氣。暖腰膝。潤澤肌肉。補諸風虛不足等。
天雄(三兩炮裂去皮臍)石斛(去根生)補骨脂(微炒)天麻麋角屑澤瀉巴戟五味子沉香續(xù)斷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另搗為末)龍骨山茱萸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防風(去蘆頭)膃肭臍(酒浸炙令微黃)木香(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肉蓯蓉丸
治五勞六極七傷。陰痿內(nèi)虛??诟?。汗出失精。陰下濕癢。小便赤黃。陰中疼痛
。卵偏墜。大小腹里急。腰脊俯仰苦難。腔酸疼。目視。腹脅脹滿。膀胱久冷。致
生百疾。宜服此。
肉蓯蓉(三兩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赤石脂石葦(拭去毛)遠志(去心)石菖蒲柏子仁蛇床子防風(去蘆頭)細辛(各二分)薯蕷(二兩)天雄(炮裂去皮臍)白芍藥山茱萸石斛(去根銼)杜仲(去粗皮尖微黃銼)續(xù)斷牛膝(去苗)石南(各一兩)熟地黃菟絲子(酒浸三宿別搗為末各一兩半)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腹及曉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八仙丹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身體骨節(jié)疼痛。腰腿緩弱。行步艱難。腎臟虛憊。
小茴香(微炒)川烏虎骨(酥炙)甜瓜子(微炒)乳香自然銅(醋火七次)川楝子(酒浸)沒藥蒼術(shù)(米泔浸去皮春五夏三秋五冬七)上各等分。為細末。好頭醋打糊為丸
治五勞七傷。庶事衰弱。
用枸杞葉半斤切。粳米二合。豉汁中煮作粥。五味用蔥白調(diào)和食。
覆盆子丸
治五勞七傷。強力益氣。補虛損。壯腰腳。安五臟。駐顏色。
覆盆子薯蕷石斛(去根銼)熟干地黃桂心陽起石(酒浸煮半日細研水飛過)巴戟牛膝蛇床子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人參(去蘆)山茱萸枸杞子五味子赤石脂澤瀉鹿茸(去毛涂酥炙金微黃)白茯苓遠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薯蕷丸
(出圣惠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久虛損羸瘦。腳無力。顏色痿癢。下元衰憊。脾胃氣寒。飲食
無味。諸虛不足。
薯蕷(二兩)石斛(去根銼)牛膝(去苗)鹿茸(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茯苓五味子續(xù)斷巴戟附子(炮裂去皮臍)山茱萸人參(去蘆頭)桂心澤瀉熟干地黃杜仲(去粗皮炙微黃色)蛇床子遠志(去心)覆盆子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以上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空心
澤瀉丸
(出圣惠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四肢無力。腰膝冷痛。夜多小便。面色萎黃。不能飲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云母粉肉蓯蓉(酒浸一宿銼去粗皮炙干)熟干地黃(各一兩)桂心(一兩半)遠志(去心)牛膝(去苗)人參(去蘆頭)白茯苓甘草(炙赤微銼)牡丹防風(去蘆頭)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去根銼)薯蕷山茱萸巴戟五味子(各三分)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
萆散
治虛勞。陰陽失度。傷筋換脈。噓吸短氣。溢漏泄下。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
脊萆棗肉生地黃桂心杜仲麥門冬(各一兩)上咀。以酒一斗五升。浸三日。
出曝干復浸。如此候酒浸干。治下篩。食后。酒服方寸匕。日三。
補骨脂丸
(出肘后方)
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下元久冷。及一切風病。四肢疼痛。駐顏壯用補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干。用油麻子一升。同炒令麻子聲絕。即簸去。只取補骨脂為
大百勞散
(出宣明論)
治一切勞疾肌劣。喘急不臥。痰涎不食。
蛤蚧(一對)鱉甲(一個去裙醋炙)附子人參柴胡川干姜白茯苓白術(shù)茴香青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知母貝母陳皮(去白)官桂甘草(炙)半夏(生姜制)蒼術(shù)(湯浸各一兩)蘇木龍膽草(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
稍熱服??招摹H绾辜有←湺?。不用鐵器煎。
石葦丸
(出千金方)
黃帝問五勞七傷于高陽負。高陽負曰。一曰陰衰。二日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
消。五曰囊下濕。六曰。一作胸脅苦痛。七曰膝厥痛冷不能行。骨熱。遠視淚出???/p>
干。腹中鳴。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謂七傷。一曰志勞
。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此謂五勞。黃帝曰。何以治之。高陽負
曰。
石葦細辛礬石遠志茯苓澤瀉菖蒲杜仲蛇床子肉蓯蓉桔梗天雄牛膝山茱萸柏子仁續(xù)斷薯蕷(各二兩)赤石脂防風(各三兩)上為末。取棗肉如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三。十日愈。三十日百病除。常服良。崔氏無礬石、茯苓、
黃丸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腎氣虛損。目視。耳無所聞。
(方見腎臟門腎虛類)(案原方∶黃銼。干姜炮。當歸酒浸切焙。羌活去蘆頭一作白術(shù)。芎。甘草炙銼。
白茯苓去黑皮。細辛去苗葉。防風去叉。桂去粗皮。烏頭炮裂去皮臍。附子炮裂去皮臍。
參。芍藥。石斛去根銼。熟地黃焙。肉蓯蓉酒浸切焙各二兩。棗去皮五合。羊腎一對煨熟切研膏。上除羊腎棗膏外。搗羅為末。入二膏和勻。更入少煉蜜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溫酒下。一方無芎干姜當歸羌活。止十四味。古今錄驗無羊腎。有羌活鐘乳紫石英石硫黃赤石脂白石脂礬石各三分。名五石黃丸)
補虛益精大通丸
(出千金方)
治五勞七傷百病。
干地黃(八兩)干姜當歸石斛肉蓯蓉天門冬白術(shù)甘草芍藥人參(各六兩)麻子仁(半兩)紫菀大黃黃芩(各五兩)蜀椒(三升)防風(四兩)茯苓杏仁(三兩)
金櫻丹
治男子耗血失精。婦人半產(chǎn)漏下。五勞七傷。三尸百疰。肌肉陷下。形色俱脫。
傳尸骨蒸。虛勞諸損。諸虛變易。瘦劣難痊?;蜓蕠I吐?;驈暮钩?。積久津液耗散。
婦人崩血無停。色肉衰朽。男子精滑不固。筋力消痿。傷寒累經(jīng)。勞后瘡漏。病在淹延
。大衄不定。下血過多。心氣不足。健忘成狂。目眩衰虛?;璋底黝?。陰陽廢衰。飲食
忘思。常服充實肌肉。堅填骨髓。悅澤面目。長養(yǎng)精神。秘精固氣。壯力強筋。沖和
百脈。正理三焦。定神魄金櫻山術(shù)生地黃仙靈脾(四味并取汁)肉蓯蓉(酒浸研膏)菟絲子(酒浸別研)生雞頭肉(干)牛膝人參生蓮子肉(干)干山藥茯苓(去皮)丁香木香菖蒲麝(另研后入)甘草(炒)陳皮(去白)柏子仁(另研各二兩)上將菟絲子已下。同為細末。入柏子仁和勻。以白沙蜜入銀石器中。于天地爐中。置熟火五斤。煉微解。入孩兒乳汁二升。隨即以竹片攪。次入上項膏汁。同攪令勻。勿令手住。傾入藥末。一處攪熬之?;鹣m(xù)搜和成劑。更于石舂中杵千余下。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招募毥谰葡?。
鹿茸丸
治五勞七傷。精髓虛憊。
鹿茸(去毛酥炙)山茱萸杜仲(銼炒斷絲)肉桂(去粗皮)五味子(炒各三分)菟絲子(酒浸透搗取粉一兩半)肉蓯蓉(酒浸炙)山芋酸棗仁(炒各一兩)膃肭臍(切細研一兩一分用酒二斤淘精細入銚子慢火煎成膏)上以九味為末。將膃肭臍膏。杵和丸。如梧桐子大
大建中湯
治虛勞。寒飲在脅下。決決有聲。飲已如從一邊下。決決然也。直頭沖皮起攻
兩乳。內(nèi)痛里急。失精氣短?;秀倍嗤?/p>
蜀椒(二合)半夏(一升)生姜(一片)甘草(二兩)人參(三兩)飴糖(八兩)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糖。沖服七合。里急拘引。加芍藥、桂心、各三兩。手足厥
沉香鱉甲散
治男子婦人五勞七傷。氣血虛損。腰背拘急。手足沉重。百節(jié)酸痛。面色黑黃。
體股倦怠。行動喘乏。胸膈不快??人蕴迪?。夜多異夢。盜汗失精。嗜臥少力。肌肉
瘦悴干蝎(二錢半)沉香人參木香巴戟(去心各半兩)附子(去皮臍各一兩)肉豆蔻(四個)肉桂(一兩一方無此味)黃(半兩)熟干地黃(凈洗酒治蒸焙七錢半)羌活(七錢半)柴胡(去蘆)荊芥(去梗)半夏(姜汁炒各半兩)鱉甲(去裙各一兩)秦艽(半兩去蘆)川當歸(去尾)白茯苓牛膝(去蘆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
生姜
牛膝丸
治五勞七傷六極。小便數(shù)。陽氣弱。腰脊疼痛。上焦虛熱。恒多健忘。不能久立
。宜服補暖益精。明目駐顏。輕身強記。
牛膝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杜仲(去皮炙微黃挫)菟絲子(酒浸一宿曝干別搗為末)鹿茸(去毛酥涂炙微黃各二兩)白芍藥遠志(去心)黃(銼)續(xù)斷蛇床子薯蕷白茯苓人參(去蘆頭)巴戟柏子仁桂心五味子石斛(去根銼各一兩)上為干漆丸治五勞七傷六極。虛羸不足。令人肥健,益氣力。
干漆
(搗碎炒令煙出)山茱萸五味子白術(shù)續(xù)斷蛇床子甘草(炙微赤銼)桂心巴戟酸棗仁(微炒)柏子仁薏苡仁(各半兩)熟干地黃牛膝(去苗)石斛(去根銼)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菟絲子(酒浸一宿曝干別搗為末)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黃各一兩)上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鹿茸丸
治勞傷補諸不足。
鹿茸(去毛酥炙一對)木香(半兩)葫蘆巴(一兩)石斛(去根半兩)香子(炒三分)巴戟天(去心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牛膝(酒浸切焙一兩)檳榔(三分銼)熟干地黃(一兩)破故紙(酒浸炒一兩)官桂(半兩)肉蓯蓉(一兩酒浸焙)菟絲子(一兩酒浸一日)蛇床子(半兩酒浸)苦楝子(一兩)薯蕷干姜(各半兩)上為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
蓯蓉散
(出千金方)
治五勞六極。七傷虛損。
蓯蓉(七分)五味子(八分)地膚子車前子(各五合)續(xù)斷蛇床子(各五分)菟絲子(七分)干地黃(八分)牡蠣(六分上味各)天雄(炮)桑寄生(各七分)韭子(五合)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肉冷水。鯉魚蕪荑等。
雙補丸
(出醫(yī)藥方)
治一切虛損。五勞七傷。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發(fā)渴目暗。耳鳴心忪。氣短食少
。神倦夜夢驚恐。四肢酸疼。寒熱盜汗。小腸拘急。小便滑數(shù)。婦人諸疾。并宜服之。
常服既濟水火。益氣安神。
鹿角霜(三兩)熟地黃(洗再蒸)沉香菟絲子(酒浸蒸研焙)復盆子(去枝蒂)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頭)宣木瓜薏苡仁(炒)黃(炙)蓯蓉(洗酒浸)五味子(去枝炒)石斛(去根炒)當歸(去蘆酒炒)澤瀉(切塊再蒸各一兩)麝香(一錢別研)朱砂(半兩別研末為末)上細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是齋方用熟地黃半斤補血。菟絲子半斤補精。細末酒糊丸。人參湯下。平補精血。不燥不熱。理下部。若腎水冷。氣不順。沉香湯下。心氣虛茯苓湯下。心氣煩躁不睡。酸棗仁湯下。腎氣動茴香湯下
黃益損湯
(出危氏方)
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諸虛不足。營衛(wèi)俱弱。五勞七傷。骨蒸潮熱。腰背拘急。
百節(jié)酸疼。夜多盜汗。心常驚惕。咽燥唇焦。嗜臥少力。肌膚瘦悴。咳嗽多痰??┩傺?/p>
絲。寒熱往來。頰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熱藥則煩躁。沖滿上焦。進涼藥則膈滿而腹
痛。宜服此藥。極有其神效。兼治大病后營衛(wèi)不調(diào)。婦人產(chǎn)后血氣未復。
人參(去蘆)石斛(去根)甘草黃(去蘆)木香白術(shù)當歸肉桂茯苓芍藥半夏川芎熟地黃(去心酒炒)山藥五味子牡丹皮(去滑)麥門冬(去心各等分)上
薯蕷丸
療丈夫五勞七傷。頭痛目眩。手足逆冷?;驘嵊袝r?;蚶浔怨翘?。腰不遂。食
雖多不生肌肉?;蛏偈扯洕M。體澀無光澤。陽氣衰絕。陰氣不行。此藥能補十二經(jīng)
脈。起發(fā)陰陽。通內(nèi)制外。安魂定魄。開三焦。破積聚。濃腸胃。消五臟虛氣。除心內(nèi)
伏熱。強筋干薯蕷(二兩)蓯蓉(四兩)牛膝菟絲子(酒浸)杜仲赤石脂澤瀉干地黃山茱萸茯苓巴戟天(去心各二兩)五味子(一兩半)石膏(三兩研)遠志(一兩去心)柏子仁(二兩)白馬莖筋(一枝炙)上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酒空腹服二十丸。
至三
三人九子丸
(出千金方)
治五勞七傷。補益。
酸棗仁柏子仁薏苡仁菟絲子菊花子枸杞子蛇床子五味子子地膚子烏麻子牡荊子干地黃薯蕷桂心蓯蓉(各一兩)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酒服
覆盆子丸
(出千金方)
治五勞七傷。羸瘦補益。
覆盆子菟絲子(各十一分)蓯蓉鹿茸巴戟天白龍骨茯苓天雄白石英五味子續(xù)斷薯蕷(各十分)干地黃(八分)蛇床子遠志(各六分)干姜(六分)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三十丸。慎生冷陳臭。張文仲方無龍骨、鹿茸、天雄、續(xù)斷、石英。有石斛、白術(shù)、桂心、枸杞子、人參、柏子仁、澤瀉、各六分。牛膝四分。山茱萸五分。赤石
大山芋丸
(出和劑方)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肢體沉重。骨節(jié)酸疼。心中煩悸。唇口干燥。面體少色。
情思不樂??人源?。傷血動氣。夜多異夢。盜汗失精。腰背強痛。臍腰弦急。嗜臥少
起。喜驚多忘。飲食減少。肌肉瘦悴。又治風虛。頭目眩暈。心神不寧。及病后氣不復
常。漸成勞損。久服補諸不足。愈風氣百疾。又名薯蕷丸。
白術(shù)麥門冬(去冬)白芍藥杏仁(去皮尖麩炒黃)防風(去蘆)芎(各一兩半)大豆黃卷(炒)熟干地黃肉桂(去粗皮)曲(炒)當歸(酒浸各二兩半)桔梗白茯苓(去皮)柴胡(各一兩二錢半)干姜(炮七錢半)甘草(炙七兩)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白棗同和丸。
酒或米飲化下。嚼服亦得。食前。常服養(yǎng)真氣。益精補髓?;钛v顏。一方加琥珀一兩。遠志去心炒二兩。茯苓三兩半。
即是養(yǎng)心丹。虛遺減白術(shù)。加龍骨二兩。
四味丸
治五勞七傷。補益精髓。
熟干地黃(焙)天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遠志(去心各三兩)上為末。煉蜜和丸
沉麝香茸丸
(出瑞竹堂方)
治五勞七傷。百損諸虛怯精。元氣不固。
沉香(三錢)麝香(一錢)南木香(三錢)乳香(三錢)小茴香(四錢炒)八角茴香(四錢)鹿茸(酥炙)蓮肉(各半兩炒)蜂蜜(炒)蓯蓉菟絲子牛膝川楝子(各半兩酒浸炒)地龍(去泥凈)陳皮(去白各半兩)仙靈脾(三錢酥炙)上根據(jù)分兩。制和為末。酒糊入麝香
五洛散z
主五勞六極。七傷八不足。里急。胸脅脹滿。背痛頭眩。四肢重。腰脊強。環(huán)臍腹
痛。小便難或數(shù)。劇者大便帶血。歙歙少氣。手足煩熱。臥不能卒起。起行不能久立。
名曰內(nèi)極。或憂愁恐怖。生熱或飽食。飲酒房室自極。陽氣虛竭。耳鳴腎水泛。甚則手
足浮腫。
大黃(六分)麥門冬白薇當歸干地黃山茱萸桑螵蛸(炙各七分)栝蔞甘草(炙)茱萸(二分)上悉成之。
酒服方寸加栝蔞。止習習少氣。
鐘乳丸
(出圣惠方)
治五勞六極。七傷。腰痛膝痛。小便余瀝。心虛健忘。營衛(wèi)不調(diào)。宜服鐘乳(三兩)石斛菟絲子(酒浸一宿曝干別搗為末各二兩)甘草(炙微赤銼)牛膝(去苗)殼(醋糊麩炒汗)上為
內(nèi)補散
(出千金方)
治男子五勞六絕。其心傷者。令人善驚。喜怒無常。其脾傷者。令人腹?jié)M膨脹。食
竟欲臥。面目痿黃。其肺傷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其肝傷者。令人少血面
黑。其腎傷者。有積聚。小腹腰滿。背痹咳唾。小便難。六絕之為病。皆起于大勞脈
虛。外受風邪。內(nèi)受寒熱。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鳴。時時泄痢。或閉或
利。面干地黃菟絲子山茱萸地麥(各五分)遠志巴戟天(各半兩)麥門冬五味子甘草每日三
赤石脂丸
(出千金方)
治五勞七傷。男子諸疾。
遠志栝蔞根赤石脂山茱萸(各七分)防風石葦(三分)肉蓯蓉(三分)牛膝杜仲上為末。
更佳。
人參湯
(出千金方)
治男子五勞七傷。胸中逆滿。害食乏氣。嘔逆。兩脅下脹。小腹急痛。宛轉(zhuǎn)欲死。
調(diào)中平臟補傷。
人參當歸芍藥甘草生姜麥門冬白糖桂心(各二兩)前胡茯苓五味子蜀椒橘皮枳實(各一兩)大棗(十五枚)上咀。流水取棗一斗半。浸藥半日。用三年陳蘆梢。煎取四升。納糖。復上火煎。令十數(shù)沸。年二十以上六十以下。一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一服七八合。雖年盛而體羸者。亦服七八合。日三夜一。不爾藥力不接。則不能救病。要用撈水陳蘆。否則水強火盛猛。則藥力不出也。
黃丸
(出千金方)
療虛勞。
黃鹿茸茯苓烏頭干姜(各三分)當歸干地黃桂心芎(各四分)枸杞白桐子大。
人參五味子散
治男子老稚。諸虛百損。氣血勞傷。涎喘咳膿?;蛩钥┭?。寒熱往來。夜有盜汗。
羸瘦困乏。一切虛損。
人參五味子桔梗白術(shù)白茯苓甘草(炙)熟地黃當歸(焙各半兩)地骨皮前胡為粗末。每青蒿、
腎瀝湯
療五勞六極。八風十二痹。補諸虛不足
豬腎(一個去脂膜)附子(炮)芎牡丹桂心人參當歸(各四分)茯苓桑螵蛸(以水一斗七升
干地黃丸
(出千金方)
治五勞七傷六極。臟腑虛弱。飲食不下。顏色黧黑。八風所傷。益氣血。進飲食。
資顏色。長元陽。
五味子(四分)阿膠棗肉(各八分)干地黃茯苓天雄(各七分)蛇床子(六分)桂心酒下二十丸
羊肝散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年深泄痢。久作滑腸。心腹痞悶。塊癥痛硬。下虛上熱。
縮砂仁白芍藥良姜(切炒)濃樸(姜制)橘皮胡椒(各半兩)破故紙丁香白術(shù)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