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猬肉

    《中藥大辭典》:猬肉拼音注音Wèi Ròu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刺猬科動物刺猬短刺猬。

    原形態(tài)

    動物形態(tài)詳"刺猬皮"條。

    性味

    《綱目》:"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治反胃,胃脘痛,痔瘺。

    ①《食療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氣,令人能食。"

    ②《本草拾遺》:"皮及肉主反胃,炙黃食之。肉,食之主瘺。"

    ③《本經(jīng)逢原》:"治反胃,胃脘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食或炙食。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猬肉拼音注音Wèi Ròu別名

    刺猬或短刺猬

    英文名Hedgehog出處

    出自《食療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刺猬科動物刺猬、達(dá)烏爾猬或大耳猬的肌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后剝?nèi)テ?,取肉,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開墾地及荒地、灌木或草叢等各種類型的環(huán)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叢中為多。

    2.棲息于干旱地區(qū)草原地帶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區(qū)的灌叢中。

    3.棲息于農(nóng)田、莊園,礫石荒漠也能見到。

    資源分布:1.廣泛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東北及山西、陜西、寧夏等地。

    3.分布于內(nèi)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原形態(tài)

    1.刺猬,體形肥短,體長16-27cm,體重400-900g。頭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長度不超過周圍的刺長。體背面及兩側(cè)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較發(fā)達(dá),尾短。刺猬臉部色較深為褐色。全身的尖刺顏色變異較大,大致可分為:一為純白色,為數(shù)較少。一為基部白色或土黃色,中間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為白色,因而整個體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細(xì)而硬的白毛。四足淺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2.達(dá)烏爾刺猬體形較刺猬小,體長17.5-25cm。耳較長,超過其周圍尖刺之長。刺短而細(xì),棕褐色與白色相間,無純白色尖刺。體背為淺棕褐色,體側(cè)及腹面長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3.大耳猬,體形較小,體長17-23cm。吻部甚尖,耳大,耳長為37-50mm,耳尖鈍圓,顯然超過其周圍的尖刺。軀體背面覆有硬刺構(gòu)成的甲胄,由頭部耳后方開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體背部的尖刺為暗褐色與白色相間,也有少數(shù)全白色的刺。尾極短為棕褐色。為荒漠、半荒漠地帶典型的種類。

    歸經(jīng)

    胃經(jīng)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降逆和胃;生肌斂瘡。主反胃;胃痛;食少;痔瘺

    用法用量

    內(nèi)肫:炙食或煮食,0.5-1只。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氣,令人能食。

    2.《本草拾遺》:皮及肉主反胃,炙黃食之。食之主瘺。

    3.《本經(jīng)逢原》:治反胃,胃院痛。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珠樹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別名滇白珠樹、小透骨草、透骨香、鉆骨風(fēng)、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貴州]、滿山香、滿天香、洗澡葉、冬綠樹來源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拼音注音Bái Pí別名牛千斤來源衛(wèi)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藥。生境分布貴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傷。用法用量適量水磨濃汁搽患處?;蜓心┤?.....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別名滇白櫟、野檳榔來源殼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藥。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性味微苦、澀,溫。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藥》:“苦澀,微溫?!肮δ苤髦戊铒L(fēng)濕,殺蟲。治風(fēng)濕痹痛,蛔蟲、寸白蟲、姜片蟲病?!陡=ㄖ胁菟帯罚骸皻⑾x收澀......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時,摘下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原形態(tài)①白石榴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