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補虛調(diào)腑臟

    作者: 朱梓

    (附論)夫脾者。倉廩之官也。胃為水谷之海。其氣和平。布散精微。上注于心肺。下流于腎肝。

    沉香湯

    (出圣濟總錄)

    補虛治氣。調(diào)順三焦。安和臟腹。進飲食。

    沉香(一兩)肉豆蔻仁桂(去皮)濃樸(去皮生姜汁炙)木香檳榔青橘皮(泡去白毛術(shù)(煨銼蘆頭)枳殼(上銼如麻服。

    木香和中丸和脾氣。益腎水。消腸胃中積滯。調(diào)三焦氣脈。開胸膈痞滿。上攻心

    腹悶痛。

    木香(去腐)沉香白豆蔻枳實(去瓤)檳榔蓬術(shù)(去皮)青皮(去瓤)陳皮(去白)一兩)黃柏(去角(去皮弦并子湯亦可胃積熱腑氣血三棱濕潤子枳實快利之減去

    茴香煎丸治脾胃弱。腎氣虛。飲食不美。噫醋吞酸。臍腹筑痛。小腸氣痛。及中

    酒惡心。

    川椒(半兩去子及合口者)老生姜(二兩細研)濃樸(去粗皮)青鹽(海鹽亦得以上五味入川烏上為細末

    密補固真丹

    (劉先生直格方)

    治脾腎真元虛損。泄利。痰嗽。噦痞。水谷酸

    臭。飲食無味。

    肺腎虛癥。常服補養(yǎng)天南星(半兩)半夏(制)神曲麥芽茴香(炒)京三棱(各二兩炮)白附子干生姜為末。水和丸

    木瓜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積冷。腹肋疼痛。宿食不消。兩腳轉(zhuǎn)筋。時復(fù)泄

    痢。

    木瓜(七枚大者切頭上一片為蓋子割去瓤并皮子入硫黃青鹽在內(nèi))硫黃(二兩細研水飛過)(一兩)桂心(蔻(半兩去皮)蒸令爛

    石斛黃丸

    (出圣濟總錄)

    治真臟元氣弱。洞泄寒中。腹內(nèi)雷鳴。時多便

    泄。

    飲食減少。多石斛(去根二兩)五味子(一兩)黃(微炙銼一兩)蓯蓉(酒浸切焙干各一兩半)熟干地以酒煮面糊丸如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一切氣及宿食不消。心腹脹疼。大腸下利。

    木香(一兩)檳榔(一兩)訶黎勒皮(半兩)丁香桂心(一兩)牽牛麝香大腹皮(半遍焙干微炒

    木瓜煎丸

    (出王氏博濟方)

    治臟腑虛弱。眼目昏暗。腰膝無力。或多腦冷痰

    疼。飲食減少。

    木瓜(宣州者二枚去子蒸令熟)黑豆(揀細緊者一升)陳皮(酒浸去白)附子(炮裂去皮臍)研似面一兩)上搗空心

    十華飲

    (出圣濟總錄)

    補元氣。調(diào)臟腑。解二毒傷寒。除腰膝疼痛。及治真

    憊?;魜y吐瀉

    歸命丸

    (出圣濟總錄)

    治元臟冷氣。臍腹疼痛沖心。及久痢瀉諸藥不瘥者。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桂(去皮)半夏(洗七次去滑焙)烏頭(去皮臍)附子(去皮臍)干并生為每

    枳殼煎丸

    (出王氏博濟方)

    治脾元虛冷泄痢。不思飲食。時多干噦。

    枳殼(去瓤麩炒四兩)濃樸(去皮姜汁制)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吳茱萸(洗)干姜(炮)以釅醋一斗心溫酒或

    白豆蔻湯

    (出圣惠方)

    補中益氣。調(diào)順脾元。治心胸滿悶。不思飲食。止上

    下冷。

    白豆蔻(半兩)肉豆蔻(三枚)白術(shù)(一兩)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三分)青橘皮(去粟米少

    磁石丸

    (出圣惠方)

    補暖下元水臟。強益氣力。明耳目。利腰腳。神效。

    磁石(十兩大火燒令赤投于醋中淬六七次細研水飛以好酒一升煎如餳)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去殼)蛇床

    莨菪子丸

    (出圣濟總錄)

    治臟腹冷氣。積年泄痢。

    莨菪子(水浸鍛石清汁者一伏時掬出毛曝干炒)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臍)桂(去皮)陳食前

    代灸膏

    (出仁存方)

    治男子下焦虛冷。真氣虛弱。泄痢疼痛。氣短不食。老

    衰弱。元氣虛冷。臟腑虛冷。腰腳冷痛沉重。飲食減少。手足逆冷不能忍者。用此灸

    方。功效不可盡述。

    附子(一兩)吳茱萸馬藺花蛇床子(各一分)木香(一錢)肉桂(二錢)上為細末。每附子一臍。以寒積腰

    雷粉丸

    (出圣濟總錄)

    補暖下元。止泄痢。調(diào)臟腑。

    陽起石(野狼牙者半兩研如粉)鐘乳(研半兩)砒霜(細研半兩)羊腎脂(水洗過二兩)黃蠟藥末攪

    調(diào)中丸

    (出圣濟總錄)

    散宿冷。調(diào)臟氣。治腰膝疼痛。

    阿魏(三錢用醋化成膏入白面和作餅子焙干)濃樸(搗為粗末用姜汁拌勻慢火銚子內(nèi)炒干一青鹽二錢三十

    樸附丸

    (出和劑方)

    治脾元虛弱。飲食遲化。食必多傷。腹痛腸鳴。臟腑滑

    泄。晝夜無度。

    瀉之人。最宜服之。

    濃樸(姜汁制去粗皮一片)附子(炮裂去皮二兩)神曲(炒八兩)干姜(炮半斤)上為細末神曲

    二神丸

    (出御藥院方)

    治脾腎虛弱全不思食。臟腑泄瀉。米谷完出。有人全

    進食。服補脾

    元衰劣。自是不能

    能化。嘗記黃魯直服菟絲子。酒浸為末??招某瓟?shù)匕。以酒調(diào)下。十日外飲啖如湯沃

    雪。亦知此理也。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上為末。用大肥棗四十九個。生姜四兩細切。同煮棗爛。

    內(nèi)灸丸

    (出圣濟總錄)

    治臟寒。補下元。

    用艾葉一斤。于五月五日采取。用醋酒濕壓一宿。以文武火焙干為末。卻用午日煮粽子汁七

    又方溫中下氣。補虛調(diào)和臟腑。令人能食。益陽。止泄白膿并腹疼痛。

    用韭煮食之。

    又方治腹內(nèi)虛冷。久服駐顏。

    用川椒四十粒。擇去黑子并不拆者。以漿水浸經(jīng)一宿。盡令口合??招男录乘?。積冷。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陳士鐸
  • 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衛(wèi)生廳局、中醫(yī)藥管理局,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衛(wèi)生局:

    全國中醫(yī)藥特色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wù)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為指導(dǎo)各級衛(wèi)生、中醫(yī)藥行政管理部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機構(gòu)進一步深入開展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wù)工作,我局對各示范區(qū)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wù)工作規(guī)律性經(jīng)驗和規(guī)范性做法進行提煉、整理,起草制定了《社區(qū)中醫(yī)藥服務(wù)工作指南(試行)》?,F(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結(jié)合各自實際情況,在工作中參考使用。在試行過程中有何意見和建議,請及時反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政司。

    聯(lián) 系 人:嚴華國 吳 迪

    聯(lián)系電話:010-65914966 65930672(傳真)

    二○○九年八月五日

    作者:
  • 作者:
  • (約著成于東漢時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見《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今有清.孫星衍等輯本若干種。 本書收藥物 365 種,分為上、中、下三品,是后漢以前藥物學的總結(jié)。

    學術(shù)價值:

    文獻價值:我國現(xiàn)存最早之藥學著作。

    理論價值: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之基礎(chǔ)。

    實用價值:記載之藥物,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

    作者:
  • 作者:
    徐大椿
  • 作者:
    陳修園
  • 作者:
  • 作者:
    陳會撰、劉瑾補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