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下痢不能飲食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痢后不能飲食者。由脾胃虛弱。氣逆胸間之所為也。風(fēng)邪入于腸胃而痢。痢則水谷減耗。脾胃虛弱。痢斷之后。脾胃尚虛。不勝于食。邪搏于氣。逆上則胃弱不能食也。下痢噤口不能飲食。雖曰脾胃。蓋益熱氣閉隔心胸所致也。俗用木香則失之溫。用山藥則失之閉。

    惟真料參苓白術(shù)散加石菖蒲。及以道地粳米飲。乘熱調(diào)下?;蛴萌藚?、茯苓、石蓮子肉。入些菖蒲與之。胸次一開。自然思食。

    訶黎勒丸治痢后虛羸。不下飲食。

    訶黎勒(一兩)木香(半兩)肉豆蔻當(dāng)歸干姜白芍藥白術(shù)濃樸(各一兩)縮砂(三分)陳橘皮(三分)桂心(半兩)丁香(半兩)上細羅為末。煮棗瓤和搗三二百杵。

    豬肝丸治痢后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

    豬肝一大葉烏梅肉(一兩)甘草(一分)草豆蔻當(dāng)歸蓽茇訶黎勒肉豆蔻桂心濃樸干姜(各一兩)上搗羅為末。用豬肝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

    人參散治痢后脾胃虛弱。不能飲食。四肢羸瘦。宜服。

    人參高良姜白術(shù)白茯苓干姜濃樸肉豆蔻當(dāng)歸(各一兩)甘草(半兩)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不拘時候。煮棗粥飲下二錢。

    白術(shù)散治久冷下痢后。胃尚虛。不能飲食。四肢少力。

    白術(shù)干姜木香甘草濃樸阿膠神曲當(dāng)歸訶黎勒(各一兩)上搗細羅為散。每

    白術(shù)散治痢后四肢羸弱。不能飲食。

    白術(shù)(二兩)神曲(一兩)肉豆蔻(一兩)干姜當(dāng)歸人參(各一兩)桂心(半兩)木香(半兩)附子(二兩炮)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煮棗粥下三十丸。

    木香丸治痢后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四肢乏力。

    木香(半兩)訶黎勒縮砂丁香肉豆蔻人參甘草干姜濃樸(各一兩)上搗羅為末。醋煮面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煮棗粥飲下。

    麥丸治痢不能食。氣虛羸瘦。

    麥曲(半個炒令黃色)附子桂心烏梅肉人參白茯苓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煮棗粥飲下三十丸。一方用七月七日曲。

    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能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

    黃連末亂頭發(fā)灰醇苦酒蜜白蠟(各一兩)雞子黃(二枚)上于銅器中炭火煮。

    先內(nèi)苦酒、蜜、蠟、雞子黃攪調(diào)。乃內(nèi)黃連末發(fā)灰。又攪煎。視可丸即丸。久困者。一日一夜盡服之。或二日盡之。瘥。

    白術(shù)神曲丸療脾胃氣微。不能下食。五內(nèi)中冷及微下痢。

    白術(shù)神曲末甘草干姜枳實上等分搗篩。蜜和丸??崭挂詼鼐品H缥嗤┳哟?。

    治噤口痢

    生姜芥菜子上藥搗碎。用絹包之。貼于臍上。立效。

    治噤口痢

    用真山藥一兩半。生為末。米飲調(diào)服。神效。

    治噤口痢

    用鯽魚一枚。不去鱗腮。不用水洗。去腸。入白礬一栗子大。紙裹煨令香熟。隨意用淡鹽醋

    治噤口痢甚妙

    用石蓮不以多少。不炒。剝?nèi)ぁ⑷獠⑿难袨槟?。每服二錢。陳米飲調(diào)下。便覺思食。

    此疾蓋是毒瓦斯上沖華蓋。心氣不通。所以不食。服此藥后。心氣通利。痢當(dāng)頓下而愈。未愈。

    再服痢藥一劑。再以日照東方壁土。炒真橘皮為末。姜棗略煎佐之。

    痢疾不納飲食者。俗謂之噤口。今人多以四柱散。理中湯。參苓散。加肉豆蔻、木香。

    或震靈丹等藥調(diào)之??址瞧渲?。當(dāng)以脈證辨之。始脾胃脈不弱。問而知其頭疼心煩。手足發(fā)熱。未嘗多服涼藥者。此乃毒瓦斯上沖心肝。所以嘔而不食。宜用敗毒散。每服四錢重。陳倉米一百粒。姜三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若其脈微弱?;蛐母固撆?。手足厥冷。初病則不嘔。因服罌粟或烏梅澀藥。與服涼劑太過。以致聞食先嘔。此乃脾胃虛弱。用山藥一味。銼如小豆大。一半銀銚內(nèi)炒。一半生用。同為末。飯飲調(diào)下。陳慶長知縣云。前守官南康。其守年五十許歲?;监淇诹?。水漿不入者數(shù)日矣。因閱同官一方書。載一治法。

    試用之。一服而痢稍疏。三服遂索粥食。頓食半盞許。自是痢止而安。此用山藥一味。神效。

    噤口痢用蘿卜片不以新舊。用好蜜擦于片上。令患人口噙。覺味淡。再換令噙。漸覺思食。

    卻用肉煮粥。令患人聞香與食。再用平胃散為妙。

    下痢濕中湯

    用芍藥半兩。生姜一兩。桂心半兩。吳茱萸一百五十枚。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

    又方

    用附子中者一枚炮。干姜中者三塊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強人盡服。弱人半服。不過三四日愈。

    又方

    用木鱉子。去殼捶爛。安臍中。紙貼絹帛縛之。若能飲食。取去之。

    治痢疾不進飲食。投以痢藥則不能療。俗名噤口痢。十有九死。此乃疫氣傳入

    臟腑。用人參敗毒散。加陳糯米一百五十余粒。如常法煎服立愈。此方活人多矣。凡

    卒暴注下。皆因飲食不節(jié)。脾胃傷損。濕熱水谷不分。洞然下行。夏月飲冷水涼物過

    多所致。不可便服止瀉藥及濕熱之劑。服恐成里急后重。而為積痢也。得效方法如后。

    肉豆蔻方治痢腹痛不能食。

    用豆蔻一兩去皮。以醋面裹煨。以面熟為度。搗為散。隨時粥飲下一錢。

    倉廩散治噤口痢有熱。乃毒瓦斯沖心即吐。

    人參茯苓甘草前胡川芎羌活獨活桔梗柴胡枳殼陳米(各等分)上羅勻。姜薄荷煎熱服。

    參苓白術(shù)散治胃虛口噤。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茯苓山藥人參甘草蓮肉砂仁桔梗薏苡仁(炒各二兩)上以石菖蒲煎湯下。又宜山藥半炒為末。米飲下。宜食生韭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