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赤痢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熱痢之甚者。為赤痢。本由腸虛為風(fēng)邪所傷。又挾邪熱。血得熱而妄行。乘虛必滲入腸中。與痢相雜。其色純赤。名為赤痢。若腸虛不服藥。則為久痢。變成嘔噦疳之候矣。

    黃連湯治因冷凍飲料食。變成赤痢。

    黃連(一兩)肉豆蔻(一枚)桂(去粗皮)地榆(各一兩)白芷赤石脂(各一兩半)訶黎勒皮(一兩)黃芩(半兩)附子黃(各一兩半)吳茱萸當(dāng)歸(各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伏龍肝丸治赤痢腹疼。四肢羸困。

    伏龍肝艾葉木香地榆阿膠當(dāng)歸黃連赤芍藥黃芩(各一兩)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粥飲下。不拘時(shí)候。

    龍骨散

    (出圣惠方)

    治赤痢煩渴腹痛。不欲飲食。

    龍骨黃連地榆當(dāng)歸黃芩阿膠(各一兩)犀角屑(半兩)上搗細(xì)羅為散。

    每服不計(jì)時(shí)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六神湯治赤痢腹痛?;蛳录冄?。

    黃連車前子(各二兩)地榆山梔子仁甘草(各兩半)陳橘皮(焙一兩)上粗搗篩。每

    犀角散治赤痢腹中疼痛。小便澀??诟?。頓服。

    當(dāng)歸(一兩)犀角屑(三分)木香(半兩)黃芩(兩半)地榆(三分)黃連(一兩去須)上

    無(wú)食子丸治赤痢腹心疼痛。

    無(wú)食子地榆(各半兩)黃連(一兩半)黃柏(一兩)酸石榴皮(一兩)上搗羅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溫米飲下。

    黃柏丸治赤痢下黃赤膿。四肢煩。皮膚冷者。

    黃柏(二兩)黃連(二兩)熟艾(半兩)黃芩(一兩一分)上搗羅為末。用白蜜三兩煉熟。入蠟一兩熔化。入前藥末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拿罪嬒?。日晚再服。

    一方作湯煎服。

    茯苓丸治赤白痢。及赤痢等疾。

    赤茯苓當(dāng)歸黃連黃柏(各一兩)上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空心米飲下。赤白痢加阿膠一兩。

    黃連散治赤痢兼大腸下血。

    黃連黃柏木香(各一兩)濃樸(去粗皮)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空心粥飲調(diào)下。日午再服。

    治赤痢腹痛不可忍。

    (出圣惠方)黃連(二兩)當(dāng)歸(一兩)上以水酒三大盞。煎取一大盞半。去滓。食前。分溫三服。

    治赤痢臍下痛。

    用茱萸一合。黑豆湯吞之。一方。用杵搓磨吞咽。良。

    治赤痢。

    (出本草)用犀角燒成灰服之。

    二黃湯治赤痢并一切痢。

    枳殼散治赤痢不止。

    枳殼胡桃(各七枚)皂莢(二梃)上就新瓦上。以文火燒令煙盡。取研極細(xì)。分為八服。每臨臥及二更五更時(shí)各一服。

    紫參散治赤痢腹痛。

    紫參(三錢)肉豆蔻(一兩)烏賊魚骨(二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食前。溫米飲調(diào)下。

    療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鯽魚(二臠)薤白(一虎口細(xì)切)上以合煮。如作粥法啖之。

    黃連丸治赤痢。

    黃連(四分)陳倉(cāng)米(四分)干姜(四分)上搗篩為末。緩火炒令色變。以納二顆雞子白中。熟和丸如梧桐子大??招姆迨?。以好無(wú)灰酒溫一盞下之。至晚痢赤色當(dāng)變白。明旦即瘥。更服。

    療赤痢方

    香淡豉(大半升)黃連(一大兩)上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濾取汁。碎黃連薄綿裹。豉汁中煎。

    赤芍藥散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溲而便膿者。小腸泄也。脈五至之久洪者。

    宜以七宣丸。如脈平者。立秋至春分。宜香連丸。春分至立秋。宜芍藥柏皮丸。四季

    通用宜加平胃散。七宣丸之類。后宜服此藥。去其余邪。兼平胃氣。

    赤芍藥(二兩)黃柏(二兩)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淡漿水一中盞。煎至五分。

    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一方醋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二百丸。食前溫水下。

    治赤痢腹痛不可忍。

    (出圣惠方)寒水石(一分)砒霜(半分)上細(xì)研如粉。以軟粟米飲和丸。如綠豆大。每于食前以甘草湯下三十丸。

    治赤痢。

    (出本草)用薤白同黃柏煮服之。即瘥。

    治三焦壅熱。其血流散。乘脾之虛。滲入大腸。而所下之痢。盡皆赤色。別無(wú)白

    痢相雜。并不壯熱。亦無(wú)心腹疼痛。診其脈上部洪大。脾脈外鼓而浮。先宜吃此方。

    候上焦氣清。赤痢消減。忽變成白。忽赤痢減后。卻其小腹膨脹。即便修合后方吃。

    取平安。

    麻黃防風(fēng)麥門冬獨(dú)活木香荊芥穗牡丹皮大黃前胡(各一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熱湯下。去滓服。候赤痢消減。忽變成白。忽小腹膨脹。即修合后方吃也。

    治赤痢吃前方了。變成白痢。病已稍可。忽小腹膨脹。宜吃此方。

    防風(fēng)甘草(各一兩)木香(三錢)芎(半兩)訶黎勒(火炮)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煎取九分??招暮妥页?。

    治赤痢。所下之痢。渾是鮮血。忽有黯黑色者。此皆因使性善怒。致傷肝臟。血

    氣不和?;蛏<纳ㄒ粌桑┠鞠悛?dú)活甘草大芎牡丹皮(各一分)上為細(xì)末。水一盞。

    煎取八分。非時(shí)吃。每服二錢。

    小柴胡湯治赤痢急緊。心煩潮熱。

    柴胡(八兩)黃芩人參甘草(各三兩)半夏(二兩半)上和勻。姜五片。棗一枚煎。加

    治赤痢

    取烏蛇骨燒為黑末。飲下三錢。雜蛇亦得。

    治赤痢熱久不止。

    黃連末。雞子白和為丸。飲服十丸至三十丸。即瘥。

    療重下赤痢者

    (出本草)取獺黃赤糞下白者。取白糞燒末。清旦空心服。以飲服一小盞。三日飲之。即愈。

    治赤痢經(jīng)年不愈。

    上用綠豆角蒸熟。隨意食之。如無(wú)綠豆角。只蒸好綠豆。者粥食之。當(dāng)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