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白滯痢

    作者: 朱梓

    (附論)夫白滯痢者。冷痢之類。蓋腸虛受冷。留而不去。舉津液相搏。結(jié)滯如膿?;蛉缒?。

    腹痛而下。故為白痢。

    附子湯

    (出千金方)

    治冷白滯痢及腹痛。

    附子(一兩半)赤石脂(一兩)干姜(一兩半)芍藥甘草(各半兩)當(dāng)歸龍骨(各兩半)白術(shù)(二兩)牡蠣(一兩半)人參(三分)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招臏胤?。日晚再服。有膿加濃樸一兩。去粗皮。姜汁涂炙紫色。若嘔加陳皮一兩。湯浸去白焙。

    龍骨湯療白滯下。夜無復(fù)數(shù)。

    龍骨牡蠣(各三兩)烏梅肉熟艾白頭翁干姜(各一兩)女萎黃連當(dāng)歸(各二兩)甘草(六兩)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服。日三服。一斷便止。

    忌海藻、菘菜

    豆蔻丸治白滯痢。腹臟撮痛。

    肉豆蔻(一兩)草豆蔻(一兩)縮砂仁(一兩)母丁香(一兩)木香沉香(各半兩)墨(半兩)枇杷葉(炙一兩)上搗羅為末。燒粟米飯為丸櫻桃大。每服二丸。

    米飲化下。食前

    濃樸散

    (出圣惠方)

    治白痢。四肢不和。腹內(nèi)痛。

    濃樸(二兩)地榆(一兩半)當(dāng)歸(一兩)黃連(二兩)赤芍藥(半兩)赤石脂(二兩)禹余糧(二兩)干姜(一兩)吳茱萸(半兩)上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馬藺子散

    (出圣惠方)

    治赤白痢腹內(nèi)痛。行數(shù)極多。色白如涕。如泔淀。

    不欲飲食。

    馬藺子(二兩)地榆(一兩)濃樸(一兩)艾葉(一兩)赤石脂(二兩)龍骨(二兩)當(dāng)歸(一兩)肉豆蔻(一兩)白術(shù)(一兩)上搗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

    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訶黎勒散

    (出圣惠方)

    治白痢腹痛。胸膈痞滿。不能飲食。

    訶黎勒(一兩)木香(三兩)附子(一兩)干姜(一兩)白茯苓(一兩)濃樸(一兩)枳實(一兩)甘草(半兩)當(dāng)歸(一兩銼)上搗細(xì)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黃連散

    (出圣惠方)

    治白痢腹疼。不思飲食。瘦瘁骨立。宜服。

    黃連(一兩)干姜(一兩)濃樸(一兩)神曲禹余糧(各一兩)赤石脂(二兩)當(dāng)歸酸每服不計時候。

    牡蠣散治白膿痢。晝夜無數(shù)。

    牡蠣(一兩)龍骨(一兩)烏梅肉(半兩)白頭翁女姜黃連當(dāng)歸甘草(炙各半兩)

    人參湯治白滯痢及小便白。

    人參龍骨當(dāng)歸干姜(各半兩)甘草白茯苓(各半兩)濃樸(一兩)上搗篩。每服五

    肉豆蔻散

    (出圣惠方)

    治白痢心腹脹滿。不能飲食。

    肉豆蔻(一兩)濃樸(三兩)干姜(一兩炮)甘草(半兩)訶黎勒(一兩半)陳橘皮(一兩湯浸)上搗細(xì)羅為末。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diào)下二錢。

    龍骨散

    (出圣惠方)

    治白痢腹痛。不能飲食。

    龍骨赤石脂白術(shù)(各一兩)濃樸當(dāng)歸(各二兩)吳茱萸(三分湯浸)上搗細(xì)羅為散。

    陳曲湯治白滯痢及腹痛不止。

    陳曲(半兩)黃連濃樸(各一兩)干姜附子(炮裂各半兩)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水

    白術(shù)湯治白滯痢及水痢。日夜一二十行。心中痛。

    白術(shù)(三分)甘草(半兩)濃樸(一兩)黃柏龍骨(各半兩)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

    阿魏丸治丈夫婦人。久患白滯。痢如魚腦。

    阿魏(一分)桂末(半兩)木香(半兩)安息香(一分)獨頭蒜(二顆)上同研極細(xì)。溫酒

    黃芩丸治白痢多膿。肚中痛。

    黃芩黃連黃柏(各一兩半)吳茱萸(炒一兩)訶黎勒皮(炒二兩半)上為末。

    煉蜜和丸

    當(dāng)歸丸治白膿及諸痢。

    當(dāng)歸黃連(炒三分)烏梅肉(半兩)阿膠(半兩)上為末。熔蠟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粥飲下二十丸。日午再服。

    豆蔻湯治白滯痢。心腹脹滿。不下食。

    肉豆蔻甘草(各半兩)干姜(炮半兩)濃樸(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日午再服。

    姜附散治臟寒下痢白膿。心腹痛。

    干姜附子訶黎勒龍骨(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煎烏梅湯空心調(diào)下。

    烏梅肉丸主冷白膿痢。食不消。病源曰。白滯痢者。腸虛而氣冷客之。搏于腸間

    。津液凝烏梅肉熟艾黃柏甘草(炙各八分)上為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桐子大。粥飲服十五丸。三服。忌海藻、菘菜。

    桃花丸

    (出十便良方)

    治腸胃虛弱。冷氣乘之。臍腹攪痛。下痢純白?;蚶?/p>

    熱相搏。赤白相雜。腸滑不禁。日夜無度。

    赤石脂干姜(各等分)上為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

    空心。日三服。若血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一方為米飲下。蜜丸亦可。

    和氣飲子治大小腑皆通。下痢白色。宜服此。兼進(jìn)訶黎勒丸。

    人參白術(shù)當(dāng)歸肉豆蔻阿膠白茯苓干姜(各三分)木香罌粟殼香蔓甘草(以上各二錢)蒿豉餅(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服。

    無時

    訶黎勒丸治白痢。

    訶子(半兩)肉豆蔻(一兩)木香(三錢)干姜(半兩)阿膠(三錢)上為細(xì)末。糯米粥濃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粟米飲下。二件相間服。痢減則減。痢止則勿服。

    果因招其調(diào)治。得二方。不數(shù)服而愈。

    治傷酒后臟腑不調(diào)。忽時下黃白痢。胸膈不快。飯食無味。精神少爽。宜服此方。

    黃橘皮桔梗桑寄生蓬莪術(shù)草豆蔻甘草木香防風(fēng)芎(各一分)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二三沸??招姆?。

    實腸散治白痢。

    肉豆蔻(一個一錢)訶子(一錢)當(dāng)歸(一錢)濃樸(一錢)龍骨(一錢)陳皮(二錢)甘

    當(dāng)歸散治白痢腹痛不止。

    當(dāng)歸阿膠干姜白術(shù)赤芍藥附子(各一兩)烏梅肉(二兩)甘草(半兩)濃樸(一熱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