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膈氣妨悶者,由憂恚思慮,冷熱不調(diào),氣結(jié)胸中,上下痞滿,致飲食噎塞,津液不通,虛
方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膈氣,心胸壅滯妨悶。
大腹皮(銼)赤茯苓白術(shù)丁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芎草豆蔻(去皮)木香(粗皮涂生姜汁時候
白術(shù)散
治膈氣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時妨悶。
白術(shù)(半兩)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赤茯苓(一兩)大腹皮(一兩銼)人參(三分)陳去蘆頭)濃樸(一兩去粗皮涂姜汁炙令香熟)檳榔(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檳榔散
治膈氣,心胸妨悶,不下飲食。
檳榔(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炒)草豆蔻(半兩去(三分)甘熱服
紫蘇散
治膈氣。胸中妨悶。痰壅。不下食。
紫蘇葉(三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枳殼(三分麩炒微散,每服三錢
枳殼丸
治膈氣脹滿,吃食妨悶,腳手疼煩,漸加羸瘦,四肢無力。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一兩)檳榔(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羚羊角屑(三二百杵,
訶黎勒丸
治膈氣,心腹妨悶,不能下食。
訶黎勒皮(二兩)檳榔(一兩)木香(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一兩)下二十丸
桃仁散
治膈氣,心胸妨悶,常欲嘔吐,湯水不下。
桑根白皮(一兩銼)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木香(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膈氣妨悶者,由憂恚思慮,冷熱不調(diào),氣結(jié)胸中,上下痞滿,致飲食噎塞,津液不通,虛
方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膈氣,心胸壅滯妨悶。
大腹皮(銼)赤茯苓白術(shù)丁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芎草豆蔻(去皮)木香(粗皮涂生姜汁時候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膈氣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時妨悶。
白術(shù)(半兩)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赤茯苓(一兩)大腹皮(一兩銼)人參(三分)陳去蘆頭)濃樸(一兩去粗皮涂姜汁炙令香熟)檳榔(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檳榔散
(出圣惠方)
治膈氣,心胸妨悶,不下飲食。
檳榔(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炒)草豆蔻(半兩去(三分)甘熱服
紫蘇散
(出圣惠方)
治膈氣。胸中妨悶。痰壅。不下食。
紫蘇葉(三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一兩湯洗七次去滑)枳殼(三分麩炒微散,每服三錢
枳殼丸
(出圣惠方)
治膈氣脹滿,吃食妨悶,腳手疼煩,漸加羸瘦,四肢無力。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一兩)檳榔(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羚羊角屑(三二百杵,
訶黎勒丸
(出圣惠方)
治膈氣,心腹妨悶,不能下食。
訶黎勒皮(二兩)檳榔(一兩)木香(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一兩)下二十丸
桃仁散
(出圣惠方)
治膈氣,心胸妨悶,常欲嘔吐,湯水不下。
桑根白皮(一兩銼)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木香(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