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查古籍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zé)岵W(xué)說(shuō),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fēng)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附論)夫霍亂而心煩者。由大吐大利。腑臟氣暴極。大吐者。胃氣逆。利者腸虛也。大吐大利者。
冷氣害心火使清濁
方
白豆蔻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霍亂后。脾胃尚虛。谷氣未實(shí)。津液內(nèi)燥。令人
煩
躁。眠臥不安白豆蔻(去皮)陳橘皮(去白焙)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熟)草豆蔻(去皮)桂(去粗皮)良姜(炒)上各一兩)桃仁(空心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霍亂吐利。汗出心煩。
人參(去蘆頭)茯神麥門(mén)冬(去心各三分)白術(shù)黃甘草(炙微赤銼)干姜(炮裂銼)分。
去滓
蘆根散治霍亂心煩。干嘔。
蘆根(銼一兩半)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泡去白瓤焙以上各一兩)枇杷葉(半兩去毛炙入生姜半
麥門(mén)冬湯
(一名人參散出圣惠方)
治霍亂心煩。坐臥不安。
麥門(mén)冬(去心焙)茯神(去木)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各一兩)上搗篩。每拘時(shí)。
亂發(fā)湯
(出圣惠方)
治霍亂。吐利后心煩。
亂發(fā)(一兩如雞子大燒存性)吳茱萸(湯浸焙干三分)甘草(炙)人參(各一兩)上搗篩。
蘆根飲
(出圣惠方)
治霍亂。干嘔心煩。
蘆根(銼炙一兩一分)人參水萍(紫者焙干)枇杷葉(拭去毛各一兩)上搗篩。
每服五錢(qián)
生姜飲
(出圣惠方)
治霍亂吐瀉。心煩悶亂。
生姜(汁一合)蜜(一合)糯米(一合以新汲水淘?xún)舨⒀腥绶郏┥弦孕录乘淮蟊K相和。時(shí)
又方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槐葉桑葉(各一兩)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
香豉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霍亂。心中煩悶。
豉(七合綿裹)梔子仁濃樸(去粗皮姜汁炙各三兩)上咀。如麻豆大。每服六錢(qián)。
水二
治霍亂。心煩躁。
(出圣惠方)棗(十三枚)生姜(二兩銼)上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溫分二服。
又方
桂心(一分末)人參(半兩去蘆頭)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分二服。
又方
(出圣惠方)蘆根(半兩銼)麥門(mén)冬(一兩去心)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滓。溫分二服。
橘皮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霍亂吐后。煩滿(mǎn)嘔逆。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梔子仁(各二兩)上搗篩。每服三錢(qián)。入豉半合。水一盞。
煎至七分
竹瀝飲
(出圣濟(jì)總錄)
治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wú)度。氣欲絕者。
淡竹瀝(一合)粳米(一合以水二盞同煎去渣取汁用)上和勻。頓服之。
蔥白大棗湯
(出圣惠方)
治霍亂后。心煩。臥不安席。
蔥白(二十莖去須)大棗(二十枚去核)上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
治中熱霍亂。暴利心煩。脈數(shù)欲得冷水者。
(出千金方)用新汲井水。頓服一升立愈。先患胃口冷者。勿服之。
治霍亂煩躁。心腹脹痛。
(出十便良方)
一方治不吐不利。胸膈煩渴。
用燒亂發(fā)。如雞子大。鹽湯三升和服之。不吐再服。
濃樸湯治霍亂。心煩不止。
桑葉飲
(出圣惠方)
治霍亂已吐利。心煩悶不止。
用桑葉一大握。切。以水一盞。煎至七分。頓服立定。
治霍亂煩悶。
(出本草)取向陽(yáng)壁上土。水煮服。
治霍亂后。胃氣逆煩。
(出本草)用苦苣菜。生搗汁飲之。雖冷甚。亦不可用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