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腎主水。腎虛則水妄行。肺主氣。肺虛則肺氣不能清肅下行。水之與氣。留滯皮膚。
令身
桑皮飲
(出直指方)
治肺間積水。頭面浮腫。
桑白皮(炒)青皮陳皮檳榔枳殼赤茯苓青木香當(dāng)歸川芎石葦(炙去毛)羌每服三錢。
神仙秘訣丸專治水氣浮腫。黃膽。
每件稱來一兩宜。酸皮青皮及陳皮。三棱巴豆五靈脂。大黃神曲烏梅。大戟芫花甘遂。
葶藶杏仁淡豆豉。搗羅為末炒煙微。醋糊為丸便是劑。
上為咀。炒煙微起。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量虛實加減。五更生姜
蘿卜子飲(出醫(yī)方大成)治水病浮腫。
蘿卜子(半兩生)赤茯苓(半兩去皮)牽牛末(炒)葶藶(炒香)甘草(炙各四兩)半夏(咀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四片煎七分去滓。在不饑不飽時服。
檳榔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第一日空心先服檳榔丸一服。日中后服枳實湯
一
服。次日亦然
大小便中去。利后檳榔(煨銼)牽牛子(半生半炒)葶藶(隔紙炒各一兩)惡實木香青橘皮(去白湯浸)郁李仁(去皮尖炒)白茯苓(去皮)枳殼(不去瓤)防己(各半兩)大黃(紙裹灰中煨令香熟一分)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丸??招募迳8灼隆?/p>
枳實湯
治水氣。
枳實(去瓤麩炒)升麻甘草(炙銼)桑根白皮(銼炒)知母(焙)紫菀白術(shù)黃赤篩。每服三
萬靈丸
治水氣腫滿。
苦葫蘆(焙干五兩)苦葫蘆瓤(焙干二兩半)牽牛子(三兩一半生一半炒熟)上為末。
醋糊
水銀丸
治水氣。腹?jié)M小便不利。
水銀(一兩酒煮一日研如泥)椒目葶藶(二兩紙炒)馬牙硝(一兩碎)上同研勻。煉蜜和當(dāng)從
鹿茸丸
(出圣惠方)
治水氣已愈。體瘦。
鹿茸(炙去毛)肉蓯蓉(去皮焙浸)干地黃(焙)柏子仁(研)菟絲子(酒浸一宿焙各一兩)(各半兩)上為
白術(shù)湯
治水氣渴飲。腹肋脹滿。
白術(shù)赤茯苓(去皮)人參甘草(炙)上等分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半。
去
大腹皮散
治水氣。腹?jié)M喘促。小便澀。
大腹皮(一兩銼)桑根白皮(三分銼)前胡(一兩去蘆頭)檳榔赤茯苓(各一兩)陳橘兩炙銼)上
人參木香散專治水氣病。
人參甘草滑石木香枳殼茯苓琥珀海金砂檳榔豬苓(各等分)上為末。每
豬苓湯
治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
豬苓(去皮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滑石(二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百合赤茯去滓。不
木香丸
治水氣腫滿。上氣喘促。
木香海蛤(一兩)肉桂(半兩)檳榔(銼)漢防己(各一兩)旋復(fù)花(半兩)郁李仁(一搗三二百杵。
牛榔丸專治水氣腫滿。
檳榔枳殼黑牽牛白牽牛(各半兩炒)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大腹皮湯
木防己湯療一切水氣。四肢腫。攝攝動者。
木防己(三兩)甘草(二兩炙)桂心(二兩)茯苓(六兩去皮)黃(三兩)生姜(三兩)相去二十里
消腫散專治水氣腫。喘呼不得睡。煩熱躁悶??试?。大小便不利。
大黃(蜜蒸)山梔(炒)甘草(炙)干葛陳橘皮麻黃(去節(jié))馬牙硝川芎(各等分)
牽牛散專治水氣肢體浮腫。腹肋妨悶。大小便澀。上氣喘促。
牽牛子(四兩炒)白術(shù)(半兩)木香桑根白皮(半兩銼)木通(半兩銼)肉桂(半兩去皮)姜茶粥。
治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jié)氣。
以薤可作羹食之。
治水氣。已服藥。未平除。
用麝香如大豆三枚。細(xì)研。奶汁調(diào)。分四五次服。
治水氣。鼓脹浮腫。
用狗肉一斤。細(xì)切。和米煮粥??招某浴W鞲砸嗉?。
鱉甲飲專治水氣。心下痞緊。喘息氣急。大腸秘澀。
鱉甲(去裙醋炙)訶黎勒皮(煨)郁李仁(研)赤茯苓(去皮各一兩半)桑白皮(銼炒煎至一
檳榔丸飲專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
檳榔(銼五枚)桑白皮(銼炙)防己陳橘皮(湯浸去白炒)郁李仁(研各一兩半)吳茱萸去滓。
檳榔飲專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一方有大腹皮。無檳
榔。名大
沉香除氣丸治水氣。病愈后。服此藥。
當(dāng)歸青皮甘草木香沉香白豆蔻檳榔(各等分)上件藥。為末水打面糊為丸。如
葶藶丸專治水氣腫滿。氣急。大小便難。
甜葶藶(一兩半隔紙炒紫色細(xì)研如膏)甘遂(一兩煨令微黃)牽牛子(一兩微炒)川大黃(搗二三
桑白皮飲專治水氣。面目浮腫。腹?jié)M短氣。小便不利。
桑白皮(銼炒)赤芍藥郁李仁(研)百合(各一兩半)木通(銼三兩)大腹(五枚)上粗
消腫丸專治水氣腫。腹脹。頭面四肢陰囊皆腫。喘急咳嗽。睡不安。小便赤澀。
淡豆豉(二兩好者)巴豆(一兩水半斤煮令干去心并出油)京三棱(煨)大戟(新者)杏仁綠豆大。
送下
牽牛子散專治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
牽牛子(三兩炒)桂心(半兩)羌活(半兩)當(dāng)歸(半兩炒)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焙炒)
葶藶茯苓丸專治水氣腹脹硬。
葶藶子(七兩熬)茯苓(三兩)吳茱萸(三兩)椒目(三兩沉水者)甘遂(五兩絕上者)上食
大戟散治水氣。
大戟大黃木香商陸(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招臏鼐普{(diào)下。白湯亦可。
商陸丸專治水氣浮腫。
商陸牽牛赤小豆蘿卜子(各等分)上為末。糯粥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約量丸數(shù)。
仍用
海蛤丸專治水氣。頭面俱腫。四肢無力。小便澀。
海蛤(研一兩半)硝石(研二兩)葶藶(一兩半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研一兩)
輕粉丸
水銀粉(四分)滑石(二錢)寒水石(三錢)海金砂(一錢)上細(xì)研勻。用白面調(diào)濕搜和為生姜恐藥力太過。須慎。不可服。若服第一服。牙齒便動。水不行則不可治。不須與藥。若得第三日小便行乃妙。服藥腹中作聲者。脾疼時牙齒動也。既動即用封滯牙方。
封滯牙方
(出圣惠方)青黛棗肉(等分)上和研如泥。封牙齦。更以荊芥湯漱三五度。若逐動小腹中水。
往往小自減
蓽茇湯
服前藥后補藥。
蓽茇蓽澄茄紅豆蔻(去皮)蓮花甘草(等分)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生姜一
楮實子丸
(出醫(yī)方大成)
治水氣鼓脹。潔凈府。
楮實子(一斗五升煮成膏)白丁香(一兩半)茯苓(二兩)上為末。用楮實子膏為丸。
梧桐
蒲黃酒專治通身腫。是風(fēng)虛水氣病者。亦療暴腫。
蒲黃(一升)大豆(一升)小豆(一升)上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去滓豆。分三服。
棗仁散
(出三因方)
治水氣浮腫。無問久新老小悉可服。
棗仁桂心赤茯苓(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禁鹽必效。
治一切水氣脹腫。
大戟(一兩)木香(五錢)上加黑牽牛凈末半兩。病深者加。淺者不加。為末。每服錢半重醬豆
羌活散專治水氣。
瓜桂散
(出百一選方)
用著中冬瓜一枚。去瓤。以肉桂十兩銼入于冬瓜中。蓋口濕紙裹數(shù)重。撅地坑。簇以炭火然汁
(出百一選方)用宣州木瓜一個。竹刀切下蓋子。去子并瓤。入?yún)擒镙窃趦?nèi)。卻將蓋子用竹簽簽定。蒸熟焙
治水氣方。
(出肘后方)用商陸根。白者。去皮切如小豆大許。一盞。以水三大盞。煮取一升。煮爛為度。用粟米一一
續(xù)隨子治水氣方。
用續(xù)隨子一兩。去殼研。以紙裹。用物壓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每日只可一吃益
治水氣。皮膚癢。
用枳殼一兩。杵末。水煎。時時呷之。
又方
主治水氣
用赤茯苓二兩。米醋煮爛。細(xì)研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椒湯下七丸。空心服。
小半夏茯苓湯專治諸水氣。
半夏(制五兩)茯苓(三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煎一盞。稱生姜二錢半。
研取汁
治一切水氣。四肢浮腫。并宜吃此方。大凡治水。只可徐徐輕取。不要暴使過峻之
藥。以殘
方能治五臟水
凡患水氣。鹽醋醬羌活牽牛(醋炙)甘遂(炒微)葶藶子(別作一處研細(xì)為末各一兩)上細(xì)研。
杵羅為末。
添丸不更服
治脾受水氣。子母相生。傳之肺。肺之受水。面目腫起。漸次遍身俱腫。小腹脹迸
。肉色黃麻黃(去根)干姜(各半兩)黃橘皮(二兩)椒目(二銖)吳茱萸(三銖)葶藶(一分)半豆一和作一服。滴熟水丸如梧桐子大。食后蔥湯下。一服取水若已轉(zhuǎn)。逐即吃后方藥。停待一兩日。更取水一度。如此藥惟取水盡。更不取也。卻也吃后方。用以補之。若只一服取得水盡。更不進(jìn)取水藥。氣強者。牽??墒谷X。
干姜桔梗甘草川芎(各一分)黃橘皮(半兩)吳茱萸(三銖)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二
治腎受水氣。相傳于肝。肝受水氣。兩肋迸脹。小腹膨滿。遍身腫起。面色黑兼帶
黃色。此黃橘皮(半兩)白芷川芎細(xì)辛(各一分)吳茱萸半夏(各三錢)牽牛(三兩)上先杵末。
為
治肝受水氣。吃藥疏轉(zhuǎn)后。宜吃此方以補之。此藥對硫黃丸服。
川芎當(dāng)歸白芷吳茱萸通草(各一分)椒目(二兩)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
治肝臟受水氣。子母相感。相傳于心。心受水氣。便從心前腫起。臍腹迸脹。忽時
嘔出清水
至于心。缺盆椒目(二銖)人參藿香遠(yuǎn)志(去心)細(xì)辛(各一分)牽牛(二兩)上先以生姜一兩。
為末。
滴熟水
治心內(nèi)受水氣。吃藥取轉(zhuǎn)了。宜吃此遠(yuǎn)志散。以補之。將此藥對硫黃丸服。
人參遠(yuǎn)志(去心)藿香肉豆蔻川芎(各一分)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三
治脾受水氣。傳之于腎。蓋五行受病。變化多端。不獨傳其所勝。此腎之所以受水
也。然五
土之虛。不能
水病多先從脾。以牽牛(四兩醋熬二兩焙干二兩生使)續(xù)斷干姜豆蔻吳茱萸川芎檳榔(各一分)椒羅為末日快
此方治脾腎受水氣。水氣轉(zhuǎn)盡了后。服此藥以補之。
山茱萸吳茱萸白術(shù)巴戟(去心)川羌活黃橘皮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干姜木銖)上細(xì)杵米
茯苓琥珀丸治水氣乘肺。遍身浮腫。中焦痞隔。氣不升降。咳嗽喘促。小便不利
。
赤茯苓(去木)漢防己(二味各一兩半)陳橘皮(去白一兩三錢)苦葶藶(揀令凈稱三兩半仁(湯浸拌勻。煉
海蛤湯專治水氣。四肢腫滿。元氣不足。發(fā)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海蛤澤瀉木豬苓(去皮)木通(去皮)滑石(凈)桑白皮葵菜子(七味各一兩)上件
治水氣。王尚之提刑傳云。武義系方。已治數(shù)人甚妙。
黃顙魚(一個)綠豆(一合許)大戟澤瀉黑牽牛(生)木通檳榔桑根白皮大黃(每藥末二
郁李仁
(出永類鈐方)
治水氣乘肺。動痰作喘。身體微腫。
葶藶(隔紙炒)杏仁(去皮尖)防己郁李仁(炒去皮尖)真蘇子陳皮赤茯苓(各半兩)
(出如意方)如積久水氣。上攻頭面目氣壅。身腰以上俱浮腫。宜用麻黃一兩。甘草一兩。咀水煎空
治水氣虛腫。風(fēng)瘙肌膚惡癢。
(出本草)用陸英取湯入少酒浴之妙。陸英乃蒴也。
治水氣血氣心疼。
(出本草)以青魚。用醋磨服之。
治水氣香港腳方。最急用其法。
(出本草)以赤小豆五合。葫蘆一頭。生姜一分并碎破。商陸根一條切。同用水煮。豆?fàn)€湯成。適寒溫
下水氣。濕痹。利小便。
以鴨跖草和赤小豆煮服。
(出本草)以葶藶二兩。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搗萬杵。為丸成如梧桐子大。不須蜜和。一服五丸。
停。
下水氣。
用赤小豆花煮一盞。頓服之。
治熟氣水氣。
以牛肝和腹內(nèi)百葉。作生姜醋食之。
去水
以木苗作飲。服甚香美。
下氣
以烏臼子炒。作湯服。
治水氣。利小便。除浮腫。
用鯉魚一頭重一斤者。治如食法。修事食之。
桑煎專療水氣。肺氣癰腫。風(fēng)氣。
以桑條二兩用大腹檳榔一兩二物細(xì)切如豆。以水一大升。煎取二大合。如欲得多造。準(zhǔn)此增加。每服肚空時吃。服后食茶湯或熱粥半大升。亦無禁忌也。
下水。以紫藤作煎。加糖服之。
療水。及斷利。
以櫸樹皮煮汁服之。
治水氣浮腫。
以白葛六兩煎取汁半合。和酒半升??窗Y狀大小。相度與服。當(dāng)利下水瘥。
十珍散專治水氣。
芫花(醋浸焙)赤茯苓桑白皮(炒)澤瀉葶藶(炒)黑牽牛(炒各三錢)川椒(并目二則愈。
倍大準(zhǔn)原更
十珍散專治水氣。消腫神妙第一。
巴豆玄參干漆青皮(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匕。綠豆湯下。
氣癰腫。
用白蘞赤小豆。茜草。各三錢。為末。雞子白調(diào)涂。
主水氣。惡腫。
用水紅花草煎湯。浸之佳。
用蘿勒生食之。蘿勒。北人呼為羅者香。又俗呼為西王母菜。
用烏臼木方停一寸。劈破。以水一盞半。煎取汁小半盞。服之立效。(不用多吃。其功神圣
用蓖麻子去皮一合。研令細(xì)。熟水解得三合。清早一次頓服之盡。日中當(dāng)有青黃水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腎主水。腎虛則水妄行。肺主氣。肺虛則肺氣不能清肅下行。水之與氣。留滯皮膚。
令身
桑皮飲
(出直指方)
治肺間積水。頭面浮腫。
桑白皮(炒)青皮陳皮檳榔枳殼赤茯苓青木香當(dāng)歸川芎石葦(炙去毛)羌每服三錢。
神仙秘訣丸專治水氣浮腫。黃膽。
每件稱來一兩宜。酸皮青皮及陳皮。三棱巴豆五靈脂。大黃神曲烏梅。大戟芫花甘遂。
葶藶杏仁淡豆豉。搗羅為末炒煙微。醋糊為丸便是劑。
上為咀。炒煙微起。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量虛實加減。五更生姜
蘿卜子飲(出醫(yī)方大成)治水病浮腫。
蘿卜子(半兩生)赤茯苓(半兩去皮)牽牛末(炒)葶藶(炒香)甘草(炙各四兩)半夏(咀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四片煎七分去滓。在不饑不飽時服。
檳榔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第一日空心先服檳榔丸一服。日中后服枳實湯
一
服。次日亦然
大小便中去。利后檳榔(煨銼)牽牛子(半生半炒)葶藶(隔紙炒各一兩)惡實木香青橘皮(去白湯浸)郁李仁(去皮尖炒)白茯苓(去皮)枳殼(不去瓤)防己(各半兩)大黃(紙裹灰中煨令香熟一分)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丸??招募迳8灼隆?/p>
枳實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
枳實(去瓤麩炒)升麻甘草(炙銼)桑根白皮(銼炒)知母(焙)紫菀白術(shù)黃赤篩。每服三
萬靈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腫滿。
苦葫蘆(焙干五兩)苦葫蘆瓤(焙干二兩半)牽牛子(三兩一半生一半炒熟)上為末。
醋糊
水銀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腹?jié)M小便不利。
水銀(一兩酒煮一日研如泥)椒目葶藶(二兩紙炒)馬牙硝(一兩碎)上同研勻。煉蜜和當(dāng)從
鹿茸丸
(出圣惠方)
治水氣已愈。體瘦。
鹿茸(炙去毛)肉蓯蓉(去皮焙浸)干地黃(焙)柏子仁(研)菟絲子(酒浸一宿焙各一兩)(各半兩)上為
白術(shù)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渴飲。腹肋脹滿。
白術(shù)赤茯苓(去皮)人參甘草(炙)上等分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半。
去
大腹皮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腹?jié)M喘促。小便澀。
大腹皮(一兩銼)桑根白皮(三分銼)前胡(一兩去蘆頭)檳榔赤茯苓(各一兩)陳橘兩炙銼)上
人參木香散專治水氣病。
人參甘草滑石木香枳殼茯苓琥珀海金砂檳榔豬苓(各等分)上為末。每
豬苓湯
(出圣惠方)
治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
豬苓(去皮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滑石(二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百合赤茯去滓。不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水氣腫滿。上氣喘促。
木香海蛤(一兩)肉桂(半兩)檳榔(銼)漢防己(各一兩)旋復(fù)花(半兩)郁李仁(一搗三二百杵。
牛榔丸專治水氣腫滿。
檳榔枳殼黑牽牛白牽牛(各半兩炒)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大腹皮湯
木防己湯療一切水氣。四肢腫。攝攝動者。
木防己(三兩)甘草(二兩炙)桂心(二兩)茯苓(六兩去皮)黃(三兩)生姜(三兩)相去二十里
消腫散專治水氣腫。喘呼不得睡。煩熱躁悶??试?。大小便不利。
大黃(蜜蒸)山梔(炒)甘草(炙)干葛陳橘皮麻黃(去節(jié))馬牙硝川芎(各等分)
牽牛散專治水氣肢體浮腫。腹肋妨悶。大小便澀。上氣喘促。
牽牛子(四兩炒)白術(shù)(半兩)木香桑根白皮(半兩銼)木通(半兩銼)肉桂(半兩去皮)姜茶粥。
治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jié)氣。
以薤可作羹食之。
治水氣。已服藥。未平除。
用麝香如大豆三枚。細(xì)研。奶汁調(diào)。分四五次服。
治水氣。鼓脹浮腫。
用狗肉一斤。細(xì)切。和米煮粥??招某浴W鞲砸嗉?。
鱉甲飲專治水氣。心下痞緊。喘息氣急。大腸秘澀。
鱉甲(去裙醋炙)訶黎勒皮(煨)郁李仁(研)赤茯苓(去皮各一兩半)桑白皮(銼炒煎至一
檳榔丸飲專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
檳榔(銼五枚)桑白皮(銼炙)防己陳橘皮(湯浸去白炒)郁李仁(研各一兩半)吳茱萸去滓。
檳榔飲專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一方有大腹皮。無檳
榔。名大
沉香除氣丸治水氣。病愈后。服此藥。
當(dāng)歸青皮甘草木香沉香白豆蔻檳榔(各等分)上件藥。為末水打面糊為丸。如
葶藶丸專治水氣腫滿。氣急。大小便難。
甜葶藶(一兩半隔紙炒紫色細(xì)研如膏)甘遂(一兩煨令微黃)牽牛子(一兩微炒)川大黃(搗二三
桑白皮飲專治水氣。面目浮腫。腹?jié)M短氣。小便不利。
桑白皮(銼炒)赤芍藥郁李仁(研)百合(各一兩半)木通(銼三兩)大腹(五枚)上粗
消腫丸專治水氣腫。腹脹。頭面四肢陰囊皆腫。喘急咳嗽。睡不安。小便赤澀。
淡豆豉(二兩好者)巴豆(一兩水半斤煮令干去心并出油)京三棱(煨)大戟(新者)杏仁綠豆大。
送下
牽牛子散專治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
牽牛子(三兩炒)桂心(半兩)羌活(半兩)當(dāng)歸(半兩炒)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焙炒)
葶藶茯苓丸專治水氣腹脹硬。
葶藶子(七兩熬)茯苓(三兩)吳茱萸(三兩)椒目(三兩沉水者)甘遂(五兩絕上者)上食
大戟散治水氣。
大戟大黃木香商陸(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招臏鼐普{(diào)下。白湯亦可。
商陸丸專治水氣浮腫。
商陸牽牛赤小豆蘿卜子(各等分)上為末。糯粥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約量丸數(shù)。
仍用
海蛤丸專治水氣。頭面俱腫。四肢無力。小便澀。
海蛤(研一兩半)硝石(研二兩)葶藶(一兩半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研一兩)
輕粉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
水銀粉(四分)滑石(二錢)寒水石(三錢)海金砂(一錢)上細(xì)研勻。用白面調(diào)濕搜和為生姜恐藥力太過。須慎。不可服。若服第一服。牙齒便動。水不行則不可治。不須與藥。若得第三日小便行乃妙。服藥腹中作聲者。脾疼時牙齒動也。既動即用封滯牙方。
封滯牙方
(出圣惠方)青黛棗肉(等分)上和研如泥。封牙齦。更以荊芥湯漱三五度。若逐動小腹中水。
往往小自減
蓽茇湯
(出圣惠方)
服前藥后補藥。
蓽茇蓽澄茄紅豆蔻(去皮)蓮花甘草(等分)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生姜一
楮實子丸
(出醫(yī)方大成)
治水氣鼓脹。潔凈府。
楮實子(一斗五升煮成膏)白丁香(一兩半)茯苓(二兩)上為末。用楮實子膏為丸。
梧桐
蒲黃酒專治通身腫。是風(fēng)虛水氣病者。亦療暴腫。
蒲黃(一升)大豆(一升)小豆(一升)上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去滓豆。分三服。
棗仁散
(出三因方)
治水氣浮腫。無問久新老小悉可服。
棗仁桂心赤茯苓(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diào)下。禁鹽必效。
治一切水氣脹腫。
大戟(一兩)木香(五錢)上加黑牽牛凈末半兩。病深者加。淺者不加。為末。每服錢半重醬豆
羌活散專治水氣。
瓜桂散
(出百一選方)
治水氣。
用著中冬瓜一枚。去瓤。以肉桂十兩銼入于冬瓜中。蓋口濕紙裹數(shù)重。撅地坑。簇以炭火然汁
治水氣。
(出百一選方)用宣州木瓜一個。竹刀切下蓋子。去子并瓤。入?yún)擒镙窃趦?nèi)。卻將蓋子用竹簽簽定。蒸熟焙
治水氣方。
(出肘后方)用商陸根。白者。去皮切如小豆大許。一盞。以水三大盞。煮取一升。煮爛為度。用粟米一一
續(xù)隨子治水氣方。
用續(xù)隨子一兩。去殼研。以紙裹。用物壓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每日只可一吃益
治水氣。皮膚癢。
用枳殼一兩。杵末。水煎。時時呷之。
又方
主治水氣
用赤茯苓二兩。米醋煮爛。細(xì)研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椒湯下七丸。空心服。
小半夏茯苓湯專治諸水氣。
半夏(制五兩)茯苓(三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煎一盞。稱生姜二錢半。
研取汁
治一切水氣。四肢浮腫。并宜吃此方。大凡治水。只可徐徐輕取。不要暴使過峻之
藥。以殘
方能治五臟水
凡患水氣。鹽醋醬羌活牽牛(醋炙)甘遂(炒微)葶藶子(別作一處研細(xì)為末各一兩)上細(xì)研。
杵羅為末。
添丸不更服
治脾受水氣。子母相生。傳之肺。肺之受水。面目腫起。漸次遍身俱腫。小腹脹迸
。肉色黃麻黃(去根)干姜(各半兩)黃橘皮(二兩)椒目(二銖)吳茱萸(三銖)葶藶(一分)半豆一和作一服。滴熟水丸如梧桐子大。食后蔥湯下。一服取水若已轉(zhuǎn)。逐即吃后方藥。停待一兩日。更取水一度。如此藥惟取水盡。更不取也。卻也吃后方。用以補之。若只一服取得水盡。更不進(jìn)取水藥。氣強者。牽??墒谷X。
干姜桔梗甘草川芎(各一分)黃橘皮(半兩)吳茱萸(三銖)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二
治腎受水氣。相傳于肝。肝受水氣。兩肋迸脹。小腹膨滿。遍身腫起。面色黑兼帶
黃色。此黃橘皮(半兩)白芷川芎細(xì)辛(各一分)吳茱萸半夏(各三錢)牽牛(三兩)上先杵末。
為
治肝受水氣。吃藥疏轉(zhuǎn)后。宜吃此方以補之。此藥對硫黃丸服。
川芎當(dāng)歸白芷吳茱萸通草(各一分)椒目(二兩)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
治肝臟受水氣。子母相感。相傳于心。心受水氣。便從心前腫起。臍腹迸脹。忽時
嘔出清水
至于心。缺盆椒目(二銖)人參藿香遠(yuǎn)志(去心)細(xì)辛(各一分)牽牛(二兩)上先以生姜一兩。
為末。
滴熟水
治心內(nèi)受水氣。吃藥取轉(zhuǎn)了。宜吃此遠(yuǎn)志散。以補之。將此藥對硫黃丸服。
人參遠(yuǎn)志(去心)藿香肉豆蔻川芎(各一分)上細(xì)杵羅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三
治脾受水氣。傳之于腎。蓋五行受病。變化多端。不獨傳其所勝。此腎之所以受水
也。然五
土之虛。不能
水病多先從脾。以牽牛(四兩醋熬二兩焙干二兩生使)續(xù)斷干姜豆蔻吳茱萸川芎檳榔(各一分)椒羅為末日快
此方治脾腎受水氣。水氣轉(zhuǎn)盡了后。服此藥以補之。
山茱萸吳茱萸白術(shù)巴戟(去心)川羌活黃橘皮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干姜木銖)上細(xì)杵米
茯苓琥珀丸治水氣乘肺。遍身浮腫。中焦痞隔。氣不升降。咳嗽喘促。小便不利
。
赤茯苓(去木)漢防己(二味各一兩半)陳橘皮(去白一兩三錢)苦葶藶(揀令凈稱三兩半仁(湯浸拌勻。煉
海蛤湯專治水氣。四肢腫滿。元氣不足。發(fā)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海蛤澤瀉木豬苓(去皮)木通(去皮)滑石(凈)桑白皮葵菜子(七味各一兩)上件
治水氣。王尚之提刑傳云。武義系方。已治數(shù)人甚妙。
黃顙魚(一個)綠豆(一合許)大戟澤瀉黑牽牛(生)木通檳榔桑根白皮大黃(每藥末二
郁李仁
(出永類鈐方)
治水氣乘肺。動痰作喘。身體微腫。
葶藶(隔紙炒)杏仁(去皮尖)防己郁李仁(炒去皮尖)真蘇子陳皮赤茯苓(各半兩)
又方
(出如意方)如積久水氣。上攻頭面目氣壅。身腰以上俱浮腫。宜用麻黃一兩。甘草一兩。咀水煎空
治水氣虛腫。風(fēng)瘙肌膚惡癢。
(出本草)用陸英取湯入少酒浴之妙。陸英乃蒴也。
治水氣血氣心疼。
(出本草)以青魚。用醋磨服之。
治水氣香港腳方。最急用其法。
(出本草)以赤小豆五合。葫蘆一頭。生姜一分并碎破。商陸根一條切。同用水煮。豆?fàn)€湯成。適寒溫
下水氣。濕痹。利小便。
以鴨跖草和赤小豆煮服。
治水氣。
(出本草)以葶藶二兩。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搗萬杵。為丸成如梧桐子大。不須蜜和。一服五丸。
停。
下水氣。
用赤小豆花煮一盞。頓服之。
治熟氣水氣。
以牛肝和腹內(nèi)百葉。作生姜醋食之。
去水
以木苗作飲。服甚香美。
下氣
以烏臼子炒。作湯服。
治水氣。利小便。除浮腫。
用鯉魚一頭重一斤者。治如食法。修事食之。
桑煎專療水氣。肺氣癰腫。風(fēng)氣。
以桑條二兩用大腹檳榔一兩二物細(xì)切如豆。以水一大升。煎取二大合。如欲得多造。準(zhǔn)此增加。每服肚空時吃。服后食茶湯或熱粥半大升。亦無禁忌也。
下水。以紫藤作煎。加糖服之。
療水。及斷利。
以櫸樹皮煮汁服之。
治水氣浮腫。
以白葛六兩煎取汁半合。和酒半升??窗Y狀大小。相度與服。當(dāng)利下水瘥。
十珍散專治水氣。
芫花(醋浸焙)赤茯苓桑白皮(炒)澤瀉葶藶(炒)黑牽牛(炒各三錢)川椒(并目二則愈。
倍大準(zhǔn)原更
十珍散專治水氣。消腫神妙第一。
巴豆玄參干漆青皮(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匕。綠豆湯下。
氣癰腫。
用白蘞赤小豆。茜草。各三錢。為末。雞子白調(diào)涂。
主水氣。惡腫。
用水紅花草煎湯。浸之佳。
治水氣。
用蘿勒生食之。蘿勒。北人呼為羅者香。又俗呼為西王母菜。
又方
用烏臼木方停一寸。劈破。以水一盞半。煎取汁小半盞。服之立效。(不用多吃。其功神圣
又方
用蓖麻子去皮一合。研令細(xì)。熟水解得三合。清早一次頓服之盡。日中當(dāng)有青黃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