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調(diào)元散

    《活幼心書》卷下:調(diào)元散處方

    干山藥(去黑皮)15克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術(shù) 白芍藥 熟干地黃(酒洗)當(dāng)歸(酒洗)黃耆(蜜水涂炙)各7.5克 川芎 甘草(炙)各9克 石菖蒲6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調(diào)補(bǔ)元?dú)?。主小兒稟受元?dú)獠蛔悖B囟伺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腫,語遲、行遲、齒遲,手足如癇,神色昏慢。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棗1枚,煎至100毫升,不拘時(shí)溫服,如嬰孩幼嫩,與乳母同服。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痘疹傳心錄》卷十八:調(diào)元散處方

    人參 茯苓 白術(shù) 山藥 白芍 地黃 當(dāng)歸 川芎 甘草

    功能主治

    補(bǔ)氣養(yǎng)血。主小兒生下氣血兩虛,囟大,頭縫不合如開解。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八《景岳全書》卷六十二:調(diào)元散處方

    人參 白術(shù) 陳皮 厚樸(制)香附各6克 炙甘草 藿香各1.5克

    功能主治

    健脾理氣。主小兒變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用法用量

    上藥每服3~6克,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二《揣摩有得集》:調(diào)元散處方

    潞參1錢,炒白術(shù)1錢,陳皮3分,蔻米(研)3分,藿香3分,炒扁豆1錢,法半夏5分,炙草4分,伏龍肝1錢。

    功能主治

    小兒變蒸,脾虛不乳,吐乳多啼,欲發(fā)慢驚。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揣摩有得集》《馮氏錦囊·雜癥》卷三:調(diào)元散處方

    山藥2錢,茯苓2錢,橘紅2錢,人參2錢,白術(shù)(炒)2錢,當(dāng)歸(炒)2錢,甘草(炙)2錢,枸杞2錢,陳冬米3合。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小兒胎怯。

    用法用量

    每用圓眼湯調(diào)下。

    摘錄《馮氏錦囊·雜癥》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白花藕粉、白茯苓、白扁豆(炒)、蓮肉、川貝母、山藥、白蜜各等分,人乳(另入)。功能主治保養(yǎng),滋胃保元。主一切雜癥虛勞。用法用量滾水沖,不拘時(shí)食。摘錄《仙拈集》卷三......
  • 處方當(dāng)歸5錢,熟地5錢,甘草2錢,黃耆1兩,白芍2錢,天花粉3錢,金銀花1兩,生地2錢。功能主治一切惡瘡初起者。用法用量水2碗,煎8分,半饑服。摘錄《洞天奧旨》卷十四......
  • 處方半夏(姜汁炒)、巴豆霜、當(dāng)歸、乳香、沒藥、硼砂、血竭、土鱉(倍用)各等分。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杖打極重者。用法用量每服8厘,好酒送下。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十六引黃賓江方......
  • 別名和氣養(yǎng)血湯處方當(dāng)歸2錢,白術(shù)1錢5分,小茴羊藿1錢,腹皮1錢,黃耆1錢,川芎1錢5分,炙草8分。功能主治酒病后,和氣養(yǎng)血。主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摘錄《點(diǎn)點(diǎn)經(jīng)》卷一......
  • 《醫(yī)宗金鑒》卷八十八:八仙逍遙湯處方防鳳 荊芥 川芎 甘草各3克 當(dāng)歸(酒洗)黃柏各6克 茅山蒼術(shù) 牡丹皮 川椒各9克 苦參15克功能主治跌打損傷,腫硬疼痛,及一切風(fēng)濕疼痛。用法用量上藥共合一處,裝白布袋內(nèi),扎口,水熬滾,熏洗患處。摘錄《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