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蓋肺主皮毛。于五行為金,于四時為膚不
方
赤箭丸治肺感外邪,皮膚痹,項強痛,四肢緩弱,目昏塞,心腦短氣者,宜服
之。
赤箭羌活(去蘆)桂(去皮)細辛(去苗)當歸(銼炒)甘菊花防風(去皮)天雄(去炒)茯神(去木)山茱(炙炒)人參楓香脂黃(研各一錢)上二十三味研五丸,荊芥湯下,不拘時候。
羌活湯治皮痹如蟲行,腹脹大腸不利,語聲不出。
羌活(去蘆)蒺藜子(炒)沙參麻黃(去根節(jié))白術羚羊角(鎊)細辛(去苗葉)萆雙仁炒)枳實(去三分)木通檳榔(各半兩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防風湯
(出《圣濟總錄》)
治肺中風寒濕,項強頭昏,胸滿短氣,噓吸顫
掉,言語聲嘶,四防風(去皮)芎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獨活(去蘆)桂(去皮)前胡(去蘆)五味子兩)細辛(去苗葉)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
天麻散
治皮痹肌肉不仁,心煩氣促,項背硬強。
天麻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根節(jié))防風(去皮)細辛(去苗葉)白花蛇(酒酥拌勻)(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炒拌勻再篩,每服一錢,薄荷
麻黃湯
治風寒濕氣,感于肺經,皮膚痹不仁。
麻黃(去根節(jié))桂(去皮)人參芎防風(去皮)附子(炮去皮臍)芍藥黃芩(去水一盞半
蔓荊實丸
治皮痹不仁。
蔓荊實(三分)枳殼(去瓤面炒)防風(去皮)羌活(去蘆)桔梗(炒)白附子(炒)蒺藜同煎成膏)上為末,
天麻丸
治皮膚痹。
天麻(酒浸切焙二兩)玄參沒藥(研)地榆烏頭(炮去皮臍各一兩)麝香(研一分)上
蒴蒸湯
治皮痹。
蒴根(并葉)桃皮(并葉)菖蒲(葉各三升)細糖(一斗)秫米(五升)上水一石五斗,以被衣蓋覆身但是皮膚中一
補氣湯
(出《濟生拔萃方》)
治皮膚間有麻木,此肺氣不行故也。
(方見人參補氣湯)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總結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以秋遇此者,為皮痹。蓋肺主皮毛。于五行為金,于四時為膚不
方
赤箭丸治肺感外邪,皮膚痹,項強痛,四肢緩弱,目昏塞,心腦短氣者,宜服
之。
赤箭羌活(去蘆)桂(去皮)細辛(去苗)當歸(銼炒)甘菊花防風(去皮)天雄(去炒)茯神(去木)山茱(炙炒)人參楓香脂黃(研各一錢)上二十三味研五丸,荊芥湯下,不拘時候。
羌活湯治皮痹如蟲行,腹脹大腸不利,語聲不出。
羌活(去蘆)蒺藜子(炒)沙參麻黃(去根節(jié))白術羚羊角(鎊)細辛(去苗葉)萆雙仁炒)枳實(去三分)木通檳榔(各半兩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防風湯
(出《圣濟總錄》)
治肺中風寒濕,項強頭昏,胸滿短氣,噓吸顫
掉,言語聲嘶,四防風(去皮)芎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獨活(去蘆)桂(去皮)前胡(去蘆)五味子兩)細辛(去苗葉)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
天麻散
(出《圣濟總錄》)
治皮痹肌肉不仁,心煩氣促,項背硬強。
天麻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根節(jié))防風(去皮)細辛(去苗葉)白花蛇(酒酥拌勻)(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炒拌勻再篩,每服一錢,薄荷
麻黃湯
(出《圣濟總錄》)
治風寒濕氣,感于肺經,皮膚痹不仁。
麻黃(去根節(jié))桂(去皮)人參芎防風(去皮)附子(炮去皮臍)芍藥黃芩(去水一盞半
蔓荊實丸
(出《圣濟總錄》)
治皮痹不仁。
蔓荊實(三分)枳殼(去瓤面炒)防風(去皮)羌活(去蘆)桔梗(炒)白附子(炒)蒺藜同煎成膏)上為末,
天麻丸
(出《圣濟總錄》)
治皮膚痹。
天麻(酒浸切焙二兩)玄參沒藥(研)地榆烏頭(炮去皮臍各一兩)麝香(研一分)上
蒴蒸湯
(出《圣濟總錄》)
治皮痹。
蒴根(并葉)桃皮(并葉)菖蒲(葉各三升)細糖(一斗)秫米(五升)上水一石五斗,以被衣蓋覆身但是皮膚中一
補氣湯
(出《濟生拔萃方》)
治皮膚間有麻木,此肺氣不行故也。
(方見人參補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