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身體疼痛。非濕則痰固也。人有挾刀鋸之驚。而又餒在其中。為風寒水濕所傷。致使心竅凝滯。于是經(jīng)絡(luò)壅閉。血不流行。腸肉骨節(jié)。為之刺痛。治法當歸、川芎、芍藥、白芷、靈脂、大黃、甘草。利下黑物小片。而不甚痛。可瘳。
方
治背痛方。
(出海上名方)用當歸二三兩。切作薄片。酒浸三日。飲其酒。酒盡。別換當歸浸服。三兩日即愈。
流氣飲子
(出指南方)
治背痛。外連肌肉。牽引背脾。時發(fā)時止。此由榮衛(wèi)
之氣。循行失度。流滯經(jīng)絡(luò)。與正氣相搏。其發(fā)則有似癱瘓。
紫蘇葉青皮苦梗當歸芍藥烏藥茯苓枳殼(去瓤麩炒一作枳實)黃川芎防風(各半兩)甘草(炙)橘皮(各三分)陳皮(二兩)大腹子(二兩銼姜汁炒)木香(二兩)上銼散。每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服。一方治腰臂痛。有大黃、橘皮。
拈痛散
(出御藥院方)
澡浴藥。
當歸(去蘆頭)防風(去蘆頭)黑狗脊骨碎補(并去毛)本(去土)細辛(去苗土)赤芍藥自然銅(酒淬七遍)桂(去粗皮)萆(以上各一兩)上為粗末。每二兩。
用手帕包定。上用熱鹽包納。在痛處熨之。
枳殼煮散
(出簡易方)
治悲哀煩惱。肝氣至兩腋。骨痛。筋脈拘急。腰腳滯
重
。兩股筋急。兩脅牽痛。四肢不能舉。漸致背攣急。大治脅痛。
防風川芎細辛枳殼桔梗(各四錢)甘草(二錢)干葛(錢半)上為咀。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服。
白芥子散
(出危氏方)
治背痛。外連肌肉。牽引背脾。時發(fā)時止。皆榮衛(wèi)之
氣
。循行失度。流滯經(jīng)絡(luò)。與正氣相搏。其發(fā)則似癱瘓。
真白芥子木鱉子(去皮各二兩)沒藥桂心木香(各半兩)上為末。入研藥令勻。
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
栝蔞實丸
(出濟生方)
治胸痞。胸中痛徹背脅。喘急妨悶。
栝蔞實(別研)枳殼(去瓤麩炒)半夏(湯炮七次)桔梗(去蘆頭各一兩)上為細末。
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淡姜湯下。
控涎丹
凡人忽患背手腳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
不寧。時走易不定。俗醫(yī)不曉。謂之走注。便用風藥及針灸。皆無益。又是風毒結(jié)聚
。欲為癰疽。亂以藥貼。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變?yōu)榇思??;蛄钊祟^痛
不可舉?;蛏褚饣杈攵嗨;蝻嬍碂o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如鋸聲。多流睡涎。手
腳重腫冷痹。氣脈不通。誤認為癱瘓。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是藥。不過數(shù)服。其
疾如失。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
曬干。
食后臨睡。姜湯或熱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氣實。加丸數(shù)不妨。其效如神。
治頭身無不痛。顛倒煩滿欲死方。
取頭垢如大豆大。服之。并囊貯大豆蒸熟。逐痛處熨之。作兩囊更番為佳。若無豆。蒸鼠壤土熨亦可。
治諸處皮膚里面痛。
上用何首烏為末。生姜自然汁調(diào)成膏。敷痛處。以絹帛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神效。
虎骨酒法
(出本草)
治腎經(jīng)疼痛。不得屈伸。走注痛苦。不問淺深。
用虎脛骨新芍藥二兩。以無灰酒浸。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浸后。須以銀石器盛。于慢火上溫養(yǎng)三日兩日。即得服。一方有黃羚羊角一大兩。
貼藥芫花散
(出經(jīng)驗良方)
治臂腿間。忽一兩點痛。著骨不可忍者。
芫花根一把上研為末。米醋調(diào)。隨大小敷之。如痛不止。以紙花覆其上。用綿帛扎定。
此方曾治一婦人。產(chǎn)后而得此疾者。良驗。
治臂痛。
(出經(jīng)驗良方)用桑枝細切一升。炒香。以水三升。煎取二升。日服數(shù)次安。
治手足煩疼。
(出肘后方)用地膚子草三兩。水四升。煮二升半。分作三服。日一劑。一方取六七月者。陰干服。
舒筋散
(出直指方)
治風淫血刺。身體疼痛。四肢拘攣。
延胡索(炒)辣桂(去粗皮)當歸(等分)上為末。每二錢。調(diào)酒下。延胡索。
活血除風理氣。
葛根湯
(出千金方)
治四肢緩弱。身體疼痛不遂。婦人產(chǎn)后中柔風。及氣滿
方。
葛根芍藥桂心干地黃干姜(各三兩)麻黃甘草(各二兩)生姜(六兩)上八味。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五合。日三。
三皮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風毒濕氣。流注腳膝。四肢攣拳。筋脈不伸。腳
足疼痛。步履艱難。用此藥酒斷根。不問三二十年者。皆有效。
海桐皮(去皮)五加皮(新采者)桑白皮川獨活(各二兩)生干地黃(六升半)制杜仲(各一兩)黑附子(炮去皮斟酌多少)薏苡仁(生用二兩)川牛膝(一兩)上為粗末。用綿裹作一包。以無灰好酒一斗許。春浸七日。秋冬二七日。夏三五日。撈起藥??招臏胤槐K。一日三五次服。如服藥酒時。卻飲它酒。常令酒氣相接。勿令大醉。重者不過兩劑。服此藥后旬日。兩腿必發(fā)大疹。漸漸破出紫黑血。候干。貼磨風膏脂瘡上。自然好也。日逐腳上如數(shù)百條蛇。自足而出。此其效驗。如患足疾之人。腳后有條筋。直湊腎囊。疼痛拘攣。
用妙香散一貼。分作三二服。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自然伸也。
治肢節(jié)疼痛。熨烙藥。
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防風(去蘆)白術(shù)川烏(生去皮臍)良姜(銼)麻黃(不去節(jié))天麻(去苗)吳茱萸(生用)葛根乳香(另研)川椒(去子并閉口者)全蝎(生用)當歸(各一兩去苗)川姜(生用半兩)上為粗末。入乳香勻炒一兩痛甚者加至一兩半。同細鹽一處。炒令極熱。用絹袋內(nèi)貯藥。熨烙痛處。不拘早晚。頻用為效。如藥冷。即再炒一次。用畢。其炒藥不用。
薏苡仁散治濕傷腎不養(yǎng)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濕。流注四肢筋骨?;蛉胱蠹?/p>
。肌肉疼痛。漸入左指中。
薏苡仁(一兩)當歸(酒浸)人參川烏(炮去皮臍)川芎白術(shù)(炒)羌活桂心防風(去蘆)茵芋(炒)麻黃(去根節(jié))干姜(炮)獨活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招呐R臥酒調(diào)下。日三服。
徐神翁神效地仙丹治筋節(jié)疼痛。打撲傷損。仙術(shù)湯送下。除寒濕。進飲食。神效
。
川烏(一個炮裂)草烏(五個炮制)白芥(去根半兩)蒼術(shù)(一兩浸一宿炒)白芷(半兩)自然銅(一字研)地龍沒藥(各半兩研)乳香(半錢研)萵苣種黃瓜種稍瓜種木鱉子(各一錢)半兩錢(二文)上為末散。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溫酒送下。
虎骨丸治經(jīng)絡(luò)凝澀。骨節(jié)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愈痛。
南乳香(別研)沒藥(另研)赤芍藥熟地黃虎脛骨(酥炙黃)當歸(各一兩)血竭(五錢)上為細末。木瓜一枚。切破去子。入乳香在內(nèi)。以麻縷札定。勿令透氣。好酒二升。
煮至酒盡。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許。杵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溫酒下。
治骨節(jié)疼痛煩。不得屈伸。近之則痛短氣。得汗出或欲腫者。
桂(四兩)術(shù)(三兩)甘草(二兩)上用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汗出愈。
治卒得胸痛。瘥而復(fù)發(fā)者。
取薤根五升。搗絞汁。飲之立止。
加減當歸飲子治肩忽痛。
防風當歸柴胡生地黃大黃(各一兩半)芍藥人參黃芩(各一兩)甘草(一兩二錢)黃連(五錢)滑石(六兩)上為散。白水煎服。無時。
活絡(luò)湯治風濕臂痛。諸藥不效者。此方專主之。
白術(shù)(薄切一兩)當歸(凈洗薄切干稱)羌活(凈洗去蘆切焙)獨活(凈洗)甘草(炙)川芎(各半兩)上銼散。每服酒三大盞。水一盞半。姜五片。慢火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一方用蒼術(shù)切炒。川白芷各二兩。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
趁痛丸治腰臂痛。
五靈脂赤芍藥(各半兩)川烏(一個)沒藥(四錢)麝香(一錢)上為末。
酒糊丸。
空心溫酒送下。
葉氏方十味銼散治中風血弱。臂痛連筋及骨。舉動艱難。此藥以補心益血氣。
養(yǎng)筋生力。
附子(三兩炮去臍皮)當歸(去土洗切)黃(炙)白芍藥(各二兩)川芎(不見火)防風(去蘆)白術(shù)(各一兩半)肉桂(去粗皮一兩不見火)茯苓熟地黃(洗凈用少酒熬干焙之各七錢半)上修制了再稱。咀。每四錢。水一大盞。姜八片。棗三枚。擘開。煎七分。去滓。通口服。食后臨睡。日三服。溫覆濃衣。將養(yǎng)。去黃、熟地黃。用當歸去蘆。
洗凈干焙。白芍藥、川芎、白術(shù)、人參、附子、白茯苓、桂心、川獨活、防風、甘草、細銼每三錢。姜八片。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除寒邪。益氣血。名川獨活湯。制地黃法。須洗凈。以好酒浸。令干焙之。
五靈脂散治臂髀痛。
五靈脂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甘草節(jié)穿山甲骨碎補草烏(各五錢)麝(少許)上為末。用溫酒調(diào)下。臨睡服。如渾身損傷。加沒藥、木香。酒調(diào)??招南?。
芎活湯治水飲停蓄。注于脾脈。發(fā)為臂痛。皆因脾土有虧。平日多飲水漿。不
能傳化所致。
川芎半夏(湯洗)白茯苓獨活陳皮枳殼(去瓤炒各半兩)白術(shù)甘草(各一分)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同煎。去滓。食后少停溫服。
舒經(jīng)湯
(一名五痹湯出澹寮方)
治臂痛不能舉。有人常苦左臂痛?;蛞詾轱?/p>
?;蛞詾轱L為濕。諸藥悉投。繼以針艾。俱不效。得此方而愈。蓋是氣血凝滯。經(jīng)絡(luò)不
行所致。非風飲非濕。腰以下食前服。腰以上食后服。
片子姜黃(四兩無則用嫩莪術(shù)代)甘草(一兩炙)羌活(一兩)海桐皮(去粗皮)當歸赤芍藥白術(shù)(各二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鐘半。生姜三片。磨沉香水少許。同煎服之。陳氏經(jīng)驗方云。沈自聞嘗苦此臂痛?;蛞詾轱?。或以為風濕。諸藥悉投。繼以針艾。俱不效。一日見陳君卿云。亦?;即?。德清尉傳一方云。可三服而愈。蓋是血氣流滯。經(jīng)絡(luò)不行所致。非風非飲。非濕非氣。但其方只前四味。只能治腰以上疾。若腰以下則不及也。后見王伯舉。因話及此。伯舉云。吾有方。謂之五痹湯。又添后三味。腰以下疾。則食前服。
腰以上疾。食后服。一名白術(shù)姜湯。
獨活湯治病患胸背相引而痛者。此為衛(wèi)不和也。
獨活(四兩)葛根桂枝芍藥防風甘草干姜(各二兩)上為咀。以水一斗。
先煮葛根。減三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汗。若病止宜消散者。服湯則無汗而解。若咽痛而渴。加栝蔞二兩?;蚩然驀I者。加半夏二兩。惡熱藥者。去干姜。面赤齦痛者。加雞蘇二兩。水增二升。
治皮肉癢痛。
用酒二升。水五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立止。
治關(guān)節(jié)疼痛。
蒲黃(八兩)附子(一兩炮)上為末。服一錢匕。日三。稍增至方寸匕。
茯苓丸
(出仁存方)
若臂痛不能舉手?;蜃蠡蛴?。時復(fù)輸移。由伏痰在中。
內(nèi)脘氣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氣滯而不下。上行攻臂。其脈沉細者
。是后人謂此臂痛。乃痰證也。作痰治無效者。
白茯苓(一兩)半夏(二兩)枳實(一作枳殼)風化樸硝(各半兩)上為末。
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下。食后服。累有人為痰所苦。夜間兩臂常若有人抽KT。兩手戰(zhàn)掉。至于茶盞亦不能舉。只以此藥治之。皆隨服隨愈。世間所謂痰藥。
未有如此之神妙也。
調(diào)氣丸
(出指南方)牽牛末(一兩)陳皮(半兩)青皮(一分)上為細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姜湯下。
理氣湯
(出指南方)半夏(五兩)橘皮(四兩)官桂(三兩)人參(二兩)甘草(一兩)上為粗末。服五錢。水三盞。姜十片。煎一盞。去滓服。
柏子仁丸
(出指南方)柏子仁(炒)黃茯苓楮實五味子覆盆子附子石斛鹿茸(炙去毛)酸棗仁枳實官桂沉香地黃(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天麻除濕湯
(一名白術(shù)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濕留肢節(jié)。身體煩疼。手足腫痛
?;驎r麻木。
白術(shù)(四兩)天麻(三兩)人參(去蘆頭三兩)干姜(二兩)全蝎(二兩用糯米一盞炒黃色去糯米用)附子(生去皮臍開取生姜自然汁一盞浸一宿取出炙盡元浸姜汁為度薄切稱二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招臏鼐普{(diào)下。食前。
天仙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遍身麻木。腰腳疼痛。節(jié)急骨疼。
天仙子草烏頭(生去皮臍)蛇床子牡蠣(煨)干姜(炮以上五味各半兩)上件咀。平分作兩次。每用水五升。煎五七沸。淋渫以被蓋之。汗出是驗。
臂痛多曰風。其脈濡而來反急。明其濕用。
(出永類鈐方)蒼術(shù)附子(各等分)木香(一分)姜煎帛蓋。屋上露星一宿。次日重湯暖服。愈。
麻黃湯煎
(出東垣試效方)
治陰濕中。汗出懶語。四肢困倦無力。走注疼痛
。乃下焦伏火而不得伸。浮而躁熱汗出。一身盡痛。蓋氣濕相搏也。以升陽發(fā)汗?jié)u漸發(fā)
之。在經(jīng)者亦宜發(fā)汗。如正值季春之月。脈緩而遲。尤宜發(fā)汗。令風濕去而陽生。以
此困倦乃退。氣血俱得生旺也。
麻黃(二錢去節(jié)微搗不令作末水五六盞煎令沸去沫煎至三盞入下項藥再煎)黃白術(shù)(半錢)杏仁(三枚去皮)人參(半錢)甘草(三錢)羌活(一錢)柴胡根(半錢)防風(半錢)黃柏(一錢)生地黃(半錢)一方無白術(shù)、人參、甘草、羌活。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麻黃湯。煎至一盞。臨臥服之。勿令食飽。取漸次有汗則效。
治背氣發(fā)作攻背。并兩臂兩脅。忽攻腰。坐臥不安。
(出護命方)枳殼(二兩去瓤)巴豆(半兩去皮膜)上件于鐺內(nèi)。熬炒令香熟。去巴豆不使。卻入沉香甘草各一分。同杵為末。空心。蔥湯調(diào)下半錢。不轉(zhuǎn)。第二度加服一錢。
治一切男子女人。忽然身體勞倦。四肢百節(jié)疼痛。大腑秘熱。小便黃赤。
(出護命方)升麻山梔黃芩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苗)牡丹皮(去心)貝母(去心)虎杖山茵陳木香大黃杏仁(去皮)麻黃(去根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
煎一服后臥。和滓徐熱吃。
沉香鱉甲散
治勞倦身痛。
沉香人參牛膝茯苓秦艽木香黃(微炙)熟附子辣桂(去粗皮)鱉甲(浸去裙醋炙黃各一兩)柴胡荊芥(各半兩)巴戟(去心)當歸半夏(制)羌活熟地黃(酒洗煎蒸各七錢半)全蝎(三錢半)大肉豆蔻(四個)上為末。每二錢。蔥白二寸。
姜三片。棗二枚。食前煎服。溫酒調(diào)下。尤妙。
治渾身走疰疼痛。及顛撲閃肭痛。
(出衛(wèi)生家寶方)每用晚蠶砂一升。分二處。每用鹽二兩。各炒熱。上用物帛包。熨痛處。冷即易之。
昔楊惜患背腫。馬嗣明以煉石涂之。便瘥。煉石法。以粗黃色石。如鵝鴨卵大。
猛火燒令赤。納醇醋中。自有石屑落。頻燒至石盡。取屑曝干。搗篩醋和。涂腫上無
不愈。
(出澹寮方)
治氣滯風壅。手臂腳膝痛。
(出本草)以醋糖裹之。兩易當瘥。
百一選方云。治臂腿之間。忽一兩點痛著骨不可忍者。芫花根一味。研為細末。米醋調(diào)。
隨大小敷之。立止。盧州郭醫(yī)云。此是陶成一醫(yī)者方。曾治一婦人。產(chǎn)后而得此疾者。良驗。
但敷貼不住。須以紙花覆其上。用絹綿系定也。
治身體手足腫。
(出本草)用驢脂和鹽敷之。
治臂腕痛。
(出本草)取死蝮蛇一條。以水煮取濃汁浸腫。冷痛易之。
治四肢疼痛。
(出本草)用山龍膽草根細銼。用生姜自然汁。浸之一宿。去其性。烘干搗。水煎一盞許。溫服之。
治身體手足腫。卒大。
(出本草)用醋和蚯蚓屎敷之。
治身腳酸疼。兼微腫。
(出本草)用搗蒼耳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
治身體手足卒痛腫。
(出本草)以烏麻五升熬碎之。酒一升。浸一宿。隨多少飲之。
(公元 588 年)劉宋,雷斅著。三卷。是論述藥物加工制作的專書。原書已佚,其內(nèi)容散見于《證類本草》中,近人有輯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身體疼痛。非濕則痰固也。人有挾刀鋸之驚。而又餒在其中。為風寒水濕所傷。致使心竅凝滯。于是經(jīng)絡(luò)壅閉。血不流行。腸肉骨節(jié)。為之刺痛。治法當歸、川芎、芍藥、白芷、靈脂、大黃、甘草。利下黑物小片。而不甚痛。可瘳。
方
治背痛方。
(出海上名方)用當歸二三兩。切作薄片。酒浸三日。飲其酒。酒盡。別換當歸浸服。三兩日即愈。
流氣飲子
(出指南方)
治背痛。外連肌肉。牽引背脾。時發(fā)時止。此由榮衛(wèi)
之氣。循行失度。流滯經(jīng)絡(luò)。與正氣相搏。其發(fā)則有似癱瘓。
紫蘇葉青皮苦梗當歸芍藥烏藥茯苓枳殼(去瓤麩炒一作枳實)黃川芎防風(各半兩)甘草(炙)橘皮(各三分)陳皮(二兩)大腹子(二兩銼姜汁炒)木香(二兩)上銼散。每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服。一方治腰臂痛。有大黃、橘皮。
拈痛散
(出御藥院方)
澡浴藥。
當歸(去蘆頭)防風(去蘆頭)黑狗脊骨碎補(并去毛)本(去土)細辛(去苗土)赤芍藥自然銅(酒淬七遍)桂(去粗皮)萆(以上各一兩)上為粗末。每二兩。
用手帕包定。上用熱鹽包納。在痛處熨之。
枳殼煮散
(出簡易方)
治悲哀煩惱。肝氣至兩腋。骨痛。筋脈拘急。腰腳滯
重
。兩股筋急。兩脅牽痛。四肢不能舉。漸致背攣急。大治脅痛。
防風川芎細辛枳殼桔梗(各四錢)甘草(二錢)干葛(錢半)上為咀。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服。
白芥子散
(出危氏方)
治背痛。外連肌肉。牽引背脾。時發(fā)時止。皆榮衛(wèi)之
氣
。循行失度。流滯經(jīng)絡(luò)。與正氣相搏。其發(fā)則似癱瘓。
真白芥子木鱉子(去皮各二兩)沒藥桂心木香(各半兩)上為末。入研藥令勻。
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
栝蔞實丸
(出濟生方)
治胸痞。胸中痛徹背脅。喘急妨悶。
栝蔞實(別研)枳殼(去瓤麩炒)半夏(湯炮七次)桔梗(去蘆頭各一兩)上為細末。
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淡姜湯下。
控涎丹
(出危氏方)
凡人忽患背手腳腰胯隱痛不可忍。連筋骨牽引釣痛。坐臥
不寧。時走易不定。俗醫(yī)不曉。謂之走注。便用風藥及針灸。皆無益。又是風毒結(jié)聚
。欲為癰疽。亂以藥貼。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變?yōu)榇思??;蛄钊祟^痛
不可舉?;蛏褚饣杈攵嗨;蝻嬍碂o味。痰唾稠粘。夜間喉中如鋸聲。多流睡涎。手
腳重腫冷痹。氣脈不通。誤認為癱瘓。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是藥。不過數(shù)服。其
疾如失。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
曬干。
食后臨睡。姜湯或熱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氣實。加丸數(shù)不妨。其效如神。
治頭身無不痛。顛倒煩滿欲死方。
取頭垢如大豆大。服之。并囊貯大豆蒸熟。逐痛處熨之。作兩囊更番為佳。若無豆。蒸鼠壤土熨亦可。
治諸處皮膚里面痛。
上用何首烏為末。生姜自然汁調(diào)成膏。敷痛處。以絹帛裹之。用火炙鞋底熨之。神效。
虎骨酒法
(出本草)
治腎經(jīng)疼痛。不得屈伸。走注痛苦。不問淺深。
用虎脛骨新芍藥二兩。以無灰酒浸。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浸后。須以銀石器盛。于慢火上溫養(yǎng)三日兩日。即得服。一方有黃羚羊角一大兩。
貼藥芫花散
(出經(jīng)驗良方)
治臂腿間。忽一兩點痛。著骨不可忍者。
芫花根一把上研為末。米醋調(diào)。隨大小敷之。如痛不止。以紙花覆其上。用綿帛扎定。
此方曾治一婦人。產(chǎn)后而得此疾者。良驗。
治臂痛。
(出經(jīng)驗良方)用桑枝細切一升。炒香。以水三升。煎取二升。日服數(shù)次安。
治手足煩疼。
(出肘后方)用地膚子草三兩。水四升。煮二升半。分作三服。日一劑。一方取六七月者。陰干服。
舒筋散
(出直指方)
治風淫血刺。身體疼痛。四肢拘攣。
延胡索(炒)辣桂(去粗皮)當歸(等分)上為末。每二錢。調(diào)酒下。延胡索。
活血除風理氣。
葛根湯
(出千金方)
治四肢緩弱。身體疼痛不遂。婦人產(chǎn)后中柔風。及氣滿
方。
葛根芍藥桂心干地黃干姜(各三兩)麻黃甘草(各二兩)生姜(六兩)上八味。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五合。日三。
三皮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風毒濕氣。流注腳膝。四肢攣拳。筋脈不伸。腳
足疼痛。步履艱難。用此藥酒斷根。不問三二十年者。皆有效。
海桐皮(去皮)五加皮(新采者)桑白皮川獨活(各二兩)生干地黃(六升半)制杜仲(各一兩)黑附子(炮去皮斟酌多少)薏苡仁(生用二兩)川牛膝(一兩)上為粗末。用綿裹作一包。以無灰好酒一斗許。春浸七日。秋冬二七日。夏三五日。撈起藥??招臏胤槐K。一日三五次服。如服藥酒時。卻飲它酒。常令酒氣相接。勿令大醉。重者不過兩劑。服此藥后旬日。兩腿必發(fā)大疹。漸漸破出紫黑血。候干。貼磨風膏脂瘡上。自然好也。日逐腳上如數(shù)百條蛇。自足而出。此其效驗。如患足疾之人。腳后有條筋。直湊腎囊。疼痛拘攣。
用妙香散一貼。分作三二服。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自然伸也。
拈痛散
(出御藥院方)
治肢節(jié)疼痛。熨烙藥。
羌活(去蘆頭)獨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肉桂(去粗皮)防風(去蘆)白術(shù)川烏(生去皮臍)良姜(銼)麻黃(不去節(jié))天麻(去苗)吳茱萸(生用)葛根乳香(另研)川椒(去子并閉口者)全蝎(生用)當歸(各一兩去苗)川姜(生用半兩)上為粗末。入乳香勻炒一兩痛甚者加至一兩半。同細鹽一處。炒令極熱。用絹袋內(nèi)貯藥。熨烙痛處。不拘早晚。頻用為效。如藥冷。即再炒一次。用畢。其炒藥不用。
薏苡仁散治濕傷腎不養(yǎng)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濕。流注四肢筋骨?;蛉胱蠹?/p>
。肌肉疼痛。漸入左指中。
薏苡仁(一兩)當歸(酒浸)人參川烏(炮去皮臍)川芎白術(shù)(炒)羌活桂心防風(去蘆)茵芋(炒)麻黃(去根節(jié))干姜(炮)獨活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招呐R臥酒調(diào)下。日三服。
徐神翁神效地仙丹治筋節(jié)疼痛。打撲傷損。仙術(shù)湯送下。除寒濕。進飲食。神效
。
川烏(一個炮裂)草烏(五個炮制)白芥(去根半兩)蒼術(shù)(一兩浸一宿炒)白芷(半兩)自然銅(一字研)地龍沒藥(各半兩研)乳香(半錢研)萵苣種黃瓜種稍瓜種木鱉子(各一錢)半兩錢(二文)上為末散。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溫酒送下。
虎骨丸治經(jīng)絡(luò)凝澀。骨節(jié)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愈痛。
南乳香(別研)沒藥(另研)赤芍藥熟地黃虎脛骨(酥炙黃)當歸(各一兩)血竭(五錢)上為細末。木瓜一枚。切破去子。入乳香在內(nèi)。以麻縷札定。勿令透氣。好酒二升。
煮至酒盡。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許。杵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溫酒下。
治骨節(jié)疼痛煩。不得屈伸。近之則痛短氣。得汗出或欲腫者。
桂(四兩)術(shù)(三兩)甘草(二兩)上用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汗出愈。
治卒得胸痛。瘥而復(fù)發(fā)者。
取薤根五升。搗絞汁。飲之立止。
加減當歸飲子治肩忽痛。
防風當歸柴胡生地黃大黃(各一兩半)芍藥人參黃芩(各一兩)甘草(一兩二錢)黃連(五錢)滑石(六兩)上為散。白水煎服。無時。
活絡(luò)湯治風濕臂痛。諸藥不效者。此方專主之。
白術(shù)(薄切一兩)當歸(凈洗薄切干稱)羌活(凈洗去蘆切焙)獨活(凈洗)甘草(炙)川芎(各半兩)上銼散。每服酒三大盞。水一盞半。姜五片。慢火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一方用蒼術(shù)切炒。川白芷各二兩。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
趁痛丸治腰臂痛。
五靈脂赤芍藥(各半兩)川烏(一個)沒藥(四錢)麝香(一錢)上為末。
酒糊丸。
空心溫酒送下。
葉氏方十味銼散治中風血弱。臂痛連筋及骨。舉動艱難。此藥以補心益血氣。
養(yǎng)筋生力。
附子(三兩炮去臍皮)當歸(去土洗切)黃(炙)白芍藥(各二兩)川芎(不見火)防風(去蘆)白術(shù)(各一兩半)肉桂(去粗皮一兩不見火)茯苓熟地黃(洗凈用少酒熬干焙之各七錢半)上修制了再稱。咀。每四錢。水一大盞。姜八片。棗三枚。擘開。煎七分。去滓。通口服。食后臨睡。日三服。溫覆濃衣。將養(yǎng)。去黃、熟地黃。用當歸去蘆。
洗凈干焙。白芍藥、川芎、白術(shù)、人參、附子、白茯苓、桂心、川獨活、防風、甘草、細銼每三錢。姜八片。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除寒邪。益氣血。名川獨活湯。制地黃法。須洗凈。以好酒浸。令干焙之。
五靈脂散治臂髀痛。
五靈脂荊芥穗防風羌活獨活甘草節(jié)穿山甲骨碎補草烏(各五錢)麝(少許)上為末。用溫酒調(diào)下。臨睡服。如渾身損傷。加沒藥、木香。酒調(diào)??招南?。
芎活湯治水飲停蓄。注于脾脈。發(fā)為臂痛。皆因脾土有虧。平日多飲水漿。不
能傳化所致。
川芎半夏(湯洗)白茯苓獨活陳皮枳殼(去瓤炒各半兩)白術(shù)甘草(各一分)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同煎。去滓。食后少停溫服。
舒經(jīng)湯
(一名五痹湯出澹寮方)
治臂痛不能舉。有人常苦左臂痛?;蛞詾轱?/p>
?;蛞詾轱L為濕。諸藥悉投。繼以針艾。俱不效。得此方而愈。蓋是氣血凝滯。經(jīng)絡(luò)不
行所致。非風飲非濕。腰以下食前服。腰以上食后服。
片子姜黃(四兩無則用嫩莪術(shù)代)甘草(一兩炙)羌活(一兩)海桐皮(去粗皮)當歸赤芍藥白術(shù)(各二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鐘半。生姜三片。磨沉香水少許。同煎服之。陳氏經(jīng)驗方云。沈自聞嘗苦此臂痛?;蛞詾轱?。或以為風濕。諸藥悉投。繼以針艾。俱不效。一日見陳君卿云。亦?;即?。德清尉傳一方云。可三服而愈。蓋是血氣流滯。經(jīng)絡(luò)不行所致。非風非飲。非濕非氣。但其方只前四味。只能治腰以上疾。若腰以下則不及也。后見王伯舉。因話及此。伯舉云。吾有方。謂之五痹湯。又添后三味。腰以下疾。則食前服。
腰以上疾。食后服。一名白術(shù)姜湯。
獨活湯治病患胸背相引而痛者。此為衛(wèi)不和也。
獨活(四兩)葛根桂枝芍藥防風甘草干姜(各二兩)上為咀。以水一斗。
先煮葛根。減三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汗。若病止宜消散者。服湯則無汗而解。若咽痛而渴。加栝蔞二兩?;蚩然驀I者。加半夏二兩。惡熱藥者。去干姜。面赤齦痛者。加雞蘇二兩。水增二升。
治皮肉癢痛。
用酒二升。水五升。茱萸子半升。煎取三升。去滓。微暖洗。立止。
治關(guān)節(jié)疼痛。
蒲黃(八兩)附子(一兩炮)上為末。服一錢匕。日三。稍增至方寸匕。
茯苓丸
(出仁存方)
若臂痛不能舉手?;蜃蠡蛴?。時復(fù)輸移。由伏痰在中。
內(nèi)脘氣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氣滯而不下。上行攻臂。其脈沉細者
。是后人謂此臂痛。乃痰證也。作痰治無效者。
白茯苓(一兩)半夏(二兩)枳實(一作枳殼)風化樸硝(各半兩)上為末。
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下。食后服。累有人為痰所苦。夜間兩臂常若有人抽KT。兩手戰(zhàn)掉。至于茶盞亦不能舉。只以此藥治之。皆隨服隨愈。世間所謂痰藥。
未有如此之神妙也。
調(diào)氣丸
(出指南方)牽牛末(一兩)陳皮(半兩)青皮(一分)上為細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姜湯下。
理氣湯
(出指南方)半夏(五兩)橘皮(四兩)官桂(三兩)人參(二兩)甘草(一兩)上為粗末。服五錢。水三盞。姜十片。煎一盞。去滓服。
柏子仁丸
(出指南方)柏子仁(炒)黃茯苓楮實五味子覆盆子附子石斛鹿茸(炙去毛)酸棗仁枳實官桂沉香地黃(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天麻除濕湯
(一名白術(shù)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濕留肢節(jié)。身體煩疼。手足腫痛
?;驎r麻木。
白術(shù)(四兩)天麻(三兩)人參(去蘆頭三兩)干姜(二兩)全蝎(二兩用糯米一盞炒黃色去糯米用)附子(生去皮臍開取生姜自然汁一盞浸一宿取出炙盡元浸姜汁為度薄切稱二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招臏鼐普{(diào)下。食前。
天仙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遍身麻木。腰腳疼痛。節(jié)急骨疼。
天仙子草烏頭(生去皮臍)蛇床子牡蠣(煨)干姜(炮以上五味各半兩)上件咀。平分作兩次。每用水五升。煎五七沸。淋渫以被蓋之。汗出是驗。
臂痛多曰風。其脈濡而來反急。明其濕用。
(出永類鈐方)蒼術(shù)附子(各等分)木香(一分)姜煎帛蓋。屋上露星一宿。次日重湯暖服。愈。
麻黃湯煎
(出東垣試效方)
治陰濕中。汗出懶語。四肢困倦無力。走注疼痛
。乃下焦伏火而不得伸。浮而躁熱汗出。一身盡痛。蓋氣濕相搏也。以升陽發(fā)汗?jié)u漸發(fā)
之。在經(jīng)者亦宜發(fā)汗。如正值季春之月。脈緩而遲。尤宜發(fā)汗。令風濕去而陽生。以
此困倦乃退。氣血俱得生旺也。
麻黃(二錢去節(jié)微搗不令作末水五六盞煎令沸去沫煎至三盞入下項藥再煎)黃白術(shù)(半錢)杏仁(三枚去皮)人參(半錢)甘草(三錢)羌活(一錢)柴胡根(半錢)防風(半錢)黃柏(一錢)生地黃(半錢)一方無白術(shù)、人參、甘草、羌活。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麻黃湯。煎至一盞。臨臥服之。勿令食飽。取漸次有汗則效。
治背氣發(fā)作攻背。并兩臂兩脅。忽攻腰。坐臥不安。
(出護命方)枳殼(二兩去瓤)巴豆(半兩去皮膜)上件于鐺內(nèi)。熬炒令香熟。去巴豆不使。卻入沉香甘草各一分。同杵為末。空心。蔥湯調(diào)下半錢。不轉(zhuǎn)。第二度加服一錢。
治一切男子女人。忽然身體勞倦。四肢百節(jié)疼痛。大腑秘熱。小便黃赤。
(出護命方)升麻山梔黃芩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苗)牡丹皮(去心)貝母(去心)虎杖山茵陳木香大黃杏仁(去皮)麻黃(去根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
煎一服后臥。和滓徐熱吃。
沉香鱉甲散
(出直指方)
治勞倦身痛。
沉香人參牛膝茯苓秦艽木香黃(微炙)熟附子辣桂(去粗皮)鱉甲(浸去裙醋炙黃各一兩)柴胡荊芥(各半兩)巴戟(去心)當歸半夏(制)羌活熟地黃(酒洗煎蒸各七錢半)全蝎(三錢半)大肉豆蔻(四個)上為末。每二錢。蔥白二寸。
姜三片。棗二枚。食前煎服。溫酒調(diào)下。尤妙。
治渾身走疰疼痛。及顛撲閃肭痛。
(出衛(wèi)生家寶方)每用晚蠶砂一升。分二處。每用鹽二兩。各炒熱。上用物帛包。熨痛處。冷即易之。
昔楊惜患背腫。馬嗣明以煉石涂之。便瘥。煉石法。以粗黃色石。如鵝鴨卵大。
猛火燒令赤。納醇醋中。自有石屑落。頻燒至石盡。取屑曝干。搗篩醋和。涂腫上無
不愈。
(出澹寮方)
治氣滯風壅。手臂腳膝痛。
(出本草)以醋糖裹之。兩易當瘥。
百一選方云。治臂腿之間。忽一兩點痛著骨不可忍者。芫花根一味。研為細末。米醋調(diào)。
隨大小敷之。立止。盧州郭醫(yī)云。此是陶成一醫(yī)者方。曾治一婦人。產(chǎn)后而得此疾者。良驗。
但敷貼不住。須以紙花覆其上。用絹綿系定也。
治身體手足腫。
(出本草)用驢脂和鹽敷之。
治臂腕痛。
(出本草)取死蝮蛇一條。以水煮取濃汁浸腫。冷痛易之。
治四肢疼痛。
(出本草)用山龍膽草根細銼。用生姜自然汁。浸之一宿。去其性。烘干搗。水煎一盞許。溫服之。
治身體手足腫。卒大。
(出本草)用醋和蚯蚓屎敷之。
治身腳酸疼。兼微腫。
(出本草)用搗蒼耳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
治身體手足卒痛腫。
(出本草)以烏麻五升熬碎之。酒一升。浸一宿。隨多少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