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戛剎攏(傣名)。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為紫葳科植物姊妹樹的樹皮或葉。全年可采。
野生或栽培。
直立喬木。樹皮栓皮狀。葉對生,2~3回羽狀復(fù)葉,小葉幼時有齒,通常為全緣。圓錐花序多花,頂生于下垂的枝上;萼小,鐘狀,裂齒5,不明顯;花冠白色,管極長,纖弱,裂片5,卵形,近相等,稍鑷合狀排列;雄蕊4,2長2短,著生于喉部之下,短突出;子房近無柄,有胚珠數(shù)列。蒴果線狀,壓扁,膜裂。種子碟狀,有闊翅。
鮮葉含黃酮成分黃芩素和粗毛豚草素?;êS芩素和黃芩素-5-半乳糖甙、少量粗毛豚草素。另說花中無黃芩素-5-半乳糖甙,而有黃芩素-葡萄糖醛酸甙。莢外皮含乙酰齊墩果酸,莢肉含粗毛豚草素。心材含谷甾醇。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性涼,味苦。"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除風(fēng)止癢,驅(qū)蟲解毒,止咳祛痰。治蕁麻疹,濕疹及各種皮膚過敏癥,蛔蟲,咳嗽痰喘。"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戛剎攏(傣名)。
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姊妹樹的樹皮或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
原形態(tài)直立喬木。樹皮栓皮狀。葉對生,2~3回羽狀復(fù)葉,小葉幼時有齒,通常為全緣。圓錐花序多花,頂生于下垂的枝上;萼小,鐘狀,裂齒5,不明顯;花冠白色,管極長,纖弱,裂片5,卵形,近相等,稍鑷合狀排列;雄蕊4,2長2短,著生于喉部之下,短突出;子房近無柄,有胚珠數(shù)列。蒴果線狀,壓扁,膜裂。種子碟狀,有闊翅。
化學(xué)成分鮮葉含黃酮成分黃芩素和粗毛豚草素?;êS芩素和黃芩素-5-半乳糖甙、少量粗毛豚草素。另說花中無黃芩素-5-半乳糖甙,而有黃芩素-葡萄糖醛酸甙。莢外皮含乙酰齊墩果酸,莢肉含粗毛豚草素。心材含谷甾醇。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性涼,味苦。"
功能主治《云南思茅中草藥選》:"除風(fēng)止癢,驅(qū)蟲解毒,止咳祛痰。治蕁麻疹,濕疹及各種皮膚過敏癥,蛔蟲,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