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傷寒一日。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jīng)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于腰脊。
主俱桂桂常須識此。勿令誤也。今人才見身熱頭痛。便發(fā)汗。不知汗空閉而用麻黃。汗空疏而用桂枝湯。傷寒。傷風。其治不同。古人必無汗者。方可發(fā)汗。
方
桂枝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太陽受病。頭項痛。腰脊強。壯熱惡寒。
桂枝附子(炮裂去皮臍)干姜(炮裂銼)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如人
麻黃湯
治傷寒一日。頭痛。身體百節(jié)酸疼。惡寒。宜服。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桂心(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芎(一兩)杏仁(三分湯浸去皮散。每服四五里
解肌湯
治傷寒初患一日。體熱。頭痛。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甘草(一分亦作一分半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葛根(一兩半銼)石服四錢。
出為
細辛散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目四肢疼痛。
細辛(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干姜(半兩炮)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去滓
治傷寒一日。脈弦而數(shù)。頭項腰脊痛。身熱煩滿。不得睡臥。
(出圣惠方)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干姜(炮半兩銼)石膏(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入豉
桔梗散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惡寒。
桔梗(二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白術(shù)(半浸七遍焙干微
人參散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其脈洪數(shù)。宜服。
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三分)赤芍藥(半兩)白術(shù)(半兩)干姜(半兩炮)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
石膏飲子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石膏(一兩搗碎)柴胡(半兩去苗)豉(一合微炒)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蔥白(二莖)薄荷人行二
治傷寒一日。邪氣毒在皮膚肌肉。宜服。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桑根白皮(半兩銼)赤芍藥(一分)梔子仁(一分)前胡(一分去蘆頭)為散。每服蓋出汗。
前胡散
治傷寒初覺頭痛。膈上痰壅。宜服。
前胡(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細辛(半兩)桂心(一兩)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一分炙微赤候。
麻黃散
治傷寒初覺。一日頭項腰脊痛。惡寒。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干姜(半兩炮)蔥白(三莖)豉(一合)上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項腰腳疼痛。宜服。
(出圣惠方)麻黃(一兩半去根節(jié))葛根(一兩銼)赤芍藥(三分)柴胡(一兩去苗)桂心(三分)石膏十葉。
治傷寒初覺憎寒壯熱。頭痛。口苦。宜服。
(出圣惠方)桂心(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入生出為
知母散
治傷寒一日。頭痛項強。上連風府。壯熱憎寒。體痛。
口苦。宜服。
知母(一分)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干姜(半兩炮)蔥白(四莖)豉(半合)上俱細銼。
和均若未
葛根湯
治傷寒一日。初覺頭痛。惡寒壯熱。腹內(nèi)熱。脈洪大。
葛根(一兩一作半兩)蔥白(五莖)豉(一合)柴胡(半兩去苗)生姜(一兩)黃芩(半兩)上都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時
又方
(出圣惠方)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銼)生姜(半兩銼切)蔥白(五莖切)豉(一合)行五里時
神丹丸
治傷寒一日。頭痛。遍身壯熱。時時惡寒。宜服。發(fā)汗
。
人參(一兩去蘆頭)川草烏(一兩炮裂去皮臍)半夏(三分湯洗七次去滑銼)赤茯苓(一兩)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上為末。煉蜜和搗百余杵。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再服。
附子湯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其背惡寒者。宜服。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shù)(半兩)去滓。不計
治傷寒一日。頭痛。先宜煎蒴湯。淋背發(fā)汗。
(出圣惠方)蒴(五兩)槐枝(三兩)柳枝(四兩)桃枝(三兩)構(gòu)葉(四兩銼)豉(一升)蔥白(十吃粥后
蔥豉湯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痛。宜服。
蔥白(三莖切)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銼)豉(一合)生姜(半兩碎)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
治傷寒一日。服蔥豉湯不得汗。宜服。
(出圣惠方)葛根(一兩銼)蔥白(三莖切)豉(一合)上以水二大盞。生姜半兩。同煎至一盞半。
去
青膏方
治傷寒初得一日在皮膚。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宜用。
當歸(三兩)川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芎(三兩)吳茱萸(三兩)白芷(三兩)附子(之。良久服
黃膏方
治傷寒一日。目赤。頭痛。頸項強直。賊風所入。宜用
川大黃(半兩)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細辛(半兩)干姜(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月脂一斤又
白膏方
治傷寒一日。目赤。惡寒。肢節(jié)疼痛。并療惡瘡。及小
兒頭瘡。牛頭馬天雄(二兩去皮臍生用)川烏(三兩去皮臍生用)莽草(三兩)躑躅花(三兩)上以酒三升即成三。
治傷寒一日至二日。應汗者。作此湯。
葛根(半兩)烏梅(十四枚)蔥白(一握)豉(一升綿裹)上切細。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治傷寒暴發(fā)
(出本草)以荊芥、豉汁。煎服之。
《古今醫(yī)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東扶)著。十卷。選擇歷代醫(yī)案加以按語,發(fā)揮醫(yī)案的義理較為深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傷寒一日。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jīng)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于腰脊。
主俱桂桂常須識此。勿令誤也。今人才見身熱頭痛。便發(fā)汗。不知汗空閉而用麻黃。汗空疏而用桂枝湯。傷寒。傷風。其治不同。古人必無汗者。方可發(fā)汗。
方
桂枝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太陽受病。頭項痛。腰脊強。壯熱惡寒。
桂枝附子(炮裂去皮臍)干姜(炮裂銼)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麻黃(二兩去根節(jié))如人
麻黃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頭痛。身體百節(jié)酸疼。惡寒。宜服。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桂心(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芎(一兩)杏仁(三分湯浸去皮散。每服四五里
解肌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初患一日。體熱。頭痛。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甘草(一分亦作一分半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葛根(一兩半銼)石服四錢。
出為
細辛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目四肢疼痛。
細辛(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三分)干姜(半兩炮)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去滓
治傷寒一日。脈弦而數(shù)。頭項腰脊痛。身熱煩滿。不得睡臥。
(出圣惠方)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干姜(炮半兩銼)石膏(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入豉
桔梗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惡寒。
桔梗(二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白術(shù)(半浸七遍焙干微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其脈洪數(shù)。宜服。
人參(半兩去蘆頭)桂心(三分)赤芍藥(半兩)白術(shù)(半兩)干姜(半兩炮)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不計時
石膏飲子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石膏(一兩搗碎)柴胡(半兩去苗)豉(一合微炒)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蔥白(二莖)薄荷人行二
解肌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邪氣毒在皮膚肌肉。宜服。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桑根白皮(半兩銼)赤芍藥(一分)梔子仁(一分)前胡(一分去蘆頭)為散。每服蓋出汗。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初覺頭痛。膈上痰壅。宜服。
前胡(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去蘆頭)細辛(半兩)桂心(一兩)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一分炙微赤候。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初覺。一日頭項腰脊痛。惡寒。
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干姜(半兩炮)蔥白(三莖)豉(一合)上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項腰腳疼痛。宜服。
(出圣惠方)麻黃(一兩半去根節(jié))葛根(一兩銼)赤芍藥(三分)柴胡(一兩去苗)桂心(三分)石膏十葉。
治傷寒初覺憎寒壯熱。頭痛。口苦。宜服。
(出圣惠方)桂心(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入生出為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頭痛項強。上連風府。壯熱憎寒。體痛。
口苦。宜服。
知母(一分)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干姜(半兩炮)蔥白(四莖)豉(半合)上俱細銼。
和均若未
葛根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初覺頭痛。惡寒壯熱。腹內(nèi)熱。脈洪大。
葛根(一兩一作半兩)蔥白(五莖)豉(一合)柴胡(半兩去苗)生姜(一兩)黃芩(半兩)上都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時
又方
(出圣惠方)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銼)生姜(半兩銼切)蔥白(五莖切)豉(一合)行五里時
神丹丸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頭痛。遍身壯熱。時時惡寒。宜服。發(fā)汗
。
人參(一兩去蘆頭)川草烏(一兩炮裂去皮臍)半夏(三分湯洗七次去滑銼)赤茯苓(一兩)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上為末。煉蜜和搗百余杵。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再服。
附子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其背惡寒者。宜服。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赤茯苓(半兩)赤芍藥(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shù)(半兩)去滓。不計
治傷寒一日。頭痛。先宜煎蒴湯。淋背發(fā)汗。
(出圣惠方)蒴(五兩)槐枝(三兩)柳枝(四兩)桃枝(三兩)構(gòu)葉(四兩銼)豉(一升)蔥白(十吃粥后
蔥豉湯
(出圣惠方)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痛。宜服。
蔥白(三莖切)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銼)豉(一合)生姜(半兩碎)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
治傷寒一日。服蔥豉湯不得汗。宜服。
(出圣惠方)葛根(一兩銼)蔥白(三莖切)豉(一合)上以水二大盞。生姜半兩。同煎至一盞半。
去
青膏方
(出圣惠方)
治傷寒初得一日在皮膚。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宜用。
當歸(三兩)川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芎(三兩)吳茱萸(三兩)白芷(三兩)附子(之。良久服
黃膏方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目赤。頭痛。頸項強直。賊風所入。宜用
。
川大黃(半兩)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細辛(半兩)干姜(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月脂一斤又
白膏方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一日。目赤。惡寒。肢節(jié)疼痛。并療惡瘡。及小
兒頭瘡。牛頭馬天雄(二兩去皮臍生用)川烏(三兩去皮臍生用)莽草(三兩)躑躅花(三兩)上以酒三升即成三。
治傷寒一日至二日。應汗者。作此湯。
葛根(半兩)烏梅(十四枚)蔥白(一握)豉(一升綿裹)上切細。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治傷寒暴發(fā)
(出本草)以荊芥、豉汁。煎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