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shù)及生平經(jīng)驗(yàn)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píng)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hào)林屋散人,又號(hào)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xué)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附論)夫脾實(shí)則生熱。熱則陽(yáng)氣盛。陽(yáng)氣盛。則心胸?zé)灐4娇诟山?。身熱頰疼。體重不能轉(zhuǎn)側(cè)。
腹脅
方
治脾熱。面黃目赤。季脅痛滿。
(出千金方)半夏母姜(各八兩)枳實(shí)梔子茯苓芒硝(各三兩)細(xì)辛(五兩)白術(shù)杏仁(各四三服。
治脾熱。偏一邊痛。胸滿脅偏脹。
(出千金方)茯苓橘皮澤瀉(各三兩)芍藥白術(shù)(各四兩)人參桂心(各二兩)石膏(八兩)半去滓。
分三服。若須利下。加芒硝二兩。佳。
清脾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脾實(shí)熱。病足寒脛熱。腹脹滿。煩擾不得臥。舌本
強(qiáng)。體重面黃。
茯苓橘皮草果(去皮)白術(shù)(各二錢)半夏(三錢湯洗七次焙)人參桂心白芷甘去
清脾湯治憂思過(guò)度。蘊(yùn)熱于脾??诟纱皆?。沈裂無(wú)色。用。
香白芷黃升麻人參甘草(炙)半夏(湯洗七次)上各等分。散。每四錢。
水一盞
瀉熱湯
(出千金方)
治舌本強(qiáng)直?;驂?mèng)歌樂(lè)。而體重不能行。
前胡茯苓龍膽草細(xì)辛芒硝(各三兩)杏仁(四兩)玄參大青(各二兩)苦竹葉(
大黃湯
(出圣惠方)
治脾實(shí)。胸中滿悶。腹脅壅脹。身熱頰疼。咽喉不利。
大黃(銼炒一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枳殼(去瓤麩炒半兩)甘草(炙銼)黃芩(去黑心蘆頸各半兩)上溫服。
瀉脾赤茯苓湯
(出圣惠方)
治脾實(shí)熱。頭痛胸滿。腹脅壅滯。不思飲食。
赤茯苓(去皮三兩)旋復(fù)花(半兩)大黃(微炒)石膏(碎各一兩)桑白皮(三錢)芍藥(每服三錢匕
前胡飲
(出圣惠方)
治脾氣實(shí)。四肢不利。頭重目疼。腹脅妨悶。心膈壅滯
。不思飲食。
前胡(去蘆一兩)大腹皮(一兩)赤芍藥赤茯苓(去皮)桔梗(銼炒)羚羊角屑旋復(fù)花片。
棗大
羚羊角丸
(出圣惠方)
治脾氣實(shí)。心腹壅滯。妨悶。兩脅脹滿。四肢疼痛。
大小便不利。
羚羊角屑(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前胡(半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微炒)木搗羅為細(xì)
瀉脾升麻湯
(出圣惠方)
治脾臟壅實(shí)??趦?nèi)生瘡。食少心煩。
升麻羚羊角屑茯神(去木)黃連(去須各一兩)柴胡(去苗一兩半)麥門冬(去心一兩)食后溫服
石膏湯
(出圣惠方)
治脾實(shí)熱。頭痛。脅滿煩悶?;蚩?。唇口干燥。
石膏(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半)柴胡(去苗)犀角屑栝蔞根地骨皮(各一兩)葛去滓。
入蜜半合。生地黃汁一合。攪令勻。更煎兩沸。食前溫服。
瀉脾湯主脾臟病氣實(shí)。胸中滿。不能食。
茯苓濃樸(炙各四兩)甘草(炙)人參黃芩(各二兩)桂心(五兩)生姜(八兩)半夏足流腫
檳榔丸治脾實(shí)。脅腹堅(jiān)脹。涇溲不利。
檳榔木香芍藥枳殼(去瓤麩炒各三錢)桂(去粗皮)大黃(銼炒各一兩)上搗羅為末
射干煎
(出千金方)
治舌本強(qiáng)直?;驂?mèng)歌樂(lè)。而體重不能行。
射干(八兩)大青(三兩)石膏(十兩一作一升)赤蜜(一升)上咀。水五升。煮一升
治脾熱。脅痛熱滿不歇。目赤不止??诖礁闪选?/p>
(出千金方)石膏(一斤碎)生地黃(汁)赤蜜(各一升)淡竹葉(切五升)上先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細(xì)服
治脾橫方
(出千金方)
若赤黑發(fā)如瓜大。用煎羊脂摩之。
柴胡升麻湯治四肢發(fā)熱。
又方
(出千金方)
用赤小豆末。和雞子白敷之。
主脾氣實(shí)。其人口中痰涎。臥憒憒痛無(wú)常處。嘔吐反胃方。
用大黃六兩。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之。又主食即吐。并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兩。
麥門冬煎
(出千金方)
治脾臟壅實(shí)。心胸?zé)?。唇口干燥??仕恢埂?/p>
治脾臟積熱。中焦氣隔。唇皮焦絕。胸中氣滿。氣昏。并口內(nèi)生涎。大腹實(shí)熱。
大黃(炮熟)荊芥穗桔梗杏仁羌活訶子枳殼(只用青)麻黃(去根)防風(fēng)川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