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浮為在表。為風(fēng)(應(yīng)人迎)。為氣(應(yīng)氣口)。為熱。為痛。為嘔。為脹。為。為喘。
為厥浮大、為鼻塞。浮大長(zhǎng)、為風(fēng)眩、癲疾。浮滑疾為宿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短為肺傷小便芤為失血。微芤、為衄血。寸芤。為吐血。關(guān)芤。為大便出血。尺芤。為下焦虛。小便出滑為吐。為滿。為咳。為熱。為伏痰。為宿食。為蓄血。為經(jīng)閉。為鬼疰。為血?dú)饩銓?shí)。
滑散。為癱緩。滑大。為結(jié)熱?;瑢?shí)。為胃熱。和滑。為妊娠?;笮〔粍颉1赝?。
為病實(shí)為熱。為嘔。為痛。為氣塞。為喘嗽。為大便不禁。
實(shí)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為腰痛。
弦為寒。為痛。為飲。為瘧。為水氣。為中虛。為厥逆。為拘急。為寒癖。
弦緊。為惡寒。為疝瘕。為癖。為瘀血。雙弦。為脅急痛。弦而鉤。為脅下刺痛。弦長(zhǎng)。
為緊為寒。為頭痛、骨內(nèi)痛。為咳。為喘。為滿。
浮緊。為肺有水。緊滑。為蛔動(dòng)。為宿食。為逆吐。緊急。為遁尸。緊數(shù)。為寒熱。
洪為脹。為滿。為痛。為熱。為煩。
洪實(shí)。為癲。洪緊。為癰疽、為喘急。亦為脹。洪大。為祟。洪浮。為陽邪來見。
(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靈樞經(jīng)》分類編次為 12 類,390 條,條理分明。附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獨(dú)到之見。
《類證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著。采輯清代中葉以前的醫(yī)家著作,對(duì)于溫病、報(bào)病、婦科、外科各證,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證侯和不同治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浮為在表。為風(fēng)(應(yīng)人迎)。為氣(應(yīng)氣口)。為熱。為痛。為嘔。為脹。為。為喘。
為厥浮大、為鼻塞。浮大長(zhǎng)、為風(fēng)眩、癲疾。浮滑疾為宿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滯氣。浮短為肺傷小便芤為失血。微芤、為衄血。寸芤。為吐血。關(guān)芤。為大便出血。尺芤。為下焦虛。小便出滑為吐。為滿。為咳。為熱。為伏痰。為宿食。為蓄血。為經(jīng)閉。為鬼疰。為血?dú)饩銓?shí)。
滑散。為癱緩。滑大。為結(jié)熱?;瑢?shí)。為胃熱。和滑。為妊娠?;笮〔粍颉1赝?。
為病實(shí)為熱。為嘔。為痛。為氣塞。為喘嗽。為大便不禁。
實(shí)緊、為陰不勝陽。為胃寒。為腰痛。
弦為寒。為痛。為飲。為瘧。為水氣。為中虛。為厥逆。為拘急。為寒癖。
弦緊。為惡寒。為疝瘕。為癖。為瘀血。雙弦。為脅急痛。弦而鉤。為脅下刺痛。弦長(zhǎng)。
為緊為寒。為頭痛、骨內(nèi)痛。為咳。為喘。為滿。
浮緊。為肺有水。緊滑。為蛔動(dòng)。為宿食。為逆吐。緊急。為遁尸。緊數(shù)。為寒熱。
洪為脹。為滿。為痛。為熱。為煩。
洪實(shí)。為癲。洪緊。為癰疽、為喘急。亦為脹。洪大。為祟。洪浮。為陽邪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