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朱丹溪曰∶有涎郁胸中,清氣不升,故經脈壅遏而降下。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能歸隧道。
此論血泄之義甚明。蓋以開胸膈間之濁涎,則清氣升,清氣升則血歸隧道而不崩矣。其證或腹?jié)M如孕,或臍腹痛,或血結成片,或血出則快,止則悶,或臍上動。治宜開結痰,行滯氣,消污血。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血崩之屬污血痰涎,實邪為病也。凡病先明虛實寒熱,如崩漏證,有虛有實,有寒有熱。虛者主于血虛氣虛,陰虛陽虛。實者主于污瘀惡血,痰涎郁滯。虛則為寒為冷,實則為火為熱。此證之不可不先辨者也。
《串雅內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趙學敏(恕軒)撰。四卷。為趙氏記錄整理著名“鈴醫(yī)”(走方醫(yī))宗柏云的學術經驗,并為之增刪而成。書中記載多種治法及有效方劑,要求做到簡、驗、便、廉。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朱丹溪曰∶有涎郁胸中,清氣不升,故經脈壅遏而降下。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升,則血不能歸隧道。
此論血泄之義甚明。蓋以開胸膈間之濁涎,則清氣升,清氣升則血歸隧道而不崩矣。其證或腹?jié)M如孕,或臍腹痛,或血結成片,或血出則快,止則悶,或臍上動。治宜開結痰,行滯氣,消污血。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血崩之屬污血痰涎,實邪為病也。凡病先明虛實寒熱,如崩漏證,有虛有實,有寒有熱。虛者主于血虛氣虛,陰虛陽虛。實者主于污瘀惡血,痰涎郁滯。虛則為寒為冷,實則為火為熱。此證之不可不先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