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秘要》 保胎法

    作者: 未知

    保胎第一宜絕欲為主.其次寡欲.然絕欲者難.茍能寡欲則心清.胎氣寧謐.胎安而產(chǎn)易.宜小勞.勞則氣血流通.筋骨堅固.胎在腹中.習以為常.雖微閃挫.不至壞事.然非孕后耳.

    宜以布纏腰.當婦人孕已知覺.用布一幅.闊六七寸.長可橫束腰間兩轉(zhuǎn)者.常束腰間.直長成.得此腰膂有力.偶或仆跌.不至損胎.及臨盆解開.腹中乍寬.胎兒轉(zhuǎn)身亦易.

    宜謹飲食.茍忽略不知避忌.傷胎甚易.大約宜淡?。灰朔蕽猓溯p清.不宜重濁.宜甘不宜耗散.食物不能備述.總在臨時酌其物情而已.

    宜忌諸事.凡七情六欲.運磚弄石.勞神用力.嚴寒酷暑.上高下低.換房移床.并勿入產(chǎn)進鬧熱場.勿早起晚寢.勿用婦人良方.勿飲古人成方.勿服過路醫(yī)生方藥.

    宜常服藥.蓋婦人懷孕.則脾不運化者多.脾不運化.則生濕.濕乃生熱.故補脾燥濕之藥養(yǎng).孕婦恒氣血不足.則必又補血順氣以安胎.至若胎動漏紅.以及素有半產(chǎn)者.服藥更不可緩.今撮要方列服.孕后月月數(shù)帖.

    安胎散

    人參 川芎(各五分) 黃芩 當歸頭(各七分) 白芍 黃 (各六分) 白術(shù) 熟地 蛤粉(炒)甘草(三分) 食遠服.如腹痛.加杜仲.(去粗皮炒斷絲) 砂仁(各五分

    安胎氣.孕后可常服.

    金匱當歸丸

    川芎 當歸 白芍 黃芩(各四兩) 白術(shù) 阿膠(各二兩) 人參(一兩五錢) 砂仁(一兩)

    十丸.空心米湯下.此方養(yǎng)血清熱.補脾燥濕.補血安胎.順氣止痛.且去胎毒.服之臨產(chǎn)易生.胎兒易育.

    胎至九月后.服十余帖.

    達生湯

    全當歸(酒洗一錢五分) 川芎 牛膝(酒浸一宿各六分) 益母草(不犯鐵器) 冬葵子(炒研)一錢) 車前子(炒研細) 枳殼(面炒各五分) 大腹皮(酒凈四分) 炙甘草(三分) 廣木香(忌火.研末.和服三分.) 姜(一片) 食遠服.如腹痛加白芷.沉香.(各五分)

    將產(chǎn)催生神效.

    催生益母丸

    益母草(五月五日采莖陰干.不令見日.忌鐵器.研末半斤.) 車前子(一兩研) 冬葵子

    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臨產(chǎn)以酒和童便化送.米湯亦可.如體氣不順.腰痛陣痛.

    加川芎當歸生地(各二錢) 煎湯磨木香(二錢入藥) 如虛暈加人參(五分) 夏月熱產(chǎn)加滑石(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

    煎送.冬月冷產(chǎn)加官桂(三分) 煎送.

    當漿水頻下時服.

    施氏催生丹

    人參 乳香(焙去油各一錢) 辰砂(五厘) 為末.白酒送.白湯亦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未知
  •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作者:
    武之望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是中醫(yī)臨床治療學的基本讀物,歷來稱為經(jīng)典著作,所以書內(nèi)所用方劑又稱為經(jīng)方。近代著名中醫(yī)曹穎甫,名 家達,號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醫(yī)專宗張仲景,深研這二部書,以善用經(jīng)方聞于時。生平醫(yī)案,曾由其門人姜佐齡輯錄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門的個別治驗,搜集見聞,發(fā)揮心得,逐案說解、闡發(fā),以佐證曹氏辨證施治的確切。通過曹氏審閱后,復逐案加以評語,師生商討,從實踐到理論,相互琢磨,名其書曰《經(jīng)方實驗錄》,由千頃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來,讀者對本書的需要仍繁,我們現(xiàn)在重加整理,刪去其說解蕪冗者,修飾其詞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計九十二案,內(nèi)有十六案,標明為附列門人醫(yī)案?!耖g中醫(yī)志愿編撰組

    作者: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