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百問》 第六十九問 何謂子嗽

    作者: 宋仲甫

    答曰.肺主氣.外合皮毛.風(fēng)寒外感入射于肺.故為咳也.有涎者謂之嗽.無痰者名曰咳.夫五臟六腑.俱受氣于肺.各以其時(shí).感于寒而為病也.秋則肺受之.冬則腎受之.春則肝受之.夏則心受之.長夏則脾受之.長夏者.夏末秋初也.諸藏不已.各傳于腑也.妊娠而嗽者.謂之子嗽.久而不已.則傷胎.

    天門冬湯.治惡熱咽燥.脈數(shù)咳嗽.甚則咯血.

    天門冬(半兩) 紫菀 知母(各一兩) 桑白皮 五味子 桔梗

    上為飲子.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有血者.加阿膠半兩.大便澀而喘者.加葶藶半兩.

    百合散.治妊娠咳嗽.心胸不利.煩悶不欲飲食.

    百合 紫菀 麥門冬 桔梗 桑白皮(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為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入竹茹一分.煎八分.去滓.入蜜半匙.更煎三四沸方可.

    不拘時(shí)候溫服.

    緩息丹.治肺氣不調(diào).痰壅咳嗽.上氣喘滿.咳嗽唾痰沫.日夕不安止.

    半夏曲(二兩半夏湯洗七次研成末姜汁和候干再為末姜汁再和共七八次取吃之不辣為度) 橘紅(五錢) 天門冬(半兩) 杏仁(一兩去皮尖別研成霜)

    上三味為末.次拌研細(xì)杏仁霜.煉蜜和.每兩分十五丸.每服一丸.隨津調(diào)之.食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張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