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主證」 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或帶下色白,質(zhì)如豆渣,臭穢難聞,或少腹隱痛,陰部紅腫灼痛,胸悶納呆,小便短赤。苔黃厚膩,脈濡數(shù)。
「病機」 濕熱蘊結(jié),任帶不固。
「治法」 清熱利濕,涼血止帶。
「方藥」止帶方(《世補齋不謝方》)加減。
茯苓 豬苓 澤瀉 赤芍 丹皮 茵陳 黃柏 梔子 車前子 椿根皮 紅藤 蒲公英
本方為止帶方去牛膝,加椿根皮、紅藤、蒲公英。
方中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滲濕;茵陳、黃柏清利下焦?jié)駸幔坏て?、赤芍、梔子清熱涼血;椿根皮清熱燥濕止帶;紅藤、蒲公英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湊清熱利濕,涼血止帶之功。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主證」 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或帶下色白,質(zhì)如豆渣,臭穢難聞,或少腹隱痛,陰部紅腫灼痛,胸悶納呆,小便短赤。苔黃厚膩,脈濡數(shù)。
「病機」 濕熱蘊結(jié),任帶不固。
「治法」 清熱利濕,涼血止帶。
「方藥」止帶方(《世補齋不謝方》)加減。
茯苓 豬苓 澤瀉 赤芍 丹皮 茵陳 黃柏 梔子 車前子 椿根皮 紅藤 蒲公英
本方為止帶方去牛膝,加椿根皮、紅藤、蒲公英。
方中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滲濕;茵陳、黃柏清利下焦?jié)駸幔坏て?、赤芍、梔子清熱涼血;椿根皮清熱燥濕止帶;紅藤、蒲公英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湊清熱利濕,涼血止帶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