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第137節(jié) 鹽平衡

    鹽是由帶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原子組成的簡單化合物。例如,食鹽(氯化鈉)就是帶正電荷的鈉原子和帶負電荷的氯原子組成。氯化鈉干燥時形成結晶體,而且像體內許多其他鹽類一樣,很容易溶于水。

    鹽溶于水時,它的成分就分解成帶電的微粒(離子)單獨存在。這些溶液中的帶電微粒總稱為電解質。鹽溶液中,每種電解質的水平(濃度)可以測定,一般以每一容積單位(常用L)溶液中有多少mmol表示。

    電解質溶于三種主要體液存在的部位:細胞內液,細胞周圍液,和血液(電解質實際上是溶于血漿,或血的液體部分)。這些液體中,電解質的正常濃度是不同的。有些電解質在細胞內的濃度高,細胞外的濃度低。而另一些電解質在細胞內的濃度低,在細胞外的濃度高。

    為了使器官功能正常,必須使每種電解質濃度變化幅度很小。電解質可以進入或移出細胞,調節(jié)濃度變化。腎臟濾過血液中的電解質,排入尿中,維持每天攝入量和排出量的平衡。

    在實驗室檢測尿或血的標本,可測定電解質的濃度,確定是否有異常,如果有電解質異常,應根據(jù)結果采取相應的治療。鈉、鉀、鈣、磷酸鹽和鎂是鹽平衡障礙中最常見的電解質紊亂。通常也要測定氯化物和碳酸氫鹽;血中氯化物濃度和相應的血鈉濃度以及碳酸氫鹽都與酸堿平衡紊亂有關(見第138節(jié))。

    體內的主要電解質

    正離子負離子

    鈉(Na+)氯(Cl-)

    鉀(K+) 磷酸根(HPO4-和H2PO4-)

    鈣(Ca++)碳酸氫根(HCO3-)

    鎂(Mg++)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