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明醫(yī)指掌》 氣耳

    作者: 皇甫中

    氣怒厥逆耳聾,和劑流氣飲。氣壅于上而聾者,清神散。氣實(shí)人耳聾或鳴者,檳榔丸、神芎丸。氣閉耳聾,用甘遂為丸,如棗子大,塞耳內(nèi),服甘草湯。

    和劑流氣飲

    陳皮(四兩) 青皮(四兩,炒) 甘草(炙,四兩) 濃樸(姜炒,四兩) 香附(醋炒,四兩) 紫蘇(四兩) 木通(二兩) 大腹皮(二兩) 丁香(一兩五錢) 檳榔(一兩五錢) 木香(一兩五錢) 草果(一兩五錢) 莪術(shù)(炮,一兩半) 藿香(一兩五錢) 肉桂(一兩五錢) 人參(去蘆,一兩) 白術(shù)(炒,一兩) 木瓜(一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 赤茯苓(一兩) 石菖蒲(一兩) 白芷(一兩) 半夏(一兩)枳殼(炒,一兩)

    每服三錢,生姜三片,棗二枚,蔥煎服。

    清神散

    氣壅耳聾。

    甘菊花(五錢) 羌活(去蘆,五錢) 僵蠶(炒去嘴,五錢) 木通(四錢) 荊芥(四錢) 川芎(四錢) 防風(fēng)(去蘆,四錢) 木香(四錢) 甘草(炙,四錢) 石菖蒲(四錢)

    末之,每服三錢。

    木香檳榔丸

    郁李仁(一兩) 半夏曲(一兩) 皂莢(去皮,炙,一兩) 檳榔(五錢) 枳殼(炒,五錢) 木香(五錢) 杏仁(去皮,炒,五錢) 青皮(五錢)

    末之,別用皂莢三兩去皮、弦、子,漿水半碗,搓揉,熬膏,入蜜少許,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后姜湯送下。

    神芎丸

    氣實(shí)人耳聾。

    大黃(一兩) 黃芩(一兩) 牽牛(一兩) 滑石(一兩)

    末之,滴水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湯送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趙學(xué)敏
  • 作者:
    葉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隱居)注。七卷。原書己佚,內(nèi)容尚散見于《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基礎(chǔ)上進(jìn)行整理, 又增藥 365 種, 分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類。

    學(xué)術(shù)價(jià)值:

    首創(chuàng)用自然屬性分類方法。確立綜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陳嘉謨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載藥物 460 種,闡發(fā)藥性較詳盡,并指出用藥要結(jié)合年齡老少、體質(zhì)強(qiáng)弱、疾病新久等,對(duì)辨認(rèn)藥物的真?zhèn)蝺?yōu)劣亦有詳細(xì)闡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楊時(shí)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劉宋、雷學(xué)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