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在丹桂飄香的金秋時節(jié),記者來到了神醫(yī)華論的故鄉(xiāng)安徽省亳州市,尋訪這位名垂千古的醫(yī)藥圣賢的蹤跡。華論,字元化,一名敷,東漢時期杰出的醫(yī)藥學家。他一生不慕虛名,潛心精研歧黃術,走街串巷,尋求方藥,為百姓診病療疾,濟世活人。在1600多年前他就用自己發(fā)明的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術,被尊為外科鼻祖。他還創(chuàng)編了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五禽戲”,豐富了群眾養(yǎng)生保健活動,開創(chuàng)了我國體育醫(yī)療之先河。由于華使的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后人頌揚他為神醫(yī)。
在亳州鬧市區(qū)的一條小巷內,有一座為紀念華佗而修建的廟宇——華祖庵。華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間,乾隆辛已重修,嘉慶二年復修,同治年又重修。1981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又將正殿、山門、耳房等按原貌進行了一次修復。
華祖庵由廟詞、故居、古藥園三個院落組成,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該廟宇的大門是由青磚砌成的一座門房,雖不豪華,確在簡樸的裝飾之中透發(fā)著一股股靈氣,與一般的民宅無異,由此也映托出了華陸這位偉大醫(yī)藥學家平易近人、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的高尚品格。大門外有兩座石獅雄踞兩側,院內古木虬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莊嚴,這里陳列著大量的醫(y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華祖庵現在也是華防紀念館的所在地,由郭沫若題寫?zhàn)^名的石刻,雖已現斑駁,但其書跡仍顯神采飛揚之氣息。
進入大院后,正面大廳堂內的神醫(yī)塑像,熱誠慈祥,倔強飄逸,神采奕奕。西院殿內,數組華論的彩塑蠟像,再現了華論這位醫(yī)藥學大師風采。東院修竹參天,華論自治事翹首昂然于院中,事懸楹聯曰:“自是閑云野鶴,怡然流水瑤琴”,這是對華論一生的真實寫照。
穿過廟詞就是他的故居元化草堂,立于高臺之上,雅典文秀。東廂名“益壽軒”,是華論當年診脈療疾的地方,室內懸掛著由當地書法名家書寫的“華論鄉(xiāng)土別傳”。西廂“存珍齋”為其當年的藥房,據說華論當年在這里種植了很多中藥草,用屋后洗芝堂的清水來灌溉,后因在此屋內配制中藥,故得此名?,F屋內墻上掛著中國歷代名醫(yī)畫像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題詞和繪畫。
整個院落回廊相接,松蒼柏者,竹翠梅寒,綠陰沉沉與廟調相映生輝。繞過圓廊,進入白藥園,被垂柳吊槐覆蓋下的藥地,綠水晶瑩,至善水輸與曲橋玉立其間,碧影波光晃然進入水晶宮,一片竹籬柴扉間,滿植芍藥、牡丹、白菊、曼陀羅、玫瑰、棕櫚等名貴中藥草及花卉,可謂藥圃流香,四季繁花爭艷。神醫(yī)閣、課徒館、五禽戲壇、云路橋和詩壁諸景,掩映在碧水綠樹間,古香古色,令人神蕩,悠思千古。
華論雖然已升他千余年,但人們至今沒有忘記他。盡管華祖庵處于寧靜的小巷內,但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來瞻仰勝跡、緬懷先哲。不久前,臺灣省中藥商業(yè)同業(yè)公會聯合會大陸中藥考察團還來拜訪,并立下“兩岸攜手,共創(chuàng)未來”的石碑一座。華祖庵已成為研究華使醫(yī)藥文化的中心、亳州的一處耀眼的景點。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在丹桂飄香的金秋時節(jié),記者來到了神醫(yī)華論的故鄉(xiāng)安徽省亳州市,尋訪這位名垂千古的醫(yī)藥圣賢的蹤跡。華論,字元化,一名敷,東漢時期杰出的醫(yī)藥學家。他一生不慕虛名,潛心精研歧黃術,走街串巷,尋求方藥,為百姓診病療疾,濟世活人。在1600多年前他就用自己發(fā)明的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術,被尊為外科鼻祖。他還創(chuàng)編了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五禽戲”,豐富了群眾養(yǎng)生保健活動,開創(chuàng)了我國體育醫(yī)療之先河。由于華使的醫(yī)術精湛、醫(yī)德高尚,后人頌揚他為神醫(yī)。
在亳州鬧市區(qū)的一條小巷內,有一座為紀念華佗而修建的廟宇——華祖庵。華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間,乾隆辛已重修,嘉慶二年復修,同治年又重修。1981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又將正殿、山門、耳房等按原貌進行了一次修復。
華祖庵由廟詞、故居、古藥園三個院落組成,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該廟宇的大門是由青磚砌成的一座門房,雖不豪華,確在簡樸的裝飾之中透發(fā)著一股股靈氣,與一般的民宅無異,由此也映托出了華陸這位偉大醫(yī)藥學家平易近人、時刻關心百姓疾苦的高尚品格。大門外有兩座石獅雄踞兩側,院內古木虬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莊嚴,這里陳列著大量的醫(yī)史文獻和文物展品。華祖庵現在也是華防紀念館的所在地,由郭沫若題寫?zhàn)^名的石刻,雖已現斑駁,但其書跡仍顯神采飛揚之氣息。
進入大院后,正面大廳堂內的神醫(yī)塑像,熱誠慈祥,倔強飄逸,神采奕奕。西院殿內,數組華論的彩塑蠟像,再現了華論這位醫(yī)藥學大師風采。東院修竹參天,華論自治事翹首昂然于院中,事懸楹聯曰:“自是閑云野鶴,怡然流水瑤琴”,這是對華論一生的真實寫照。
穿過廟詞就是他的故居元化草堂,立于高臺之上,雅典文秀。東廂名“益壽軒”,是華論當年診脈療疾的地方,室內懸掛著由當地書法名家書寫的“華論鄉(xiāng)土別傳”。西廂“存珍齋”為其當年的藥房,據說華論當年在這里種植了很多中藥草,用屋后洗芝堂的清水來灌溉,后因在此屋內配制中藥,故得此名?,F屋內墻上掛著中國歷代名醫(yī)畫像和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題詞和繪畫。
整個院落回廊相接,松蒼柏者,竹翠梅寒,綠陰沉沉與廟調相映生輝。繞過圓廊,進入白藥園,被垂柳吊槐覆蓋下的藥地,綠水晶瑩,至善水輸與曲橋玉立其間,碧影波光晃然進入水晶宮,一片竹籬柴扉間,滿植芍藥、牡丹、白菊、曼陀羅、玫瑰、棕櫚等名貴中藥草及花卉,可謂藥圃流香,四季繁花爭艷。神醫(yī)閣、課徒館、五禽戲壇、云路橋和詩壁諸景,掩映在碧水綠樹間,古香古色,令人神蕩,悠思千古。
華論雖然已升他千余年,但人們至今沒有忘記他。盡管華祖庵處于寧靜的小巷內,但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來瞻仰勝跡、緬懷先哲。不久前,臺灣省中藥商業(yè)同業(yè)公會聯合會大陸中藥考察團還來拜訪,并立下“兩岸攜手,共創(chuàng)未來”的石碑一座。華祖庵已成為研究華使醫(yī)藥文化的中心、亳州的一處耀眼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