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氣滯腰痛,木香調(diào)氣散。(見脅痛證后。)因郁怒憂思,氣不舒而痛,枳殼湯或小七香丸。
枳殼湯
順氣解郁止痛。
枳殼(五兩,炒) 甘草(二兩,生用)
末之,蔥白湯下。
小七香丸
氣滯腰痛
丁香(一兩二錢) 香附(炒,一兩) 甘草(一兩) 蓬莪術(shù)(二錢) 砂仁(二錢,炒) 甘松(八錢) 益智仁(六錢)
末之,蒸餅糊丸如綠豆大,每二、三十丸,米飲下。
《醫(yī)貫》(公元 1687 年)明.趙獻(xiàn)可(養(yǎng)葵)著。六卷。發(fā)明《薛立齋醫(y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yī)貫貶》予以批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氣滯腰痛,木香調(diào)氣散。(見脅痛證后。)因郁怒憂思,氣不舒而痛,枳殼湯或小七香丸。
枳殼湯
順氣解郁止痛。
枳殼(五兩,炒) 甘草(二兩,生用)
末之,蔥白湯下。
小七香丸
氣滯腰痛
丁香(一兩二錢) 香附(炒,一兩) 甘草(一兩) 蓬莪術(shù)(二錢) 砂仁(二錢,炒) 甘松(八錢) 益智仁(六錢)
末之,蒸餅糊丸如綠豆大,每二、三十丸,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