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明醫(yī)指掌》 虛黃

    作者: 皇甫中

    虛黃耳鳴口淡,怔忡微熱,四肢無(wú)力,怠惰嗜臥,腳軟脈沉細(xì),四君子湯。(方見(jiàn)脾胃。)若兼食積發(fā)黃者,小溫中丸、大溫中丸、或用六君子湯加茵陳、蒼術(shù)、山藥。

    小溫中丸

    治黃膽與食積,又可制肝燥脾,脾虛者以白術(shù)作湯作使。

    針砂(十兩,炒紅醋淬七次,再炒,另研) 苦參(夏加冬減) 山楂(各二兩) 白術(shù)(五兩) 蒼術(shù) 川芎(夏減) 神曲(各半斤) 香附(二斤,童便浸透) 吳茱萸(一兩,冬加夏減)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食前鹽湯送下。

    大溫中丸

    制同前方。

    針砂(十兩,制) 陳皮 蒼術(shù) 青皮 濃樸 三棱 蓬術(shù) 黃連 苦參 白術(shù)(各五兩) 甘草(二兩,生) 香附(一斤)

    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加陳皮、半夏。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