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痢疾,飲食不進或嘔不能食者,稱為“噤口痢”。多由疫痢、濕熱痢演變而成,或見于疫痢,濕熱痢病程中的某一階段,是痢疾比較嚴重的證候。多因濕熱毒邪蘊結(jié)腸中,毒盛而傷害胃氣,胃陰受劫;或因久病脾胃兩傷,胃失和降,輸化無力,氣機相阻塞所致。臨床特點,除飲食不思、嘔惡不納,飲入即嘔外,兼有胸脘痞悶,舌紅絳苔黃膩等癥。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痢疾,飲食不進或嘔不能食者,稱為“噤口痢”。多由疫痢、濕熱痢演變而成,或見于疫痢,濕熱痢病程中的某一階段,是痢疾比較嚴重的證候。多因濕熱毒邪蘊結(jié)腸中,毒盛而傷害胃氣,胃陰受劫;或因久病脾胃兩傷,胃失和降,輸化無力,氣機相阻塞所致。臨床特點,除飲食不思、嘔惡不納,飲入即嘔外,兼有胸脘痞悶,舌紅絳苔黃膩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