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中醫(yī)名詞詞典》 薄貼(膏藥)

    薄貼見唐.孫思邈《千金糞方》,清徐靈胎說即膏藥的古名。膏藥是貼在皮膚上,利用它所含的各種藥物的作用,以治療疾病。其制法是:把一定處方的藥物浸在麻油內(nèi)一個時期,入鍋煎熬,待藥物枯黑,去渣,再熬至極為稠厚,加入黃丹(用鉛與硝、硫黃制成,為黃赤色粉末)拌勻,將鍋離火,藥液逐漸凝固,凝固后取出切成大塊,浸涼水中去火毒。用時加熱溶化,攤于布或厚紙或薄油紙上,貼于局部。內(nèi)科膏藥有袪風、化濕、行氣、活血等作用。外科膏藥對腫瘍能消腫定痛,對潰瘍有去腐、生肌收口、護肉等作用。另一種膏藥,是把鮮藥經(jīng)過搗打而成膏,用竹簽挑起,攤于紙上而成,也有做成薄餅,貼于局部的。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