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咸,性寒無毒,入心肺二經(jīng)。主勞熱吐衄,痰喘咳嗽,撲傷瘀血,產(chǎn)后敗血,生津解渴,能通二便,童男者猶勝。積垢在器,即名人中白,瓦上文火?之存性,酒醋兼制,與溺同功,療口瘡痰結(jié),須露天經(jīng)年者佳。
按∶人溺降火最速,丹溪曰∶氣有余便是火。肺主氣,心屬火,宜均入之,降火而不傷于寒涼,且補益之功甚大,而本草不言,惜哉?褚澄云∶以童便治血證,百不一死,庶得其用矣。
(公元 1231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二卷。辨外惑、內(nèi)傷的區(qū)別。凡精神刺激、飲食不調(diào)等引起的疾病為內(nèi) 傷病,其治療著重于調(diào)理脾胃、說明與六淫外感病的證治有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咸,性寒無毒,入心肺二經(jīng)。主勞熱吐衄,痰喘咳嗽,撲傷瘀血,產(chǎn)后敗血,生津解渴,能通二便,童男者猶勝。積垢在器,即名人中白,瓦上文火?之存性,酒醋兼制,與溺同功,療口瘡痰結(jié),須露天經(jīng)年者佳。
按∶人溺降火最速,丹溪曰∶氣有余便是火。肺主氣,心屬火,宜均入之,降火而不傷于寒涼,且補益之功甚大,而本草不言,惜哉?褚澄云∶以童便治血證,百不一死,庶得其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