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雷公炮制藥性解》 訶梨勒

    味苦酸澀,性溫?zé)o毒,入肺肝脾腎大腸五經(jīng)。主冷氣心腹脹滿,久瀉痢,霍亂喘急,腸風(fēng)瀉血。崩中帶下,奔豚腎氣,開胃消食,生津止渴,治嗽開音,酒浸蒸熟用。未熟時風(fēng)飄墜者,謂之隨風(fēng)子。肺因火傷,郁退脹滿,痰嗽咽喉不利者,含三四枚殊勝。

    按∶訶梨勒,酸以瀉肝收肺,苦以堅腎瀉脾,澀以濃大腸,五經(jīng)之入所由來也。終是酸澀之劑,久瀉痢者宜之,若積初而用之,與丹溪痢無止法意相左矣!《衍義》曰∶氣虛人亦宜緩緩煨熟少服,雖能澀腸,又能泄氣故也。丹溪云∶訶梨勒紋只有六路,或多或少,此是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并不宜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毗梨勒,罨梨勒,榔精勒、雜路勒。若訶梨,紋只是六路,或多或少,并是雜路勒,毗路勒,個個毗雜,路皆圓露。又或八路至十三路,號曰榔精勒,多澀,不入用。凡修事先于酒內(nèi)浸,后蒸一伏時,以刀削路,細(xì)銼,路干用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