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苦,性溫?zé)o毒,入心肺二經(jīng)。主下氣,除癥破血通經(jīng),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湯火所傷,亦堪搗敷,酒蒸曝用。
按∶寄奴之苦,宜歸心臟,而溫暖之性,又與脾部相宜,故兩入之。蓋心實主血,脾實裹血,所以專療血證,唐本云∶多服令人利,亦以其宣泄耳。
雷公云∶采得后去莖葉,只用實。凡使先以布拭去薄殼皮令凈,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曬干用。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苦,性溫?zé)o毒,入心肺二經(jīng)。主下氣,除癥破血通經(jīng),療霍亂水瀉,止金瘡出血,湯火所傷,亦堪搗敷,酒蒸曝用。
按∶寄奴之苦,宜歸心臟,而溫暖之性,又與脾部相宜,故兩入之。蓋心實主血,脾實裹血,所以專療血證,唐本云∶多服令人利,亦以其宣泄耳。
雷公云∶采得后去莖葉,只用實。凡使先以布拭去薄殼皮令凈,拌酒蒸,從巳至申出,曬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