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原料:炙黃花30克,人參3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制作:先將黃芪、人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shí),入砂鍋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濃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將一、二煎藥液合并,分兩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少許,稍煮即可。
功效:補(bǔ)正氣,療虛損,健脾胃,抗衰老。適用于五臟虛弱,久病體瘦,心慌氣短,體虛自汗,慢性泄瀉,食欲不振,氣虛浮腫等癥。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gè)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原料:炙黃花30克,人參3克,粳米60克,白糖適量。
制作:先將黃芪、人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shí),入砂鍋煎沸,后改用小火煎成濃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將一、二煎藥液合并,分兩份于每日早晚同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少許,稍煮即可。
功效:補(bǔ)正氣,療虛損,健脾胃,抗衰老。適用于五臟虛弱,久病體瘦,心慌氣短,體虛自汗,慢性泄瀉,食欲不振,氣虛浮腫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