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晉、葛洪(稚川)著。八卷。用簡易的處方和易得的藥物,在倉促發(fā)病時可以應(yīng)用。經(jīng)梁.陶弘景增補(bǔ),金.楊用道又加附方。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除冷積〕蔥白散地 芍 歸 芎 參 苓 姜 桂 樸 枳 木香 茴香 青皮 麥芽 神曲苦楝子 三棱 莪術(shù) 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加連須蔥白、食鹽煎。
〔補(bǔ)虛〕烏雞煎丸參 丹 術(shù) 烏藥 蛇床子(各一兩) 桂心 附子 川烏 紅花(各三錢)
蒼術(shù)(一兩半) 白芍 莪術(shù) 陳皮 延胡 木香 肉蔻 熟地 琥珀 草果(各五錢) 研細(xì),以烏雄雞一只,去肚腸毛翅,將上藥末納雞腹中,用瓷瓶入好酒一斗,同煮,去骨,焙干為末,煉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當(dāng)歸湯下。
〔脅脹〕木香順氣散木香 香附 檳榔 青 陳 砂 枳 樸 蒼術(shù)(各一錢) 炙草(五分)
〔氣血〕八珍湯見一卷中風(fēng)。
〔陰疝〕寬脹湯檳榔 官桂 木香 沉香 大腹皮 青皮(各一錢) 香附 小茴(各錢半) 水煎,加食鹽七分。
〔補(bǔ)中〕補(bǔ)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血瘀〕當(dāng)歸散見本卷調(diào)經(jīng)。
〔石瘕〕見 丸見三卷積聚。
〔黃瘕〕皂莢散皂角(一兩,炙去皮子) 川椒(一兩,炒去汗) 細(xì)辛(一兩半) 搗末囊盛,大如指,長二寸,納陰中,惡水畢出,以溫湯洗之。
〔青瘕〕戎鹽散戎鹽(一升) 皂角(五錢,炙去皮子) 細(xì)辛(一兩) 同上坐導(dǎo)。
〔燥瘕〕加味四物湯四物湯加 延胡 桃仁 砂仁 紅花 香附 莪術(shù) 水煎。
〔血瘕〕血瘕方干姜 烏賊骨(炙。各一兩) 桃仁(去皮尖,一兩) 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血瘕〕調(diào)經(jīng)散或作飲,見本卷調(diào)經(jīng)。
〔脂瘕〕脂瘕方皂莢(七錢半) 川椒 細(xì)辛 礬石 五味 干姜(各五錢) 坐導(dǎo)法同前。
〔狐瘕〕狐瘕方取新死鼠一枚,以新絮裹之,包以黃泥, 研為末。以桂心末二錢半調(diào)勻,酒服方寸匕。
〔蛇瘕〕蛇瘕方大黃 黃芩 芒硝(各五錢) 炙草(三錢) 烏賊骨(二枚) 皂角(炙,一兩半) 水煎,芒硝后下服,十日后再服,瘕即下。
〔龜瘕〕龜瘕方大黃 干姜 附子 桂心 細(xì)辛 白術(shù) 蟲 王 側(cè)子 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痰氣〕砂枳二陳湯砂仁 枳殼 加二陳湯。
〔痰結(jié)〕順氣導(dǎo)痰湯導(dǎo)痰湯見一卷中風(fēng),此加木香、濃樸。
〔痞嘔〕半夏瀉心湯見一卷溫。
〔吐積〕三圣散見一卷中風(fēng)。
〔痰痞〕白術(shù)調(diào)中湯白術(shù) 茯苓 澤瀉 橘紅(各五錢) 甘草(一兩) 干姜 官桂 砂仁 藿香(各二錢半)
為末。白湯化蜜服。
〔食 〕大和中飲見三卷飲食。
〔食 〕消食丸楂肉 神曲 麥芽 萊菔子 青皮 陳皮 香附(各二兩) 阿魏(醋浸,研,一兩)
為末。以湯泡蒸餅為丸,姜湯下。
〔寒滯〕烏藥散烏藥 莪術(shù) 桂心 當(dāng)歸 木香 桃仁 青皮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熱酒下。
〔脾虛〕芎歸四君子湯芎 歸 加四君子湯。
〔脾虛〕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血燥〕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血 〕五物煎四物湯加桂心。
〔氣血〕加味歸脾湯見本卷胎前。
〔產(chǎn)后〕失笑散見六卷胃脘痛。
〔血 〕當(dāng)歸活血湯赤芍 歸尾 生地(各一錢半) 桃仁 紅花 香附(各一錢) 川芎 丹皮 延胡莪術(shù)(各八分) 三棱 青皮(各七分)
〔虛損〕芎歸六君子湯六君子湯加芎、歸。
〔血瘀〕通瘀煎見五卷厥。
〔怒傷〕化肝煎見二卷血。
〔痰氣〕二陳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腸覃〕露丸莪術(shù) 三棱(各酒浸一兩,巴豆三十個切,炒上二味,去巴豆) 干漆(炒煙盡)
川烏(各五錢) 砂(四錢) 青皮 雄黃(另研) 茴香(鹽炒) 甲片(炮。各三錢) 輕粉(一錢。另研)
麝香(五分) 研細(xì),姜汁糊丸。每服二十丸。
〔外治〕阿魏膏見三卷積聚。
〔外治〕琥珀膏見三卷積聚。
〔外治〕三圣膏見三卷積聚。
〔通治〕化積丸黃連(一兩半,以吳萸、益智各炒一半,去萸、智) 萊菔子香附 山楂(各一兩) 川芎 山梔 三棱(煨) 神曲 桃仁(各五錢) 研末,蒸餅為丸。
〔通治〕開郁正元散白術(shù) 陳皮 香附 山楂 青皮 海粉 桔梗 茯苓 砂仁 延胡 神曲 麥芽甘草 等分為末。每服一兩,生姜水煎。
〔血積〕當(dāng)歸丸當(dāng)歸 赤芍 川芎 熟地 三棱 莪術(shù)(各五錢) 神曲 百草霜(各二錢半) 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開水下。
〔血瘀〕琥珀散琥珀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每服二錢,水酒各半煎,入地黃自然汁二合再熬,去渣,入溫酒和服。
〔血瘕〕血竭散見本卷產(chǎn)后。
〔血塊〕牡丹散牡丹 當(dāng)歸 延胡 桂心(各一兩) 赤芍 牛膝 莪術(shù)(各三兩) 三棱(一兩半)
為末。每服三錢,水酒各半煎。
〔 痞〕桃仁煎桃仁(一兩) 訶子皮 白術(shù) 赤芍 當(dāng)歸(各七錢半) 三棱 莪術(shù)(各炒五錢)
陳皮(去白,三兩) 鱉甲(醋炙,一兩半) 為末。每服二錢,水煎,加姜,熱服。
〔 積〕三棱丸莪術(shù)(醋浸炒) 三棱(各三兩) 青皮 麥芽 半夏(各一兩) 為末,醋糊丸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醋湯下。
〔峻攻〕硝石丸硝石(三兩) 大黃(四兩) 人參 甘草(各二錢) 為末,醋和丸。米飲下,三日一服。
〔峻攻〕砂丸木香 沉香 巴豆(各一兩) 青皮(二兩) 銅青(五錢) 砂(一錢) 先將青皮同巴豆炒紫色,去巴豆。為末,再和藥蒸餅為丸。
〔峻攻〕巴豆丸巴豆 砂 大黃 靈脂 桃仁 木香 蜜丸,醋下。
〔峻攻〕干漆散干漆 木香 芫花 赤芍 桂心 當(dāng)歸 琥珀 川芎(各五錢) 大黃(二兩) 牛膝(七錢)
桃仁(一兩) 麝香(二錢半) 每末一錢,酒下。
〔補(bǔ)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腹瘕〕蘆薈丸見三卷積聚。
〔調(diào)補(bǔ)〕調(diào)中益氣湯見三卷脾胃。
〔臍腹〕決津煎歸 地 澤 桂 牛膝 烏藥
〔消磨〕三棱煎即三棱丸。
〔堅(jiān)久〕萬病丸干漆 牛膝 等分為末,用生地汁升許,熬膏和藥,杵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下。
〔瘀滯〕桃仁承氣湯見一卷疫。
〔瘀滯〕穿山甲散甲片 鱉甲 赤芍 大黃 干漆 桂心(各一兩) 川芎 芫花 歸尾(各五錢)
麝香(一錢) 溫酒下一錢。
〔脹痛〕排氣飲見三卷積聚。
〔疝瘕〕荔香散或作荔枝散,見七卷疝。
〔腫脹〕廓清飲見三卷腫脹。
〔調(diào)補(bǔ)〕烏雞丸烏骨雞(一只,男雄女雌,去毛去穢,留內(nèi)金,洗腸留腸) 烏 骨(童便浸炒,四兩)
茹蘆(一兩) 以三味入雞腹內(nèi),用陳酒、童便各三碗,水?dāng)?shù)碗,砂鍋中煮,搗爛焙干,骨用酥炙,共為細(xì)末,山藥末調(diào)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百勞水下。此方治婦人倒經(jīng),男子咳嗽吐血,《醫(yī)通》名巽順丸。
〔調(diào)補(bǔ)〕烏雞丸烏骨雞(一只。男雌女雄,制法同上) 北五味(一兩) 熟地(四兩) 二味入雞腹,用陳酒、童便于砂鍋中煮,又以黃 于術(shù)(各三兩) 茯苓 歸身 白芍(各二兩) 預(yù)為末,同雞肉搗爛焙干,骨用酥炙,共研入下項(xiàng)藥∶人參(三兩) 丹皮(二兩) 川芎(一兩) 和前藥,以山藥末六兩糊丸桐子大。
人參湯下三錢。骨蒸加鱉甲、柴胡、地骨。經(jīng)閉加肉桂。崩漏加阿膠。倒經(jīng)加麥冬。痞悶加香附、沉香。帶下加萆 、香附、蘄艾。此方最善調(diào)經(jīng),或蓐勞帶下崩淋等癥。
〔氣血〕交加散生地(一斤,搗汁炒姜渣) 生姜(十二兩,搗汁炒地黃渣) 白芍 延胡 當(dāng)歸蒲黃 桂心(各二兩) 沒藥 紅花(各五錢) 研末為丸。每服四錢,酒下。
〔氣血〕交加地黃丸見本卷調(diào)經(jīng)。